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46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05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本文对6年春运期江苏附近几个经圈和纬圈850hPa温度格点序列, 分别计算15-25天带通滤波。结果表明110°E和35°N剖面的低频波与江苏连阴 雨(雪)天气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42.
王钦  李双林  付建建  李国平 《气象学报》2012,70(6):1207-1222
1998和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均发生了明显的洪涝灾害,且都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衰亡位相).不同的是:1997/1998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传统东部型,而2009/2010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中部型(EL Ni(n)o Modoki).首先利用中国160个台站月降水观测资料,对比了1998和2010年降水异常情况,结果显示除长江流域多降水这一共同特征外,1998和2010年降水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了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1998年相比,2010年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中心位置偏北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偏北,使得南海孟加拉湾西南风减弱而东亚南风加强,导致自印度洋、南海向内陆的水汽输送减少,而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增加并输送到偏北的位置,雨带比1998年偏北,中国西南地区降水比1998年偏少.进一步分析厄尔尼诺的影响,揭示环流形势的变化与中部型厄尔尼诺年赤道太平洋异常上升气流比传统厄尔尼诺年偏西、西太平洋异常下沉气流随之变化有关.利用GFDL大气环流模式AM2.1,进行了给定1998和2010年实际观测海温强迫的试验,显示海温差异能够部分解释观测到的环流异常.最后,将这两个个例与历史合成进行了比较,发现2010年与历史合成的中部型厄尔尼诺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中部型厄尔尼诺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比以前所认识的要复杂.  相似文献   
543.
热带对流和环流季内振荡强度与海表温度关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LR)、风场和海表温度(SST)资料, 研究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发现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是OLR和风场季内振荡最主要的共同活跃区。对比分析了OLR和风场季内振荡强度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的年际异常关系, 发现OLR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存在显著局地正相关关系, 即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和热带西南太平洋区域, 当海表温度正(负)异常时, OLR季内振荡增强(减弱),特别在冬春季节这一关系更清楚。除个别区域外, 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不存在类似OLR的局地关系。OLR和风场季内振荡强度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局地和非局地关系的差异, 体现了两种要素特性的本质差异。但两种要素季内振荡强度在El Niño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基本一致, 即在气候场中季内振荡活跃的区域, 事件发生之前季内振荡会增强, 并逐渐向东传播, 事件发生之后这些区域振荡减弱。  相似文献   
544.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1000 hPa height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by using ECMWF data in the period 1979-1988, in which two Pacific warm events, 1982/83 and 1986/787, are includ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evidences of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alternate positive / negative height anomalies not only in the tropical South Pacific but also in the tropical North Pacific. The form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SO) and the latt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o-called Northern Oscillation (NO).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alternate positive / negative anomaly centers associated with SO and NO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ddle and higher latitudes of the South Indian Ocean and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respectively, which may be signific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 of SO and NO and for the monitoring of ENSO.Furthermore, these evolution processes have a strong symmetry about the  相似文献   
545.
通过资料分析,挑选了1965年12月和1968年11月的两次强加拿大型增温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加拿大型增温过程中环流的变化及异常.两次加拿大型增温过程中平流层高层的增温不明显,只是在平流层中低层有较弱的增温过程,并且增温过程中所形成的纬向东风较弱,持续的时间较短.从距平场来看,两次加拿大型增温使得平流层极涡环流减弱,但加拿大型增温所造成的环流异常明显要比强爆发性增温所造成的异常强度弱.另外,两次加拿大增温过程中没有发现爆发性增温前的“预先”过程.一般而言,上传的行星波是冬季平流层环流扰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两次加拿大型增温过程中第0天前后都有行星波上传的增加,这与爆发性增温有明显的不同.北极涛动指数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显示由两次加拿大型增温所造成极涡异常能够形成北极涛动异常的下传,但两次加拿大型增温过程中的北极涛动异常都没有能够到达对流层低层.  相似文献   
546.
用1994年逐日西太平洋热带地区200 hPa纬向风场资料建立主振荡预测模型,对低频纬向风场(30~50天)的传播进行独立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半年109次预测中提前15天预报的相关性预报技巧在0.50以上。它是揭示低频时空演变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讨论了有关模型参数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547.
2015年1-5月西北太平洋上异常出现了7个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s,TS),其中有5个发展成台风(Typhoons,TY),分别为气候平均态(1979-2015年)的2.5和3.6倍,亦即2015年的台风季提前展开。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JTWC热带气旋最佳化路径数据等资料,通过计算台风生成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ex,GPI)和比较天气尺度和季节内振荡分量,探讨2015年台风季提前的原因。结果表明:1)2015年初异常活跃的台风活动与2015/2016年超级El Niño事件于西北太平洋上引发的海气状态异常有关。2)通过对大尺度环境场和台风潜在生成指数(GPI)的诊断分析发现,动力因子(低层涡度、垂直速度)和热力因子(与海表面温度、大气温度有关的潜在强度、中低层大气相对湿度)均对2015年1-5月台风的发生有正贡献。其中,涡度项的贡献最大,相对湿度的贡献次之。3)3~10 d天气尺度扰动和10~90 d季节内振荡在2015年1-5月也异常活跃,有利于TS和TY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48.
层云加热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查晶  罗德海 《大气科学》2011,35(4):657-666
本文研究了层云降水加热对于激发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所起到的作用.将层云加热作用引入到非线性的CISK (Conditional Instability of Second Kind)-Kelvin波方程组,并分别利用截谱方法和四阶Runge-Kutta方法...  相似文献   
549.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60~2000年500 hPa高度场10°×5°经纬度月平均资料,采用EOF、SVD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涛动区(25°~70°N,140°E~150°W)500 hPa高度场季节变化特征和中国东北区80个测站降水场相关。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涛动区500 hPa高度场冬季EOF第1载荷向量场呈由北向南的“-,+”波列分布,这种北南分布相反型,占总体方差贡献的40%,可以表现为北低南高,类似地面气压场涛动 (NPO) 的正位相阶段,反映了40年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上空以东亚大槽为定常波的大气环流基本模态,亦是NPO呈正位相阶段的主要成因,反之,类似地面气压场涛动(NPO)的负位相阶段,第2载荷向量场呈整体“+”值分布,占方差贡献28%,该模态则表现为东亚大槽被长波脊替代的与气候基本模态呈相反分布的异常环流型;夏季第1载荷向量场基本模态则为全区的正值分布,占总体方差贡献的30%,第3载荷向量呈北“+”南“-”的分布,占方差贡献的13%,表明夏季500 hPa高度场NPO不是主要模态;春秋两季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NPO模态;(2)北太平洋涛动区500 hPa高度冬季平均场与东北区夏季降水场呈由北向南的“+,-”相关波列,存在显著的相关性(α>0.01), 第1对SVD奇异向量占总方差贡献的49%,当NPO区前冬500 hPa高度场呈负位相阶段时,东北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东北区夏季干旱少雨,其它季节亦有类似隔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0.
通过对1956-1996年11次厄尔尼诺现象与太阳黑子、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发现有一定规律,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起厄尔尼诺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