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3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618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702篇
地质学   1374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1537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9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Changes in channel character along a small river in the Scottish Highlands are described using measurements in seven reaches over a 3 km length with no significant tributaries but a decline in slope from 0.02 to 0.00015 because of local baselevel control. This decline in slope is associated with rapid downstream fining of the gravel bed followed by an abrupt transition to a sand bed. The channel pattern alters progressively rather than abruptly, in the sequence (1) near-braided, (2) meandering with active point-bar chutes, (3) meandering with active outer-bank talweg, (4) stable equiwidth sinuous. The changes in channel pattern and hydraulic geometry are predicted better by rational approaches based on critical shear stress or other physical concepts than by purely empirical discriminant or trend equations. Measurements in five reaches confirm a downstream decrease in shear stress and the amount and calibre of bedload. It is argued that the downstream changes in channel character in this stream are induced by profile concavity inherited from deglacial conditions, are typical of many streams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slope-induced changes in hydraul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92.
地洼学说(活化区理论)自1956年诞生以来,经受过35年的实践检验,已发展成为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和两个衍生学科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结构是以第一个组成部分,即大陆地壳中发生于地台阶段之后,与地槽区不同特征的一种新型活动区—活化区即地洼区概念为内核,保护层为其余的组成部分和衍生学科,即地壳动定转化递进说、递进(地洼)成矿理论、壳体概念和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学。 地洼学说是属于作者建立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它的发展纲领应是运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贯彻理论实践并重和切合生产需要的学术路线,采用充实和加固内核以及调整某些保护层的方式,按照自我完善与学百家之长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领域包括学说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它以解决实际问题。 内核的充实和加固包括两个方面;(1)理论方面的研究,例如地洼区的鉴别依据、类型划分、形成时代、分布地区、地壳运动等方面的问题。(2)实用方面的研究,例如运用区域地质、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地热、水文地质、地貌、新构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3.
本文研究半线性椭圆方程组在Ω中以及Dirichlet边界条件u|Ω=V|Ω=0的解的存在性.其中Ω是R~n中光滑有界开集。关于非线性项f(x,u)作超线性假设。在此假设下,若f满足增长限制|f(x,u)|≤a|u|°=b,其中a、b、σ是常数.1<σ<(n+2)/(n-2),则利用临界点方法.证明了(*)+b,其中a、b、σ是常数,1<σ<(n+2)/(n-2),则利用临界点方法.证明了(*)有古典解存存。这样不用对(*)的解作先验估计,解决了Figueiredo和Mitidieri在[2]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4.
张永志 《地震研究》1994,17(2):171-176
本文利用非线性理论分析了震前形变能随时间的演化关系,导出了应力与应变的本构关系为非线性时的突变演化模型。最后利用青海门源6.4级地震前后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计算了非线性形变的演化过程。取得如下认识:1.震前形变能的演化过程是不稳定过程;2.形变能的突变发生在非平衡区;3.门源地震前后的跨断层地形变资料的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5.
根据数字编码与处理特征,对地图传输理论进行了重新分析,建立了数字地图传输模型.  相似文献   
296.
本文对川滇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和中小地震平均节面解分析,指出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在北西-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下,以水平剪切错动为主。同时,采用极值理论、最大信息熵、线性预测和灰色理论等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川滇地区未来强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7.
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忽视旋转的传统理论所不能给出的裂纹端部场与场源的相互作用,首先利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了共线裂纹组端部的应力场及位移场,然后应用旋转理论给出共线裂纹组端部的扭转力通解,对单裂纹和双裂纹情形做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298.
充填裂隙渗流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299.
本文讨论20-200MHz频率范围内平行板电容法测量岩石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方法,指出常用的静电场公式的局限性,给出较精确的似稳场动态公式,并讨论20-50MHz频率范围内的岩石介电特性。  相似文献   
300.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中强地震(7〉M≥6)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中强地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明显上升,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态,持续时间为半年到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