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61.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上黑龙江盆地的西北侧,是漠河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层构成,剖面上表现为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按其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和推覆体不同可划分为4条构造分带。推覆方向总体由NW向SE,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运移距离大于4 km,形成于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期。并在较为系统研究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生成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62.
八里塘煤矿位于淮南复向斜内的谢桥向斜南翼,由于受区域推覆构造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呈轴向近东西的不对称倒转褶皱形态,其两翼倾向倾角变化剧烈。煤矿深部构造为逆冲推覆构造区,上覆系统由阜凤逆冲断层及其分支断层的推覆构造断夹块组成,下伏系统由淮南复向斜次级褶皱谢桥向斜南翼原地系统组成。经估算位于F2断层(阜凤逆冲断层)下盘至-1200m水平的13-1、11-2、8-2、8-1煤层累计资源量约8000万t。  相似文献   
363.
A new basal non-pterodactyloid pterosaur, Raeticodactylus filisurensis gen. et sp. nov., is reported. It has been discovered in shallow marine sediment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f the lowest Kössen beds (late Norian/early Rhaetian boundary) in the central Austroalpine of Canton Grisons (Switzerland). The disarticulated specimen is comprised of an almost complete skull and a partial postcranial skeleton. A high and thin bony, sagittal cranial crest characterizes the anterodorsal region of the skull. The large mandible, with an additional keel-like expansion at the front, partly matches the enlarged sagittal cranial crest. A direct and close relationship to Austriadactylus cristatus, the only known Triassic pterosaur with a bony cranial crest so far, cannot be established. The teeth of the premaxilla are monocuspid and exhibit very strongly bowed enamel wrinkles on the lingual side whereas the enamel is smooth on the labial side. These monocuspid teeth are large and fang-like. The numerous smaller teeth of the maxilla show three, four and five cusps. These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teeth of the Triassic pterosaur Eudimorphodon ranzii. The humerus shows a thinner construction than that seen in other Triassic pterosaurs. The femur is quite unusual with a caput femor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haft. The bones of the extremities are almost twice as long as the ones from the largest Triassic specimen E. ranzii (MCSNB 2888). The newly described pterosaur is an adult, with a wingspan of approximately 135 cm. A morphofunction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R. filisurensis was a highly specialized piscivore and possibly a skim-feeder.  相似文献   
364.
通过构造解析及三维地质构造调查,在瓦房店地区金刚石成矿带内地表发现了逆冲推覆构造,由上盘外来滑移系统、下盘原地系统和逆冲断层组成.逆冲推覆体总体由南东东向北西西近水平低角度推覆,其形成时代为中晚侏罗世.根据这一发现,推测下盘深部找矿潜力巨大,为金刚石找矿和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65.
太行山—秦岭中、新生代板内变形及交接转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新生代,秦岭是中国大陆中轴隆升的东西向山脉,而太行山为华北地块中部隆升的南北向山脉,两者走向近垂直。为了探讨中-新生代期间同属欧亚板块内部的这两条山脉的隆升历史及其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本文通过对其区域挤压与伸展构造的系统对比分析,结合两带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对比,最后得出中—新生代期间这两条近垂直山脉由挤压体制转换为伸展体制的时间约为早白垩世晚期;并通过同时代应力场的转换的分析对比,揭示出其挤压变形与古老造山带形成时导致的板内岩石圈不均一性结构有关;而其伸展变形与中国东部弥散性板内裂解密切相关,因而表现出宽裂谷的特征,但其总体构造格局仍受早期基底构造格局影响。总之,板内差异构造变形受早期基底构造格局控制,同时板内不同块体多方位先存边界对板缘动力作用响应存在巨大差异;在筛除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外,板内自身变形机制可能与板内热—力学结构的不均匀性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66.
西畴县荒田萤石钨矿床为滇东南锡锌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贮存于寒武系中统龙哈组碎裂岩中,受推覆-滑脱构造控制,以中低温矿化蚀变为主。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是受地层、推覆构造、热液等多因素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67.
通过对龙岩煤田深部地质特征及煤系地层之上的各类盖层特征分析,从沉积环境、同沉积构造及后期构造等方面,研究其对童子岩组煤系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其深部煤炭赋存条件及规律,通过勘查案例,提出隐伏区下找煤思路,即推覆体、滑覆体、红层、火山岩下找煤(简称"四下"找煤)。通过分析龙岩煤田隐伏区深部煤炭资源潜力,指出找煤方向,为该区煤田深部勘查和资源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8.
刘家田井田总体构造特征为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为F2断层下盘基底构造单元和上盘推覆体构造单元。推覆体构造单元断层主要发育在推覆体前缘和西部软弱岩组一带,并伴有褶皱现象。基底单元东部断层较发育,构造相对简单;西部由于受推覆构造运动的影响,断层较发育,与F4断层呈"y"形组合特征,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对煤层赋存产生较大影响。加强刘家田井田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分析,对该井田深部及盘县逆冲断裂带附近找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9.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蚀变、矿化及含矿斑岩年代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兵  林彬  郑文宝  宋扬  唐攀  张泽斌  高昕 《岩石学报》2019,35(3):953-967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新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铜、铅、锌均已超过大型规模,但其矿化结构、蚀变特征与主矿体有明显差异,成岩成矿作用时限尚不明确。勘查成果表明,南坑矿段矿体以矽卡岩型为主,呈不规则"厚板状"产于推滑覆构造体系中。矿石类型以块状铜铅锌矿石为主,具有厚度大、品位富等特征。本文以南坑矿段的典型矿化蚀变特征研究为基础,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获得含矿斑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 8Ma,与主矿体岩浆活动时限(17. 0~13. 9Ma)一致,说明二者属于同一岩浆作用的产物。同时,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南坑矿段含矿斑岩的~(176)Hf/~(177)Hf比值较高,为0. 282803~0. 282902,ε_(Hf)(t)值均为正值,主要集中在1. 4~4. 9,平均值为3. 6,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幔源组分的加入,是碰撞后伸展背景下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南坑矿段明显受滑覆构造控制,区域推覆构造形成的红塔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铜山滑覆体,岩浆热液沿滑覆构造交代角岩和大理岩形成厚大的富铜铅锌矿体。因此,岩浆活动时限和矿床地质特征,均揭示甲玛矿区南坑矿段与主矿段属于中新世同一岩浆作用的产物,但南坑矿段的成岩成矿作用受滑覆构造控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7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纬向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吐哈默-哈拉干-交其尔-线发现有一条呈纬向延伸达60余公里的推覆构造带。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的绿片岩系自南向北以低角度辗掩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变质岩中同斜倒转褶皱发育,轴面向北倾倒,伴有一组向南倾斜的叠瓦式冲断面;下盘见有较宽的韧性剪切带;还发现有一系列飞来峰与构造窗沿推覆构造带分布,推测推覆距离在20km以上。这一构造的发现为纬向挤压构造带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证,并显示了本区古生代末期以来岩壳沿经线方向的巨大缩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