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51.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studies conduc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It is shown that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bears a strong similarity with the global average.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1.1℃over the past 50 years and 0.5-0.8℃over the past 100 years,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for the same periods.Northern China and winter have experienced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Although no significant trend has been found in country-averaged annual precipitation,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obvious trends on regional scales are detectable,with northwestern China and the mid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having undergone an obvious increase,and North China a severe drought.Some analyses show that frequency and magnitude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have also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ast 50 years or so. Studies of the cause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use of climate models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orcings,show that the warming of the last 50 years could possibly b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whil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ay be due to solar activity,volcanic eruptions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sunshine dur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at the surface in eastern China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emission of pollutants. Projections of future climate by models of the NCC(National Climate Center,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and the IAP(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s well as 40 models developed overseas,indicate a potential significant warming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with the largest warming set to occur in winter months and in northern China.Under varied emission scenarios,the country-average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by 1.5-2.1℃by 2020,2.3-3.3℃by 2050, and by 3.9-6.0℃by 2100,in comparison to the 30-year average of 1961 1990.Most models project a 10% 12% increase i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China by 2100,with the trend being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Northeast and Northwest China,but with parts of central China probably undergoing a drying trend.Large uncertainty exists in the projection of precipitation,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Furthermore,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will probably lead to a weaker winter monsoon and a stronger summer monsoon in eastern Asia.  相似文献   
252.
依据2006—2009年间采集的区内1092件浅层地下水无机分析和现场测试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中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污染现状。全区26.65%的样品砷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超标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17.3%。浅层地下水中砷的统计特征表明砷的离散程度和变异系数均较高;空间变异特征显示砷在空间上的分布各向异性,砷含量分布差异与地下水流向关系不密切,不同浓度的分布主要受原生条件和污染源的影响;区内约7%的浅层地下水样品砷的浓度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其中12%的砷污染样品源于养殖场砷污染,养殖场内浅层地下水砷检出率、超标率均为全区的2倍;砷污染源包括农村分散养殖场牲畜废弃物排放、含砷农药的施用、工业污水的不达标排放等。  相似文献   
253.
山东夏季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理  胡桂芳  孙莎莎 《干旱气象》2013,(4):690-694,731
应用1961—2012年山东省26站夏季降水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指数等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强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部分地区呈增多趋势,暴雨日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强降水日数比重呈增大趋势,半岛北部增大趋势明显,近208比重明显高于前期,且波动幅度加大,同样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大雨日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日降水强度减小,两者均在1990年代降水强度最大,半岛、东南沿海地区为强降水雨强高值区。对其成因初步分析发现,强降水时间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关系密切,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强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54.
利用1979—2016年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对新疆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成因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对流性降水占总降水的比例在50%上下,在大部分盆地地区,对流性降水占比达70%以上;(2)对流性降水EOF第一模态表现为塔里木盆地西侧山区和伊犁及天山北麓的反相位变化,这种分布在21世纪00年代以前存在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而从1995年开始出现突变。而大范围降水塔里木盆地南侧山区和天山区域是同相位的空间型分布;(3)水汽条件和层结不稳定条件的差异共同作用导致了塔里木盆地西侧和伊犁两个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反相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5.
利用2012年8月2~3日高空、地面常规资料以及FY-2D卫星云图,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探讨2012年10号台风"达维"对日照"08.03"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台风暴雨是由"达维"气旋性涡旋自身动力上升造成的。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高能舌附近和台风移向的右前方;水汽通量中心区、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影响区、垂直速度强上升区对应强降水区;日照上空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十分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台风"达维"的不对称结构是强降水出现在日照的重要原因,强降水云系位于台风移向的右前方,TBB、OLR低值中心对应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25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及卫星、雷达、闪电定位、自动站等资料对这次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程前期的持续性高温为暴雨的产生积累了能量,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突然北跳及其西北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弱冷空气和中低层切变线触发了这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卫星云图上,副高边缘不断有对流云泡生成、向北输送并发展,促进了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生成与发展,对提前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闪主要出现在5880gpm与5840gpm线覆盖的范围,在5880gpm与5840gpm线之间,地闪密度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负地闪主要出现在5880gpm线一侧,正地闪靠近5840gpm线;地闪频数峰值超前降水量峰值0~2h,这对单站l临近强降水预报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57.
近10年西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据生态基准面的理论制定了西藏高原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体系。运用遥感、野外调查与 GIS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高原沙漠化扩大 2151.68km 2,升级率达 2.3%,动态度为 0.154%,沙漠化程度明显加重,形成沙漠化发展、稳定及逆转三种类型区。高原沙漠化发展演化的内在驱动力是以气候为主的自然因素,外在驱动力则是人为的"三滥"活动。预测到2005年、2010年沙漠化仍将缓慢发展。西藏高原是我国沙漠化正在发展-强烈发展的区域,发展态势严峻。高原沙漠化防治的基本策略应是全面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58.
中国南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朱震达  崔书红 《中国沙漠》1996,16(4):331-337
荒漠化不仅包括中国北方地区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水蚀荒漠化等, 也包括中国南方由于人为活动导致环境向着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初步研究目前南方土地荒漠化面积为19.76万km2, 按其成因, 陡坡地过度开垦占40%, 森林过度采伐占37%, 不合理农林耕作制度占18%, 工矿开发、道路、城市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及工业污染占5%。  相似文献   
259.
末次冰期以来贵南沙地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贵南县凤凰山地层剖面的沉积相、磁化率曲线特征分析认为:(1)未次冰期以来,贵南沙地的土地沙漠化发展模式以正、逆过程相交替为基本特点;(2)贵南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正、逆过程与气候的干冷和暧湿变化所导致的水平生物气候带移动密切相关;(3)随着CO_2等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季风雨区扩大,本区降水量可能增加,土地沙漠化的发展趋势将是,正过程有所抑制,逆过程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60.
邕江洪水的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慧  覃志年  庞芳  李艳兰 《地理科学》2007,27(4):506-511
利用邕江洪峰水位、年最高水位资料及邕江流域气象测站逐月降雨量资料,对邕江洪水的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洪水多数发生在华南后汛期7~9月,并与流域夏季降雨量密切相关。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分析邕江洪水形成的天气气候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影响是邕江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邕江流域易受热带辐合带(ITCZ)影响,对流活跃,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此时邕江易发生洪水;地形对邕江洪水的形成有较重要的作用;邕江洪水易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负距平的条件下。分析了邕江洪水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