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439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河南省地震局灾情速报员队伍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在册灾情速报员多达3万余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灾情速报员数量过多、管理不易等问题,为确保河南省地震灾情速报员队伍发挥作用,以河南省现有行政村点为基础,根据空间均匀分布的原则,以5×6 km为格网单元,对ArcGIS的三种不同的点抽稀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SubsetFeatures和SubPoints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6000多个行政村点,依此为依据报送人员名单,以保证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3~5名灾情速报人员组成河南省骨干灾情速报员队伍,从而强化灾情速报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72.
基于2021年、2022年中国5.0级及以上地震目录,结合应急管理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和相关资料,对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主要地震灾害事件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此外,按省份总结了各省地震灾害事件及地震灾害特点。其中,云南省中强震多、强震少,震区房屋抗震能力较高,人员伤亡较小; 四川省中强震少、强震多,次生灾害较为发育,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青海省虽然震级高、破坏性强、致灾范围广,但震区地广人稀,房屋抗震设防等级较高,人员伤亡少。最后,结合历史震害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近2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致灾特点。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贵州省交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全省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分系列卫星遥感影像等多元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与评价了2015年与2020年各市(州)的交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北高西北低向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转变;(2)交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分布由东高西低向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转变;(3)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变化显著,由东部与北部高、西部低转变为中轴高两侧低。为保障贵州省生态环境与交通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根据各市(州)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4.
气候变化对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6,自引:1,他引:76  
张福春 《地理学报》1995,50(5):402-410
本文根据我国的30年的物候资料和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证了气温是影响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物候与年平均气温的线性统计模式,又利用此模式分析计算了未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0.5-2.0℃和未来大气中CO2浓度倍增而增暖情况下,我国主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大致变幅。  相似文献   
75.
In this paper,a study of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deformation disasters in the city of Tianjin caused by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recent remeasurements of the geodetic controlling network of Tianjin and from on-site investigations after the earthquake.Thes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ground deformation in the Ninghe and Hangu areas near the epicenter reflect directly the co-seismic crustal stress,while the serious ground deformation and the engineering earthquake damages in the urban districts of Tianjin are controlled to a great extent by the lo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showing a kind of secondary disaster.Several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e paper concer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ing the earthquake damage in big cities.  相似文献   
76.
全球增暖下我国旱涝灾害可能情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我国东南沿海、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可能增加;而黄河中游以南和华北平原干旱可能增加.这一变化特征与本世纪暖期降水分布变化,以及与CO_2倍增情况下气候模似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7.
丁原章  袁兵 《华南地震》1991,11(1):83-87
本文概述自然灾害的各类及其危害性,分析自然灾害的共同特点,讨论减轻灾害的意义,文中指出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灾害预防预报,制定减灾计划,建立减灾工作体系,开展群众防灾教育和培养专业及业余防灾人员是当前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8.
通过描述传统测绘地形图在防灾减灾中的特殊作用及局限性,进而介绍了现代测绘高科技“3S”技术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9.
土壤侵蚀治理范式与生态学理论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治理范式是近年水土保持研 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探讨了“范式”在科学研究中的变迁过程以及对土壤侵蚀防治的重要意义, 并且讨论了土壤侵蚀防治范式与生态学范式之间的耦合关系, 指出生态学思想对土壤侵蚀科学 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强调在进行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因子。土壤侵蚀过程和 生态过程是相互渗透在一起, 它们之间所表现的是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 生态学中的自然均衡思 想、系统非平衡态理论、等级缀块动态理论都深刻的影响着土壤侵蚀科学的发展并且都得到不同 程度的应用。在土壤侵蚀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Environmental flow standards are a management tool that can help to protect the ecosystem services sustained by rivers. Although environmental flow requirements can be assessed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most of these methods require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low and habitat of species of concern. Here, we conducted a synthesis of past flow–ecology studies in the southeast USA. For each state or interstate river basin, we used the published data to determine the flow metrics that resulted in the greatest changes in ecological metrics, and the ecological metrics that were most sensitive to hydrologic alteration. The flow metrics that were most important in preserving ecological metrics were high-flow duration and frequency, 3-day maximum and minimum, and number of reversals. The ecological metrics most sensitive to hydrologic alteration were mostly related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key indicator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