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3474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61.
官建祥  宋谢炎 《矿床地质》2010,29(2):207-217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四川攀西地区的杨合伍、黄草坪和清水河等镁铁-超镁铁岩体分布在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和磨盘山-元谋断裂之间。分析表明,这些岩体无矿岩石与金宝山、杨柳坪、力马河等含矿岩体无矿岩石具有相似的铂族元素组成,普遍较高的Cu/Pd比值暗示这些岩体的母岩浆在侵入到目前层位前经历过硫化物熔离作用。定量模拟计算表明,原始岩浆经过大约0.01%的硫化物熔离作用形成了杨合伍岩体母岩浆,经过0.035%硫化物熔离形成了黄草坪和清水河岩体的母岩浆。根据硫化物熔离情况,认为杨合伍等岩体底部可能形成Ni-Cu-(PGE)硫化物矿床,而黄草坪和清水河岩体之下及附近可能存在Ni-Cu硫化物矿化的岩体。  相似文献   
962.
华南钨和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初探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钨和锡都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南尤其是南岭及其邻近地区,关系密切、相互共生,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钨西锡:南岭东段,钨矿密集产出;中段,钨锡并重,但锡矿化明显增强;西段则为大规模锡成矿作用。在成矿时代上,钨和锡都以160~150Ma为成矿高峰期,但锡还有雪峰期、印支期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晚期的又一个成矿高峰期。锡的成矿作用及与其相关的花岗岩类显示出与地幔物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锡的大规模成矿作用或发生在有地幔物质参与的十-杭带附近,或发生在地壳强烈拉张的燕山晚期。钨与锡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以及华南东、西两部分在构造背景、沉积物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华南钨与锡大规模成矿作用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63.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在30~28 亿年期间受到了600~650℃的高级角闪岩相变质。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分别代表了变质后的MSD成矿系统以绿泥石化为特征的半整合和筒状不整合海底热液蚀变带。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原岩并非同一种岩石,而是由5种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原岩主要由流纹质岩石组成,而在堇青-直闪片麻岩走向上与之过渡的角闪片麻岩和黑云片麻岩则代表了不同岩性蚀变岩的未蚀变原岩。质量变化计算表明,相对于未蚀变原岩而言,两种蚀变岩的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Fe、Mg发生了富集,Na、K、Ca、Cu、Pb和Zn等元素被迁出,而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Fe、Mg、Si、Na、Pb、Cu和Zn等元素则发生了富集,K被迁出。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Zr、Ti、Nb、Hf和Ta)在海底热液蚀变过程中保持惰性,而Rb、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尤其是Eu)则被强烈的迁出。这些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海底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和硅化为特征,同时海底水-岩反应体系具有高水/岩比值。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可作为红透山矿区成矿潜力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含硫化物石英脉的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不但本身可成为工业矿体,还可作为上覆层状矿体的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64.
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钼矿床多沿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秦岭、燕辽、长江中下游、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钼矿成矿带。结合前人成果,以典型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各个钼矿成矿带的成矿背景,成矿很可能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和(或)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文章根据收集到的中国东部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差。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两个成矿高峰的时差分别为0~10.0 Ma和0~15.0 Ma;对于单个矿床,成岩_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 Ma,均值为4.1 Ma;从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递增趋势,这恰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客观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965.
The NNW-trending tectonic grain of the eastern Yilgarn Craton (EYC) was established as a result of predominantly ENE–WSW directed extension (D1 and D3) and E(ENE)–W(WSW) (D2, D4) to NE–SW directed (D5) contraction. The result has been a succession of NNW-striking temporally discrete fabric elements, which can b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reliably at any single location. Despite this, many past workers interpreted the NNW-striking fabric as the result of only one regional contractional event, and used it as a marker for correlating structural events across the region. In order to unravel the complex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ixfold (D1–D6) deformation nomenclature based on >10,000 new mesoscale structural observations, including their kinematic analysi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These mesoscale data were referenced with regional 3D map patterns, stratigraphic-magmatic-metallogenic considerations, and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images. This integrated geodynamic-architectural approach is applicable to solving structural-event histories in other polydeformed terrains. Gold mineralis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five events, but was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d from D3 onwards. The D3 event marked the most profound chang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YC, with changes in greenstones, granites and tectonic mode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core complexes), with the first significant gold deposited within extensional shear zones that dissect the crust. Later contraction (D4) was imposed at a high angle to the previously established anisotropic architecture. The outcome was the creation of a new dynamic permeability framework, which resulted in gold mineralisation during NNW-striking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ing and associated thrusting. A further stress switch (D5) further modified the architecture resulting in N- to NNE-striking dextral strike-slip faulting, and the final period of gold mineralisation, before late-stage extension (D6).  相似文献   
966.
20世纪,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们意识到,吸入含石棉的灰尘会使从事与石棉有关的几种职业(如石棉采矿、造船和石棉产品组装)的工人患上几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石棉沉着病,肺癌和mesotheliuma)。为此已经制定了若干规定,以控制工人们在特殊的制造、采矿和其他工作地点与石棉尘埃的接触。比较间接的是控制和管理"天然产生的石棉"(NOA),这一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管理机构、健康机构和居民团体的注意。NOA包括在自然状态下原地找到的被描述为石棉的矿物,例如在基岩或土壤中的这种矿物。NOA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如果含石棉的岩石受到自然侵蚀或人类活动(例如修路、城市开挖、农业、采矿、压碎和碾磨)的影响,就有可能暴露并变成空中尘埃的微小纤维。天然石棉矿床的规模差异很大,从薄的四散的细脉一直到大的矿体。它们的地理分布与地质条件直接有关。石棉产出的地质背景是含镁丰富的主岩,这些岩石受到低压低温的变质作用蚀变而成。已知的容矿主岩包括变质的和已被交代的超基性岩(尤其是蛇纹岩)、一些基性火成岩、变质白云岩和变质的铁建造。石棉形状的角闪石在几种热液蚀变型的碱性火成侵入体中也能作为副矿物存在。石棉形成于可预见和可鉴别的地质环境。这种认识是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使公众健康机构可以执行有情报根据的屏蔽和管理规划。第一步是在区域的或国家规模的尺度上确定和描述已知的(报道过的)石棉矿床。第二步是对容纳已知石棉矿的单位进行填图,以划定可能的其他石棉矿化的范围。这种地质研究使有关机构对遇到石棉的可能性做出规划,而尽量节省在不太可能遇到石棉矿的地区的管理费用。对石棉地质条件的认识可以事先应用于岩石和土壤的挖掘项目,而不管挖掘的规模有多大。这种对石棉管理的科学探索能有助于缓解对挖掘所发现的自然石棉矿床的连续不断地做出反应。因此,通过对很可能含有石棉矿床的地区做填图,规划者可开发出一些控制尘埃的程序,这些程序适用于工人和附近居民最容易暴露于空气携带的石棉的地区。  相似文献   
967.
许矿华  郭甲一  张宗可 《矿产与地质》2010,24(6):500-506,51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商城县木厂河地区花岗岩的分布、类型、地化特征以及花岗岩的演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阐述了该区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8.
黄河源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冻融地质作用强烈,冻融地质现象普遍发育,以山地顶部裸岩、寒冻风化岩屑坡、山地斜坡冻融滑移、山前倾斜平原及河谷平原冻胀—融陷作用为表征,对应于源区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和自然地理单元,呈鲜明的山地垂直分带规律和冻融荒漠化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969.
ICP-AES法同时测定红土型镍矿中镍、钴、铁、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分析谱线、处理样品方法和消除干扰因素等实验,建立ICP-AES法同时测定红土型镍矿中镍、钴、铁、镁4种元素的方法,解决利用常规化学法测定步骤繁琐,分析周期长,工作量大等问题,方法回收率为99.2%-105%,精密度(RSDn=10)为0.42%-3.89%。  相似文献   
970.
赵发  赵喷 《云南地质》2010,29(1):49-52
矿床中镉元素异常明显,以硫镉矿、不规则粒状、脉状充填嵌布于闪锌矿中。提出矿石生成顺序,为进一步找矿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