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2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696篇
地球物理   539篇
地质学   1507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196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额济纳蒙古族民间景观格局反映的区域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额济纳旗为例,对当地土尔扈特蒙古族自18世纪初定牧于此开始,至20世纪之前形成的水域、植被和沙丘3大类蒙古族民间自然景观类型进行了研究.水域景观格局特征表明,相对于现代生态环境状况,在20世纪之前,额济纳冲积平原水环境较为优越,整个地区水域景观广布,地下水埋藏较浅.在植被景观格局方面,两河地区主要以胡杨-沙枣河岸林和河岸湿地为主;两湖地区主要以芦苇沼泽-芨芨草草甸和湖岸梭梭林为主;整个地区植被景观处于早期演替阶段.绿洲内部荒漠沙丘景观分布格局体现了干旱荒漠地区的景观基质特征.  相似文献   
932.
黄土不同指标的古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隋玉柱 《中国沙漠》2006,26(1):14-019
在确认“黄土也是古土壤”的前提下,对新近发现的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彭阳剖面进行了烧失量、色度、磁化率、粒度、CaCO3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系统测试。通过建立土壤发育指数和红化指数,探讨了各指标与古土壤发育强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古土壤的发育强度,初步建立了800 ka BP生态脆弱区的高分辨率环境图谱。此图谱与公认的海洋氧同位素曲线、洛川剖面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并揭示出更多的环境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933.
海南岛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王兮之  郑影华  李森 《中国沙漠》2006,26(3):409-414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的3期TM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定量地分析海南岛西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7 a来各种土地类型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频率十分频繁。没有发生变化的林地占76.88%、耕地占60.38%、建设用地占52.11%、沙地、水体和草地分别仅占32.64%、28.72%和2.7%。岛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景观异质性增强,破碎度降低而连通性增加。近10多年来,岛西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动态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4.
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理环境演化既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形成演化的特点,还以纵向岭谷地貌、水系形成演化等影响本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三江并流区经历了古新世中新世地表夷平准平原阶段,中新世末第四纪初的岭盆谷形成发展阶段(高原发育期),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现代水系峡谷、纵向岭谷和垂向气候形成等几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今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通道阻隔效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935.
张顶立  吕勤 《岩土力学》2006,27(Z1):249-255
基于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层变形特点,提出了地层整体下沉和抽冒式地层变形的模式,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地层变形模式下的稳定性特点和地层沉降曲线,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地层的变形特点和规律,分别揭示了黏性土和砂性土地层条件下产生大变形及地面坍塌的机理,指出地层变形通常是由结构层的失稳和破坏所致,并且在整体沉降模式下结构层表现为梁式结构,而抽冒型变形模式下结构层则表现为压力拱结构,因此,梁/拱结构的稳定性是地表沉降控制的核心。梁式结构层控制的重点是梁端支承点的加固和离层区域的及时补充注浆,而拱式结构控制的重点则是拱角地层的稳定性。由此可为地层变形的控制和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6标段和3A标段的典型条件,分别针对整体沉降和抽冒结构模式成功地进行了地层变形控制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深圳地铁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地层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该成果对城市地下工程的环境控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36.
Received: 5 November 1998 / Accepted: 17 November 1999  相似文献   
937.
依据西藏中部强震活动特征及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新格局,于1996年将藏北玛尼一唐古拉山口一带列为未来几年71/4级地震危险区。这旬刚发生的1997.11.8玛尼7.5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再次表明采用活构造与强震研究相结合、震源区个性和地震带(区)共性相结合,追踪大震发展过程及研究不同必质的强震活动图象等分析方法是有研究前景的。  相似文献   
938.
20世纪中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献智  侯建盛 《地震研究》2000,23(3):263-268
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活跃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平静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活动期中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以及地震活动区域所受到的严格约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地震动力学和地震活动区域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39.
陈虹 《地震》2000,20(1):45-52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经图像的参量σN、σE。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瓜倾吐夺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  相似文献   
940.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分析计算了具有立交成因的原地重复地震的孕育机理 ,得出如下结论 :在第一个地震临震前 ,与发震断层平行立接的深部断层对发震断层有底劈作用 ,发震后深部断层会继续破裂传播 ,导致浅层的横向断层扭曲 ,从而使横向断层闭锁而孕育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