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2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利用荷泽-林县-长治剖面西段和郑州-济南剖面南段深地震测深资料,通过一、二维计算与解释,获得了汤阴地堑及邻区的二维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该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在纵、横向上均具明显的差异,地壳厚度变化大局部存在低速块体,对应汤阴地堑为M面隆起,隆起高点M面埋深为31km,向东往浚县隆起区M面逐渐加深32km,向西往太行山前隆起M面为一陡变带,至长治附近M面埋深增至40km。根据华北地区历史地震与深部结  相似文献   
72.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新生代近南北走向地堑构造是高原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对探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今高原研究的热点构造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地堑构造研究中存在的分布范围、形成时代和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根据笔者新的研究和对以往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地堑构造广泛发育于喜马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和羌塘地体,地堑构造形成于14~7Ma。地堑构造是高原地壳南北向强烈挤压短缩隆升之后,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并在深部热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结果,地堑构造标志着高原隆升作用由早期挤压短缩机制向晚期深部热动力机制的转变,并非高原隆升达到最大高度重力塌陷的标志。  相似文献   
73.
Based on detailed structural data and available tectonic chronological data from the Dangyang Basin,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he north-central Yangtze craton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tectonic evolution since Late Triassic time. In the Late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T3–J1), due to the Indosinian orogeny, nearly N–S compression and shortening occurred, which initiated the Dangyang Basin as a foreland basin of the Qinling–Dabie orogen.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J3–K1) period, the Yanshani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caused contemporaneous NE–SW and NW–SE shortening, which resulted in intense folding of the foreland basin; contraction formed a brush structure diverging in a SE direction and strongly converging in a NW direction around the Huangling anticline. In the Late Cretaceous to Palaeogene, the Yuan'an and Hanshui grabens were separated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Dangyang Basin due to post-orogenic ENE–WSW extension. Finally, at the end of the Palaeogene, ENE–WSW shortening led to inver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grabens.  相似文献   
74.
秦岭造山带作为典型的陆内复合造山带,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变形,与北部的渭河地堑形成独具特色的盆山构造体系,目前其深部结构状态与盆山耦合响应缺乏深层动力学过程的理解,为此以跨越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布设一条17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通过宽频带和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构建秦岭造山带和渭河地堑深部地电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造山带存在多重叠置的巨厚岩石圈,南秦岭与北秦岭地壳尺度存在明显的结构化差异; 2)扬子地块向北楔入到南秦岭岩石圈地幔中,南、北秦岭之间在上地幔存在低阻条带痕迹表明了楔入作用的前缘位置; 3)渭河地堑存在巨厚的沉积盖层,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减薄,由南侧的7~8 km减到北侧的3~4 km。渭河地堑下地壳至上地幔区域分布的两个低阻块体表明其岩石圈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表征了华北地块南向挤压作用背景下软流圈上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储层成岩演化史与成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岔路河断陷大量的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 详细研究了岔路河地区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按照成岩阶段划分标准, 将成岩阶段分为早成岩A期和B期, 晚成岩A期和B期, 其中晚成岩A期又分为A1和A2两个亚期; 运用BasinMod软件对主要构造部位进行埋藏史和热史的分析, 并结合孔隙演化史的研究, 分析了储层成岩演化过程, 结果显示, 在30Ma以前, 储层以压实和胶结作用为主, 下部的双阳组和奢岭组孔隙度从32%左右下降至15%左右, 上部的永吉组和万昌组孔隙度从32%左右下降至20%左右.在30~10Ma, 各地层都沉降至最大埋深, 较深部的双阳组和奢岭组砂岩中长石大量溶解, 孔隙度增加至18%左右, 为油气储存提供了良好的孔隙空间, 永吉组和万昌组孔隙度变化不大.在充分考虑了岔路河地区的埋藏史、有机质热演化史、成岩作用演化史以及岩石类型与沉积相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了该断陷的3种成岩模式: 冲积扇成岩模式、扇三角洲成岩模式和半深湖-深湖相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76.
77.
海拉尔~二连盆地群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能源资源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盆地群的含煤地层层序和聚煤盆地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海拉尔~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底砂砾岩段、粉砂泥岩含煤段、泥岩段、上粉砂岩含煤段、上砂砾岩段;海拉尔~二连盆地群的盆地类型分为半地堑盆地、地堑盆地、断陷—坳陷型盆地。  相似文献   
78.
大多数地堑和半地堑是由深度近水平的拆离正断层控制的。根据面积平衡原理,这些伸展断陷盆地岩层的区域基准面至拆离断层面高度(h)与其损失面积(S)呈线性比例。拆离断层之上的盆地基底岩层的水平伸展量相同,因此,用“S-h图解法”可以确定拆离断层深度,并能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岩层的总水平伸展量。伸展盆地中的总水平伸展量主要是由不同尺度的正断层的水平离距体现出来的。可观测解释的断层的水平位移可以通过测量盆地宽度、岩层长度等直接得到。用剖面面积平衡方法可计算出盆地各岩层的平行岩层面的应变,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在观测尺度上不能直接解释出来的“亚分辨正断层”的小尺度位移造成的。因此,在分析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样式、岩层力学性质基础上,有可能对计算得到的平行岩层的伸展应变进行合理评估,进而可以定量地预测“亚分辨正断层”的密度和可能的分布部位。  相似文献   
79.
山西霍山山脉河流地貌定量参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地貌形态定量研究是了解构造活动与地表过程耦合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霍山山脉位于山西地堑系中部,介于临汾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以发育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Ms8级地震而著名,通过分析跨断裂带及周边的48条河流的纵剖面形态、SL参数、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曲线以及HI值等,得到以下认识:1)跨断裂带的河流,其纵剖面在断层两侧的形态具明显差异,反映其受断层活动控制,而其他河流,除极少部分在上游存在局部陡变外,纵剖面为近似下凹的指数曲线形态显示近均衡状态;2)河流的HI值及积分曲线显示了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整体处于强抬升弱侵蚀状态,即所有河流均处于壮年或幼年期;3)48条河流一致上凸的Hack剖面也表明霍山地区新生代以来处于强烈的构造抬升阶段,跨断裂带的Hack剖面形态以陡变下降而区别与其他河流的近似圆弧形;4)跨断裂带河流的SL/K参数在断层附近出现异常高值,反映了SL/K参数与断层垂直差异运动的相关性,周边其他河流的SL/K参数反映了没有差异运动的准均衡状态,局部的异常高值可能对应不同基岩的抗风化能力差异.河流地貌定量参数与构造环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河流地貌定量参数特征揭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新生代以来的强烈垂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80.
金伯禄  魏海泉 《吉林地质》2011,30(3):12-24,46
敦化盆地是由白垩—古近纪的新开岭盆地、大山嘴子—镜泊湖盆地和新近—第四纪敦化火山盆地的组合总称。它的形成严格受敦密断裂带地堑式两条平行断裂所控制。敦密断裂带在侏罗—白垩纪时期受伊佐奈歧板块的向西俯冲、挤压形成的火山造山带的地堑式断裂带,而新近—第四纪则主要受长白山火山地幔热柱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带而形成的不完整复式裂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