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3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6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145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刘可思 《福建地质》2008,27(4):345-351
宁德禅地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三段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夹层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缓倾角似层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在时空上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相关,属于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排庭金矿是贵州三都——丹寨锑、汞、金成矿带上,继苗龙锑-金矿、宏发厂汞-金矿后首次发现的产于中下寒武统独立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其矿体受断裂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矿床规模为中型。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于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过渡带寻找寒武纪地层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达巴特斑岩铜钼矿产于华力西期流纹斑岩中,矿体呈脉状,铜矿体地表为氧化物,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深部的流纹斑岩中,其矿化作用呈上铜下钼的双层矿化结构模式,矿化为细脉浸染状。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气石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宗柳 《矿产与地质》2008,22(2):174-178
在研究我国电气石矿产产出地质环境、成矿地质过程和电气石矿物组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电气石矿产成矿类型:花岗伟晶岩型、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热水沉积型和表生残积砂矿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电气石矿床类型产出的时代、成矿地质特征和电气石矿物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凤岩山铅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兰坪断陷盆地中部,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条件、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的分析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应为后期热卤水为主改造叠加形成的,属沉积-改造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家山铁矿床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蚀变特征、矿石的矿物组合、化学组分等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分析研究,认为张家山铁矿床应属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其原生矿床为铁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并厘定了该地区铁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因民铜矿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一是铜矿的伴生金;二是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化探样品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化主要赋存于金箔箐断层上、下盘的角砾状蚀变岩内,空间上受岩性和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邻区拖布卡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本区相似,在成矿地质年代上作以类比推测,认为喜马拉雅期是主成矿期。另外通过对光片镜下和化探原生晕样聚类分析研究,发现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具明显的多期多阶段性及热液特征。  相似文献   
18.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19.
氧化锰矿物的生物成因及其性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的氧化锰矿物是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是最具反应活性的一类矿物,决定着环境中许多物质的形态、迁移和转化,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备受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氧化锰的形成与微生物作用紧密相关,微生物作用可使自然环境中的Mn(Ⅱ)氧化速率提高105倍。参与Mn(Ⅱ)氧化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已知的典型锰氧化细菌分布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或厚壁菌门,它们均通过胞外聚合物中的多铜氧化酶来催化氧化Mn(Ⅱ)。细菌氧化Mn(II)成Mn(Ⅳ)是酶催化的两个连续的快速单电子传递过程,Mn(Ⅲ)在溶液中以与酶结合的瞬时中间态出现。生物形成氧化锰的最初形态为层状锰矿物,与δ-MnO2或酸性水钠锰矿很类似,且结晶弱,粒径小,锰氧化度高,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多,因而比化学形成的氧化锰具有更强的吸附、氧化等表面活性。环境中Mn(Ⅱ)微生物氧化及形成的Mn(Ⅲ)中间体与碳、氮、硫等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0.
毛景文  宋世伟  刘敏  孟健寅 《地质学报》2022,96(11):3675-3697
本文介绍了全球稀土资源供需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从矿床成因视角切入,将稀土矿床分为内生和外生两大类型,其中内生稀土矿床包括碳酸岩型、碱性岩型、碱性岩型- 碳酸岩型、氧化铁铜金型、热液脉型,外生稀土矿床包括风化壳离子吸附型、沉积岩型、沉积矿产(煤矿、铝土矿和沉积磷矿)伴生型、砂矿和现代海洋底部含稀土的锰结核、结壳和软泥型。归纳总结了主要类型矿床的基本特点和时空分布;认为内生稀土矿床产出于四类构造环境,包括裂谷环境、碰撞后伸展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后俯冲伸展环境;从构造演化入手,探讨了在外生与内生地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建立了涵盖主要矿床类型的构造- 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