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50篇 |
地质学 | 122篇 |
海洋学 | 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有各种资料都说明,"汾渭地堑"实际上包含着分别从始新世和上新世开始发生的3个相互斜列,向西南收敛,向东北撒开的独立地堑。3个地堑分别是由3个背斜轴部的纵向张断裂发育而成的,3个背斜是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弧顶东侧的组分。据此,对该区地震、现今地裂缝、地热异常、地下水量和水质,以及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分布等,都给予了合理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22.
半地堑盆地演化机制的粘弹塑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新近完成的粘弹塑构造模拟软件包对盆地的动力学演化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文中主要概述不同厚度的上地壳中由高角度平面正断层界定的半地堑盆地的演化模拟。模拟时上地壳被考虑成具有Byerlee型强度包络 ,并且位于无粘性基底之上 ,盆地中由密度比地壳密度小的沉积物充填。计算了以一定增量逐渐拉伸上地壳层时各个阶段的非静岩应力 (Nonlitho staticstress)、塑性破裂 (Plasticfailure)分布及挠曲剖面 (Flexureprofile)。塑性变形使得有效弹性厚度减小。到切穿破裂出现以前 ,断层断距一直增加 ,之后 ,断距基本停止增加。所以 ,地壳强度使沉降量和隆升量均有极限。上地壳层厚度和沉积物密度是控制盆地宽度和极限深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上地壳层厚度增加或者沉积物密度加大都使盆地宽度和深度增大。模拟结果可以解释一些大陆裂谷盆地的宽度和沉积深度。 相似文献
23.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的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最近几年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中央地堑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特征。本文给出的成果大大加深了关于冲绳海槽中央地堑各种变化的认识。指出,按照形态,中央地堑分为U型、V型和半地堑三种。其中大部分中央地堑为U型地堑。地堑的深度40~250m,宽度6~14km,长度17~33km。冲绳海槽宫古段的最大水深为2244.4m,位于中央地堑城阳段北端底部靠东的一侧(125°19.3′E,25°49.8′N)。本研究区的中央地堑可分为断续的9段,从东北向西南大致呈右旋雁行排列。但黄岛段相对于崂山段,城阳段相对于莱西段,李仓段相对于城阳段又稍微向西偏出,呈现为左旋雁行排列。地堑的走向一般为N60°E左右,相对于冲绳海槽的走向更偏向于东西方向,偏角在15°左右。各段中央地堑是被NW向断裂错开的。这些断裂在海底表现为明显的海底断崖地貌和陡沟地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地层错位,其错位的幅度往往老地层比新地层要大。根据地震剖面分析,这些NW向的断裂应该是走滑性质的。本文展示的中央地堑在形态上和空间展布形式上都和扩张洋脊类似。莱西段和城阳段中央地堑之间重叠地堑,在形式上也类似于扩张洋脊的重叠扩张中心。从地堑深度较浅并发育重叠地堑来分析,冲绳海槽的扩张速率应当介于慢速扩张和中速扩张之间。本研究区莱西段、即墨段和平度段海底地形相对较高,中央地堑深度变浅,并发育重叠中央地堑,应该相当于快速扩张大洋中脊的轴高,可能是正在孕育岩浆活动的位置。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中央地堑的错断和有规律的排列说明海槽的主体演化过程已经在拉张盆地和断陷盆地的基础上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本文根据中央地堑的展布形式、重叠中央地堑,及其两侧中央地堑中的海底山推测此区域海底扩张可能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24.
土壤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断陷盆地土壤生物的影响,在获取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基础上,利用16S rRNA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弃耕地、草地、人工林和天然林等土壤细菌与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C:N、C:P和N:P比变化规律为弃耕地<草地<人工林<天然林,土壤细菌和真核生物α多样性、互作网络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土壤磷、钾和钙是影响岩溶断陷盆地土壤细菌和真核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关键因素.RB41是决定岩溶断陷盆地土壤细菌-真核生物网络系统的关键类群.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土壤生物进行石漠化治理及岩溶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Zhang Jiahua 《地球科学》1986,(3)
底辟构造在我国东部沉积盆地中有广泛的分布,并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作者模拟了隐刺穿构造的发育过程及其变形特征,从而分析底辟发育的力学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底辟的形成时间和底辟核的形态对底辟变形有重大影响。绝大多数隐刺穿构造。在其顶部都发育一个地堑断裂系,这是底辟构造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6.
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结果发现,西藏桑日县的沃卡盆地构成了藏南近南北向裂谷带中最东端的错那-沃卡裂谷的北段,它是在该区近东西向的逆冲构造带停止活动之后,上地壳沿N108±1°E方向发生区域性的伸展变形所形成的第四纪活动明显的地堑式断陷盆地。晚第四纪期间,控制该盆地发育的主边界断裂带为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倾向西侧、长50~60km的盆地东缘正断层。该断裂带也是1915年桑日M7.0级地震的控震断裂。断裂活动速率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断裂带MIS6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4~0.9mm/a之间,末次冰期盛冰期以来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最合理的估计值为1.2±0.3mm/a。Q3晚期以来活动速率的明显增加可能标志着该断裂带全新世进入了地震丛集期。 相似文献
27.
María Teresa Ramírez-Herrera 《地球表面变化过程与地形》1998,23(4):317-332
Spatial variations of Quaternary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activity of faults along the Acambay graben are assessed using geomorphic and morphometric approaches. The Acambay graben is an east–west trending structure of apparent Quaternary ag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Mexican Volcanic Belt, which gives rise to pronounced scarps over a distance of about 80 km. Continuing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Acambay graben is confirmed by recent well documented seismic episodes. The intensity of active tectonics has been interpreted through a detailed geomorphic study of the fault-generated mountain fronts and fluvial systems. The combined geomorphic and morphometric data provide evidence for relative variations in tectonic activity among the Acambay graben faults. Geomorphic indices suggest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tectonic activity along the Venta de Bravo and the Acambay–Tixmadeje faults, followed, in order of decreasing activity, by the Pastores, Temascalcingo and Tepuxtepec faults. Spatial variations within faults have also been identified, suggesting a higher level of tectonic activity at the tips of the faults. This pattern of variation in the relative degree of tectonic activity is consistent with field evidence and seismic data for the Acambay graben. Geomorphic evaluation of the Acambay graben faults suggests that the Acambay–Tixmadeje and Venta de Bravo faults, and specifically the tips of these faults and a central segment near the town of Venta de Bravo,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reas of potentially high earthquake risk.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8.
广东梅县嵩溪早侏罗世火山活动及其地质构造与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熔岩——玄武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组成,以及火山旋回中玻璃碎屑岩诸方面特征,详细地研究了下侏罗统含矿层位内海底基性火山活动,阐述矿区玄武岩形成环境为夭折的大陆裂谷前期地壳槽形裂陷地堑系——裂陷槽。并讨论该裂陷槽环境中基性火山活动的银锑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详细描述了西藏昂拉仁错地区多桑地堑带中的芒乡组地层剖面。讨论了芒乡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和沉积环境。芒乡组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河流→湖泊沉积构成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岩性岩相的横向变化不明显,略显东粗西细的变化特征,说明物源区主要为地堑东侧的地垒断隆带。首次在多桑地堑芒乡组中采获了较丰富的双壳及植物化石,并建立为Psilunio stoliczkai-Rhododendron cf. namalingense组合带。依据该生物组合带的时限并结合砂岩ESR年龄值将芒乡组归于中新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