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7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315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751篇
地质学   1445篇
海洋学   348篇
天文学   1537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92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经济学和地理学对区位论发展轨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区位论的发展轨迹,区位论与经济学和地理学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异同,以及相互之间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342.
ABSTRACT

What implications do societies’ risk perceptions have for flood losses? This study uses a stylized, socio-hydrolog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mutual feedbacks between human societies and flood events. It integrates hydrological modelling with cultural theory and proposes four ideal types of society that reflect existing dominant risk perception and management: risk neglecting, risk monitoring, risk downplaying and risk controlling societies. We explore the consequent trajectories of flood risk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floods and people for these ideal types of society over tim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lood losses a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when awareness-raising attitudes are promoted through inclusive,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in the community. In contrast, societies that rely on top-down hierarchies and structural measures to protect settlements on floodplains may still suffer significant losses during extreme events. This study illustrates how predictions formed through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can be applied and tested in hydrological modelling.  相似文献   
343.
A computer program(FEA)is presented for processing historical laboratory data.It performs on a list ofsample entries stored in a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Using an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on fuzzy set theory,FEA classifies the entries into a limited number of clusters called sample types.Theclassification is fully user-defined.The program transforms the historical data into a representation whichis more suitable for study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boratory or which can be used as preparation for asimulat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344.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erturbation spectrum in the framework of Kaula's linear satellite theory (LST) is introduced. The novelty of this approach consists in using recent results on the spectral decomposition of the perturbation frequencies in LST to provide a closed formulation for the amplitude and the phase of each line in the perturbation spectrum. The theory presented here can be applied to perturbations in the elements or in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s due to the geopotential or to the tides. Separate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for application to orbits with circulating or frozen perigee.  相似文献   
345.
数字工程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工程。笔者从数字工程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构建了数字工程基础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数字工程的研究方法,内容包括研究思路、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数字工程的特征、研究任务和数字工程方法论等。然后,阐述数字工程基础理论,内容有:数字工程的连续动态系统和离散动态系统,数字工程的随机性、自组织、简单巨系统和数字工程的复杂巨系统。  相似文献   
346.
沙漠化逆转过程的耗散理论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崔旺诚 《干旱区地理》2003,26(2):150-153
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沙漠化逆转过程的时间序列和空间结构,论述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中的“涨落”现象、耗散结构的形成及非平衡相变的发生。指出属于开放系统的沙漠化逆转过程表现为时间序列的有序和空间结构的无序,是多重耗散结构下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我调控的组织能力。熵增代表着沙漠化过程,负熵增代表着沙漠化逆转过程。这对研究沙漠化过程的平衡稳定有序与非平衡稳定有序的关系,恶化与逆转、单因素与综合、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并认为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有助于建立一门有关“过程”的沙漠生态学,以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47.
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该文从城市与区域信息化,数字城市工程建设的角度,结合数字城市工程实践,综合城市建设领域,3S领域,测绘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专家学者对数字城市的研究成果,对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的理论框架,数字城市的工程框架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48.
拆离构造是当前地学中的研究热点,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经济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应《铀矿地质》编辑部之约,以“拆离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命题分八个方面在“铀矿地质”期刊断续刊登,其内容涉及:(1)拆离构造在我国研究的新进展;(2)拆离构造概念的演化与地球圈层;(3)拆离构造基本含义与相关构造术语;(4)拆离构造形成的动力学讨论;(5)拆离构造的厘定和鉴别;(6)拆离构造的研究方法;(7)拆离构造控矿理论与找矿;(8)拆离构造研究展望。本文仅就拆离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和地洼理论在拆离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论叙,并以此草文敬献陈国达院士九十华诞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349.
裴荣富 《地球科学》2002,27(1):72-80
“后工业”(post-industry)是知识经济或曰“新经济”的发展时代。这个时代的自然资源和一般劳动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逐渐为知识产权、市场网络、信息、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以及为创新人才的新“认知”(recognized intellect,RI)所代替。然而,据矿产资源分布及其成矿既具有一定的全球统一性又有区域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国家(地区)对矿产资源勘查程度的不均衡性,特别是矿业活动与其他产业性质的不同,如何能按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发展状况,做好21世纪矿业向“后工业”发展势态的倾斜,达到适者生存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当代探讨的重大问题。在概括阐述了21世纪矿业发展势态、矿业活动特点及其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地质勘查和矿业活动决策支持系统的模拟,以及对当前紧缺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350.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KAM theorem to a realistic problem of three bodie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veraged dynamics over the fast angles for the Sun–Jupiter–Saturn system we can prove the perpetual stability of the orbit. The proof is based on semi-numerical algorithms requiring both explicit algebraic manipulations of series and analytical estimates. The proof is made rigorous by using interval arithmetic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numerical err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