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531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3.
中国大陆科学探井岩性的VSP地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井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地处郯庐断裂东侧的东海县境内。VSP地震勘探为CCSD多学科研究内容之一,利用数字地震仪(HF300)和多级三分量数字检波器(GeoChain)对探井进行了VSP测量。结合VSP勘探结果和CCSD探井5000 m岩性资料,分析了井中岩性分段特征、超高压变质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和vp/vs比值特征,取得了若干具有科学意义的结论:(1)以榴辉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进行的岩性分段比较合理,每段的VSP速度和测井密度等特征和岩性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2)榴辉岩与片麻岩界面以及剪切带均可形成强反射,正/副片麻岩界面也可产生明显反射,透镜状和条带状岩体的反射同相轴呈现不同程度的弯曲,剪切带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3)榴辉岩以高波速(6.3 km/s)、低vp/vs值(1.2)和波组强而稀疏为特征,副片麻岩以较高波速(6.1 km/s)、高vp/vs值(1.8)和波组较稀疏为特征,正片麻岩以较低波速(5.8 km/s)、中等vp/vs值(1.5)和波组较密集为特征,而剪切带以强反射、vp/vs值最高(2.2)为特征,而且不论剪切带出现在哪种岩性中其vp/vs值都很高。该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变质带的地震响应特征,同时为二维或三维地面地震解释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解释分析中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质构造解释的可信度,为其他学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4.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的ODP1143站和ODP114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17957-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提取了近18MaB.P.以来南海上部海水垂向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11.5~10.6MaB.P.之间和3.6~3.3MaB.P.以来南海温跃层深度的南北梯度明显增大,指示了西太平洋暖池雏形的开始和现代暖池的最终形成,且分别对应于印度尼西亚海道和巴拿马地峡的关闭.此后,南沙海区的温跃层深度自约0.9MaB.P.逐渐变浅,至约0.15MaB.P.又再变深,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的减弱和再次加强.因而,晚新生代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和演化呈现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5.
西藏尼木斑岩铜多金属矿区后续地质勘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光龙 《云南地质》2011,30(4):394-397
根据前期勘查结果,岗讲Ⅰ号矿体品位偏低,矿体厚度、产状变化较大,形态较复杂,应加强矿区基础地质工作,综合地质研究工作,总结铜、钼空间富集规律,建立成矿模式,指导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的合理化布局。  相似文献   
136.
章晔 《矿产与地质》1992,6(3):238-241
应用轻便型X射线荧光仪进行现场原位测量铜元素含量,可以了解铜元素的分布特征,划分矿与非矿界线,从而指导铜矿床勘查。并列举6个铜矿床应用实例,来说明该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其优点是仪器轻便,原位测量快速,勘查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37.
本文详细分析了黄金矿产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及金矿生产等阶段工作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性地提出提前建矿,缩短探矿和建设周期的办矿方式,并就如何加快黄金发展步伐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8.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储层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风化壳,马五1层为其主力气层,该层可分为四个小层,沉积相为分布稳定的蒸发潮坪环境,经历了表生期和浅、深埋藏期岩溶作用,天然气主要聚集在岩溶孔洞缝中。  相似文献   
13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自然放射性测井及其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认识江苏东海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岩石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 榴辉岩退变质程度对放射性元素浓度的影响, 以及放射性产热率对地温梯度的影响, 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100~5000m自然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 资料统计了CCSD主孔各类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和铀、钍、钾元素的浓度, 计算出产热率曲线.自然伽马, 铀、钍、钾浓度和产热率从蛇纹岩到榴辉岩、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依次增大.随着榴辉岩退变质程度的增强, 其铀、钍、钾元素的浓度值逐渐增大.CCSD主孔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主要受岩性控制, 自然放射性随深度增加有增强趋势.产热率与自然伽马测井值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在高放射性岩层的上部, 地温梯度会出现较强扰动和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140.
Fulai Liu  Zhiqin Xu  Huaimin Xue 《Lithos》2004,78(4):411-429
Orthogneisses are the major country rocks hosting eclogites in the Sulu UHP terrane, eastern China. All of the analyzed orthogneiss cores from the main drilling hole of the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CCSD-MH) have simila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and a granite protolith. These rocks have relatively high LREE/HREE ratios, strong negative Eu anomalies (Eu/Eu*=0.20–0.39), and negative Ba anomalies (Ba/Ba*=0.25–0.64). Coesite and coesite-bearing UHP mineral assemblages are common inclusions in zircons separated from orthogneiss, paragneiss, amphibolite, and (retrograded) eclogite of the CCSD-MH.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clogite, together with its country rocks, experienced in situ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sm.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images show that zircons from the orthogneisses are zoned and that they have distinct mineral inclusions in the different zones. Most zircons retain early magmatic cores with abundant low-pressure mineral inclusions, which are mantled with metamorphic zircon-containing inclusions of coesite and other UHP minerals. The outermost rims on these grains contain low-pressure mineral inclusions, such as quartz and albite. SHRIMP U–Pb dating of the zoned zircons gives three discrete and meaningful groups of ages: Proterozoic ages for the protolith, 227±2 Ma for the coesite-bearing mantles, and 209±3 Ma for the amphibolite facies retrograde rims.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UHP mineral inclusions in zircons from the Sulu metamorphic belt dated at about 227 Ma suggests that voluminous continental crust experienced late Triassic subduction to depths of at least 120 km and perhaps more than 200 km. Eighteen million years later, the terrane was rapidly exhumed to midcrustal levels, and the UHP rocks were overprinted by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The exhumation rate deduced from the zircon age data and previously obtained metamorphic PT data is estimated to be 5.6–11.0 km/Ma. Such rapid exhumation of the Sulu UHP terrane may be due to the buoyancy forces produced by subduction of low-density continental material into the deep mant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