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A total of 1,014 measures of sediment shear strength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miniature vane shear and fall cone tests on five gravity cores collected in Eckernfo‐erde Bay, Baltic Sea. 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shear strengths measured by the two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fall cone strength calculated with Wood's K60value (0.29) overestimates the vane shear strength by 0.15 kPa (a = 0.001) and the sample mean of the fall cone strength is 4.1%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the vane shear strength. However, fall cone strength calculated with Hansbo's K60 value (0.24) underestimates the vane shear strength by 0.88 kPa (a = 0.001), and the sample mean of the fall cone strength is 13.8% less than the mean of the vane shear strength. Both calculated fall cone strength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vane shear strength, with a p value of less than 0.001.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Echernfoerde Bay data indicates that a new K60 value is 0.275 with a confidence interval (a = 0.01) from 0.2704 to 0.2786. Paired t tes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niature vane shear and fall cone tests for these samples if the fall cone strength is calculated with K60 = 0.275.  相似文献   
42.
福建永安下白垩统坂头组Elatides属雌球果化石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福建永安市下白垩统坂头组的似纵属Elatides雌球果化石进行了宏观形态和角质层特征的研究,这些球果均单独保存,较小,果鳞较多,螺旋状紧密排列,顶端收缩呈尖刺状,与Elatides的特征相符。根据球果的形态、果鳞及其球果中轴的特征,将这些球果鉴定为3个种,即永安似纵(新种)Elatides yonganensis Dai et Sun, sp. nov.、弯叶似纵(相似种)Elatides cf. curvifolius及一未定种Elatides sp.。其中重点描述了新种E. yonganensis的形态特征,该球果以中轴呈波状,果鳞顶端较长、较尖,腹面具有锯齿状的膜质小舌,每一果鳞具有大概5枚种子而区别于以前报道的任一已知种。同时对中国的Elatides化石记录进行了收集整理,Elatides属的球果化石在福建永安坂头组的发现表明其分布区可达25°N,丰富了该属植物的化石记录并扩大了其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43.
蒋明镜  王新新 《岩土力学》2013,34(3):863-873
采用离散元商业软件PFC2D对7种重力场下静力触探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以研究高、低重力场下静力触探试验的异同点。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重力场下土体受静力触探贯入主要影响区域不同,低重力场下主要是上部土体受到影响,高重力场下主要是下部土体受到影响;归一化贯入阻力的最大值和稳定值、归一化球应力和偏应力的最大值均与重力加速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均随重力加速度倒数的增加而增大;土体经历了明显的加载、卸载过程,重力加速度越小,加载、卸载现象越明显,同一重力加速度下上部土体加载、卸载程度大于下部土体。  相似文献   
44.
TJ-1模拟月壤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镜  戴永生  张熇  王闯  吴晓峰 《岩土力学》2013,34(6):1529-1535
采用TJ-1模拟月壤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静力触探、静载荷试验的对比分析,探讨适合月壤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以期为未来载人登月时宇航员和着陆器登陆可能涉及到有关月面承载能力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首先,使用近255 t TJ-1模拟月壤人工制备出13 m×12 m×1.2 m试验用地基,后在试验地基均匀布置6个静力触探测点和2个静载荷试验测点进行测试。针对太沙基承载力计算半经验公式以及规范和国内外学者提出的12个适合中密实砂土静力触探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探讨。发现直接运用太沙基提出的半经验公式计算月壤承载力结果明显偏小,而由联合试验小组提出的经验公式 能够用来近似计算月壤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经验公式在计算承载力时能够与静载荷试验值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45.
为了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利用锥度量型空间中自映射,讨论常数K的范围得出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证明了一个新的公共不动点定理.把锥度量型空间看作是锥度量空间的推广,在空间里,证明了4个映射的某些不动点定理.所得结论延伸和推广了文献中熟悉的相容性的一些论断.所有结论都在一致锥的背景下得到证明,且不需要假设函数的连续性.文章结果改进和发展了Aleksandar S Cvetkovi的结果.  相似文献   
46.
利用锥不动点定理,并结合Green函数性质,证明一类四阶四点边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47.
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冬  熊康宁  肖时珍 《地理研究》2013,32(8):1517-1527
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价值,对遗产地本身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论思想,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处遗产地中的荔波锥状喀斯特置于全球视角,选取相似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结合世界遗产第八条有关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等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研究表明:荔波锥状喀斯特具有更为独特的演化环境与更为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更有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单体形态与较为齐全的地貌组合类型,更有罕见的锥状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命记录。荔波锥状喀斯特是反映地球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典型范例,极具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48.
上气道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多种影像学手段的应用,对其认识逐步深入。以往研究有其局限性或不可靠性,目前锥形束CT(CBCT)已成为研究气道形态大小的主要手段。总结应用CBCT研究气道的多种气道划分标准、多种分析测量软件及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气道容积、长度、不同截面矢状径、横径和面积等项目,研究不同骨面型患者的气道特点,得出差异所在,用以指导气道疾病的治疗及错颌畸形的正畸正颌手术等。   相似文献   
49.
Cupressinocladus Seward is a fossil genus of conifers and conifer fossils with reproductive organs are very rare. In general,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affinities with other conifers. In this paper, a new species, Cupressinocladus guyangensis P.H. Jin et B.N. Sun sp. nov., is reported based on branches with immature female cone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Guyang Formation of the Guyang Basin in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 The foliage shoots are decussate. Leaves are decussate, imbricate, scale-like, weakly dimorphic, and bear longitudinal glands on the abaxial view. Stomata complexes are haplocheilic, monocyclic, irregularly arranged, and spread along the leaf margin. Immature female cones are subglobose with 6–8 cone scales, and three subglobose ovules arranged in a row at the base of the cone scales. Moreover, we performed cluster analysis using a 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box for 23 fossils and extant species based on 16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new species bears a close resemblance to the extant Cupressus funebris Endl. and might have nearest systematic affinities to it.  相似文献   
50.
本文在1987~2006年兰州断陷盆地典型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基础上,通过2007年10月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采集地下水样品11组、地表水1组,综合分析了断陷盆地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黄河条带状为补给区的地下水与开采降落漏斗的水质演变关系。根据多年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阐明了水化学组分与地下水位的密切关系;利用开采量水质时空变化对比资料,得出地下水位下降排泄区与傍河区地下水存在的水力联系。依据本次环境地质调查结果和水样实测数据,进一步论证了傍河区地下水受黄河激发补给因素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