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9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98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901.
为了研究地震与气候异常的关系,从地震活动的角度对2011年发生在我国的4次成灾性气候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长江中游春、夏季大旱的直接原因是3月24日发生在缅甸的7.2级地震;长江中下游6月上旬出现旱涝急转则与3月11日日本东部的9.0级地震及缅甸地震密不可分;鄂赣交界发生的4.6级地震对黄河中游秋汛的影响最为明显,这是“震侧强涡”造成的结果;2012年1月贵州冻雨较多也是受到印度锡金和我国东海两个地震形成的“拍涡”影响,这表明地震活动是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2.
北天山重点监视区地下流体临震前兆标志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八五”短临预报和“九五”中短期(1年尺度)前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整点值、日测值、原始曲线法、一阶差分法和日工法,系统地分析了北天山1985年以来的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研究了在此期间控制区范围内发生的7次Ms5.0级以上中强地震前临丑异常显示特征,探索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流体临震前兆标志,表明只要正确地识别地震前兆的中长期向中短期、短期、临震前兆过渡的标志,并进行短临跟踪,是可以实现临震预报的。  相似文献   
903.
对张北6.2级地震预测的回顾和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瑛 《地震》1999,19(3):267-273
对张北6.2级地震在测震学前兆图像、预测回顾及总结的基础上,对部分反映较好的测震学预测指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进一步确定和筛选出部分测震学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为各预测指标的三要素界定和预测效能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 对各种预报方法进行比较系统和客观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确定和筛选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这不仅是地震预测预报逐步向科学、客观、严谨和实用化方向迈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探索以震源物理为基础和孕震阶段为依据的多学科异常有机结合的综合概率预测的必要前题。  相似文献   
904.
通过对高七井水温多年资料的整理,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分析水温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对高七井水温映震效能进行初步探讨.高七井水温异常为阶跃上升型,异常形态具有继承性,水温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5.
雷达用于地震预测的基础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将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测,在实验室对花岗岩等不同岩性的27个岩石试样进行了加压实验观测研究,使用的雷达测量仪器是美国HP公司生产的专用RSC测量系统,观测8mm,2cm,3cm和5cm四个雷达波段,在加压的过程中自动连续测量岩石试样的雷达波反射强度随压力的变化,实验表明:反映岩石试样微波反射特性的雷达波反射强度随压力变化而变化,在实验的27个岩石试样中,无一例外,只是在不同试样、不同波段或不同极化方式的实验中存在变化幅度和趋势的差异. 岩石试样反射波强度的相对变化量为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花岗岩的最大变化量达到202%(113号试样),砂岩的最大变化量达到279%(212号试样). 实验结果为将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预测、岩体及岩土工程稳定性监测和稳定性评价提出了实验依据,奠定了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906.
通过对甘肃中东部大量地震滑坡的成灾机制分析,按形成时代将滑坡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按物质组成、滑体厚度及滑床位置又可分为浅层黄土滑坡和深层切层滑坡。该地区地震滑坡的主要危险来自新滑坡和浅层黄土滑坡,滑坡成灾机制复杂,与许多因素有关。地震滑坡主要特征是成灾时间短,规模大;灾害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大;易引发次生灾害。预防地震滑坡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07.
汪志亮  王志贤 《地震》1995,(3):240-245
深入研究了全国地电台网内M_s≥5.0的45次地电前兆震例,用统计方法按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分别研究其地电前兆特征。 通过研究得到:大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其半径超过200km,在700km以内,异常时间在12—20个月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7.8%;强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大多在300km以内,趋势异常的时间在12个月以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86.5%;中强地震地电阻率异常范围,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趋势异常时间在180天之内发震的概率最高,为95.0%。大震、强震、中强地震地电趋势异常时间似乎存在着20个月、12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的异常时间段。 临震异常类型一般可分为加速型、转向型和波动型三类。对7级和7级以上大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只有33.3%、强震和中强地震能观测到临震异常前兆的震例均为50.0%。出现临震异常后1—20天发震的概率最高,达94.4%。 1988年11月以来,西部地区先后发生澜沧-耿马7.6、巴塘6.7、天祝6.2级地震。震前都曾依据地电前兆短临异常特征,作过某种程度的监测预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08.
地震前兆含义,科学问题与研究途径的研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肇诚  王贵宣 《地震》1997,17(4):429-439
地震前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地震预报、有关科学问题和探索途径的研究现状及其前景有各种评价。文章认为由于一些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尽管对中缅边境1995年7月连7.3级地震作出了成功预报,经验性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讨论了广义地震前兆和狭义地震前兆,广义地震前兆包含二类前兆:场兆和源兆;而狭义前兆仅指后者。大陆震例前兆的系统研究证实了广义地震前兆的存在,然而  相似文献   
909.
鲜水河断裂带在虾拉沱附近的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培基 《地震地质》1989,11(3):55-63
本文利用虾拉沱跨断层测量资料,通过必要的数学处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在该处的总体活动趋势和年周期变化,研究了断层活动在主破裂带及其两侧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个该处断层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910.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