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18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21.
针对中文地名数据中存在的“同名异地”“异地同名”等歧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名知识和位置信息的地名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特征词的规则匹配模式对地名名称结构进行了解析。然后结合地名的位置信息实现中文地名匹配;同时,基于地名的行政区划信息和实体信息关联多源地名数据,构建地名知识库。最后以兴趣点数据为例,基于名称相似度和位置相似度匹配地名数据中的地名信息,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表达。  相似文献   
522.
日平均计算方法对气温统计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不同日平均计算方法对气温统计值的影响,利用陕西6个基准站的定时气温资料分别进行24次观测与4次观测,以及4次与3次观测值计算所得日平均气温计算值的差异分析,并对1961-2010年的3次、4次、24次计算的年平均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的惩罚最大F检验(PMFT).结果表明:24次气温定时值计算的日平均气温均值高于4次值,平均差值为0.13℃,标准差为0.39℃,两者差值在秋季较大.4次比3次日平均气温值平均偏低0.14℃,标准差为0.85℃,一年中,夏季差值最大.不同次数的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可引起月、年平均气温值0.2℃甚至以上的升降.24次气温值的使用可以使单站的气温增暖速率提高0.03~0.04℃/10a.但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的改变不会造成气温序列的非均一.  相似文献   
523.
利用青海湖水面场FY-1C气象卫星热红外窗区通道进行绝对辐射定标,由CE312野外热红外辐射计在水面测得辐亮度经大气订正传递到卫星入瞳处,考虑到大气吸收削弱影响,同时卫星观测路径大气产生热发散,这两部分对卫星信号的贡献由探空廓线和卫星观测几何输入MODTRAN37计算出来,同时进行CE312野外辐射计与卫星通道光谱响应匹配计算,最终得到卫星入瞳处的表观亮度.这个辐亮度与卫星通道的计数值比较得到该通道绝对定标系数.结果表明利用辐射校正场辐射定标与星上定标相差5%左右,相当于3K的亮温差.  相似文献   
524.
ABSTRACT

In this work, the applicability of 12 solar radiation (RS) estimation models and their impacts on daily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o) estimates using the Penman‐Monteith FAO-56 (PMF-56) method were tested under cool arid and semi-arid conditions in Ir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increase in accuracy of the ETo estimates by the calibrated RS models, quantified by the decrease in RMSE, was 2.8% and 6.4% for semi-arid and arid climates, respectively. Mean daily deviations in the estimated ETo by the calibrated RS equations in semi-arid climates varied from ?0.283?mm/d-1 for the Glover‐McCulloch model to 0.080?mm/d for the El-Sebaii model, with an average of ?0.109?mm/d-1, and in arid climates, they ranged from ?0.522?mm/d-1 for the Samani model to 0.668?mm/d for the El-Sebaii model, with an average of 0.125?mm/d-1.
Editor D. Koutsyiannis; Associate editor Not assigned  相似文献   
525.
Frich, Povl and Brandt, Erik: Holocene talus accumulation rates,—and their influence on rock glacier growth. A case study from Igpik, Disko—West Greenland. Geografisk Tidsskrift 85: 32–44 Copenhagen, October 1985.

The Igpik area is located ten km east of Godhavn on the south-coast of the island Disko. Geologically the area is dominated by Tertiary basalt formations.

A general geo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is area, which covers approximately three square kms, has been made. Based on radiocarbon ages of former marine levels in the Disko Bugt area, the beginning of talus accumulation has been determined for two talus cones situated on raised beaches. They have ages of 5800 and 7900 14C y. B.P. Using theodolite readings, the volumes of three different talus cone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two average talus accumulation rates have been calculated for the cones located on raised beaches. These value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 average Holocene rockwall retreat rate of 0.0005 and 0.0015 m/year, respectively. The total volume of two lobate rock glaciers is calculated to be 2.2 mill, cu.m and as they are located inside 9000 years old local moraines, the average Holocene mass-transfer through the third talus cone has been estimated to 1.4 106 tons×m/sq.km/y.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reas, and as a possible threshhold for the initiation of rock glaciers.  相似文献   
526.
单井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中广泛实施的手段,其导水系数 K M 或渗透系数 K 值通常是从抽水结果的涌水量 Q 和井中水位降数据计算求得.但单井中水量的水位降深,多受井结构完善程度的制约,难以反映出井点处含水层真实的水位降.另外,在基岩含水层试验中,常以抽水井揭露所谓含水层的岩性岩层厚度作为含水层厚,这又给 K 值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偏差.就日常工作中在对抽水成果整理方面所遇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以共讨论  相似文献   
527.
卢平 《探矿工程》2012,39(6):72-76
国道213线K193+060~190滑坡系由公路路堑开挖引起的牵引式滑坡。由于滑坡已经滑动,用勘探提供的滑动面力学参数计算的滑坡推力与实际滑坡状态不符。为此,设计滑动面力学参数时应由滑动后清方减载前的坡体极限平衡法确定,即反算法。同时介绍了主要工程治理措施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28.
在对三套国外瞬变电磁软件Maxwell、EM vision和Emigma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均匀半空间、层状介质和均匀半空间加载板状体及棱柱体的模型,逐一比较分析三套软件的异同,并进行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介质的1D反演,通过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各软件的特点和结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均匀半空间和层状介质条件下,三套软件的正演计算结果能完全吻合,但瞬变电磁3D正演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29.
开放地质体系中物质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介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郭顺  叶凯  陈意  刘景波  张灵敏 《岩石学报》2013,29(5):1486-1498
地质体系的开放过程,如交代、蚀变、熔融、风化、渗透、变形等,往往伴随着显著的物质组分(元素)的活动和迁移.研究这些地质过程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发生迁移组分的种类和程度.质量平衡计算作为定量限定地质体系开放过程中物质迁入或迁出情况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诸多的地质问题研究中.目前,已有许多的学者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质量平衡计算公式和相应的图解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因此,本文选取了目前国际上几个常用的质量平衡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这些方法包括成分-体积图解法(Gresens,1967)、Isocon图解法(Grant,1986)、标准化Isocon图解法(Guo et al.,2009)和定量计算法.同时,作者也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实例,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做了相应地评述.通过这些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初学者对质量平衡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思想及应用过程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30.
URE(User Range Error)通常作为导航星座的用户伪距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评价导航星座定位的精度.文章对URE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解释,采用加权思想推导了导航卫星单星及导航星座URE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仿真手段对URE计算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