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1205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319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清水泉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位于南阿尔金山阿帕—茫崖构造带中-北部的清水泉地区,其北部与南阿尔金山超高压变质带紧邻。该岩体包含有3~4个由辉石橄榄岩-角闪辉长岩构成的岩浆旋回,与元古宙变质沉积岩系呈侵入接触关系。对其中的角闪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其206Pb/238U表面年龄为(461±2)Ma~(471±2)Ma,其加权平均值为(467.4±1.4)Ma(n=21,MSWD=2.5),所测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振荡环带,Th/U比值为0.32~1.16(平均0.64)。测年结果显示,清水泉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代晚于南阿尔金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504~487 Ma),而老于该地区A型花岗岩的时代(425 Ma左右)。分析认为,伴随着同时代的"双峰式"岩浆侵入作用及广泛的变质热事件,大约465 Ma时的南阿尔金山已经由前期的陆-陆碰撞造山阶段转入到了碰撞后的裂谷伸展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82.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张夏组划分为两个正层序,其中上部正层序(530-525MaB.P.,三叶虫带Amphoton-Taitzuia带至Damesela带)由4个亚层序和17-23个小层序组成,其中正层序和亚层序具有高分辨率区域地层对比意义。每一级层序均表现为向上变浅和变粗进积型序列,底部常以间断-加深面或洪泛面为界。该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具有高频振荡特点,构成一个三级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由不同级别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以分别与天文周期的奥特周期(2—5Ma)、米兰科维奇长周期(0.1—0.4Ma)和米兰科维奇短周期(0.02—0.04Ma)相对比。据层序地层和相序及相模式的研究,识别出6种类型的小层序,陆棚盆地至上缓坡显示出由A—F类型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全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等方面问题。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分别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其年龄分别为143 Ma和141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上述两岩体的锆石ε_(Hf)(t)值为正值(分别为4.9~9.3和2.1~8.1),具较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598~882 Ma,676~1 062 Ma),暗示其源于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4.
鹰扬关群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地区广泛发育,为一套以绿片岩相变质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及相关的火山碎屑岩为主,含有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合。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一直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大陆裂谷环境,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鹰扬关群火山岩主要属于基性-中性火山(碎屑)岩类,在岩石化学成分上表现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包括U、Th、Ba、K和Rb等)和轻稀土元素,而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鹰扬关群中变角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415.1±2.1)Ma(n=13,MSWD=1.8),表明其为加里东期海相火山喷发的产物。结合云开地块北缘存在有早古生代MORB型和岛弧型变质基性火山岩的资料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有早古生代的古洋盆,鹰扬关群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可能是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早古生代洋陆俯冲-消减过程的地质记录,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加里东期的构造格局是俯冲增生造山带而不是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85.
参照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相关文献资料,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样品分析结果,在柴北缘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梳理和识别出了19层海相红层。其中,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了12层海相红层,奥陶纪地层中识别出了7层海相红层。除奥陶纪石灰沟组海相红层(QORB3,QORB4,QORB5及QORB6)为深水大洋红层外,其余15层海相红层均属浅水—半深水陆棚红层。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所含化石,本文初步论述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我国主要块体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对比。上述研究对进一步开展全国乃至全球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红层分布及对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资料。此外,通过国内同期红层的对比,本文还讨论了河北唐山寒武纪海相红层的分布及中国南方中奥陶世大坪期—达瑞威尔期早期海相红层广布事件。  相似文献   
186.
中国各大陆块在寒武纪全球构造中的位置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近年来所获的古地磁数据及板块构造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各大陆块在寒武纪全球构造中的位置进行了再造。笔者认为寒武纪全球存在三大洋、四大陆域。其中,中国大陆中的扬子、塔里木、柴达木等均属冈瓦纳大陆域,华北陆块则属介于冈瓦纳与劳亚两个大陆域之间的一个中间陆块。且当时华北与扬子两陆块的南、北位置与现在的位置正好相反。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秦、祁古洋盆在当时是一个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的径向洋。  相似文献   
187.
《China Geology》2021,4(1):56-66
The timing of the initial Indo-Asian collision is a subject of debate for a long time. Besides, the magmatic trace of the collisional process is also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authors report Early Eocene leucocratic sill/dike swarms in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Nymo intrusive complex of the Gangdese belt, southern Tibet. The Nymo intrusive complex was emplaced at ca. 50 –47 Ma and surrounded by the metamorphosed Jurassic-aged Bima Formation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along its northern side. At outcrops, the leucocratic sills/dikes intruded along or truncated the deformed foliations of the host Bima Formation, which has been subject to high-temperature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t ca. 50 –47 Ma. Detailed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zircon grains of the leucocratic sills/dikes have core-mantle textures. The cores yield the Jurassic ages comparable to the protolith ages of the Bima Formation. In contrast, the mantles of zircon grains yield weighted mean ages of ca. 49–47 Ma, representing the crystallization timing of these leucocratic sills/dikes. The coeval ages for the Nymo intrusive complex, the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and the leucocratic sills/dikes indicate that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among them. The authors tentatively suggest that these leucocratic sills/dikes were generat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Jurassic-aged Bima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triggered by the high heat from the magma chamber of the Nymo intrusive complex. This Early Eocene tectono-thermal event of coeval magmatism, metamorphism and partial melting was most likely formed during the Indo-Asian collisional setting.©2021 China Geology Editorial Office.  相似文献   
188.
对出露于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玉尔吐斯组上部和寒武系第二统肖尔布拉克组下部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进行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V、Cd和U)及稳定C、O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剖面研究,以探讨早寒武世沉积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研究揭示,尤尔美那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底部和下部含有两个δ13C负异常,谷值分别为-2.1‰和...  相似文献   
189.
张宝成 《湖南地质》1990,9(4):15-22
垭头铀矿床位于湘西沅麻盆地东北缘,产于下白垩统洞下场组下段岩层中,含铀层为一套冲积相组成,由下至上可分为冲积扇亚相、网状河亚相、河湖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铀矿化赋存于网状河与河湖三角洲亚相中,与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的砾岩、砂岩有关。含铀岩层为灰—灰黑色,无矿岩层为紫红—杂色。含铀岩层中Mo、V、Ba、Cu、Pb等元素比无矿层高几倍至几十倍。矿床属沉积—成岩成因。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