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7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篇 |
大气科学 | 45篇 |
地球物理 | 62篇 |
地质学 | 298篇 |
海洋学 | 4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1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41.
大兴安岭北段首次厘定出下侏罗统柴河组,为一套沉积岩及中性岩为主的火山岩岩石组合。在底部沉积岩层位中发现早侏罗世植物分子,为Podozamites sp.(苏铁衫属),Equisetites sp.(似木贼属)。火山岩-粗安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83.8±3.9Ma,时代为早侏罗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初始~(176)Hf/~(177)Hf值分布于0.282935~0.282991之间,ε_(Hf)(t)值为+9.7~+11.4,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495~612Ma,说明这些火山岩的原始岩浆来自新生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表明额尔古纳地块的主体增生年代为新元古代。柴河期火山岩形成于活动陆缘弧环境,是早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向南东方向俯冲的产物。下侏罗统柴河组的厘定,说明大兴安岭地区存在早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及相应的火山活动事件。该组的确立及引入,对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及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区域构造演化探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42.
本文根据我国主要风景名山的岩石组成,作者指出抗风化力强是组成风景名山主体岩石的首要特点,并从岩石性质、构造形迹、岩层产状、古冰川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它们的风景名山及其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阐明了风景名山景观的地质成因。认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岩石对景观特色起决定作用,构造活动则决定着风景名山的面貌总格局,而适度的风化剥蚀和古冰川活动等外力作用主要起修饰、美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3.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北盆地位于苏鲁造山带南侧、下扬子地台的东北部,盆地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使其演化历史颇为复杂。总结了近年来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如盆地基底、深部构造、形成机制、盆地与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的进展。对近年来获得的新认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盆地基底构造与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苏鲁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演化的联系、郯庐断裂对盆地形成的影响、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544.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更精确、更适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评价模型存在适用性小、精确度低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水质评价标准中,不同因子的等级分类标准不一,同一因子不同等级取值区间不一致等问题,而现有模型无法克服不同因子自身评价等级不匹配以及无法有效处理多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水质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研究一个能有效克服上述问题,且精确度较高、适用性更广的水质评价模型。基于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网中污染源监测网的数据,选取大兴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大兴区2018年至2020年持续进行监测的39个点位作为研究点,根据监测点历年监测水样,选取化验数据中影响水质环境较为明显的pH值、Cl-、NO-3、SO42-、Na+、NH+4、Mn-、耗氧量(CODMn)、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这10项指标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利用随机森林回归... 相似文献
545.
546.
秦岭的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是中国中部巨型的纬向山脉,是华北、华南重要的自然分界线,虽然秦岭的隆升问题取得重要进展,但在隆升的时间、幅度、速率等方面还存在分歧。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归纳论证,通过对渭河盆地的沉积响应研究后,提出有关秦岭隆升研究的新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岭构造隆升的气候、灾害效应方面的成果作了论述,气候效应体现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两个方面,灾害效应包括水土流失、地震活动性以及地裂,认为秦岭的隆升是导致气候、灾害效应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气候和灾害效应的总结,为研究区未来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7.
西秦岭北带泥盆纪遗迹群落在浊积岩系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重点研究内容是:1)舒家坝组时代的厘定和层序叠置关系;2)遗迹群落总体概况以及各遗迹属确定的依据;3)浊流沉积作用控制遗迹群落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通过本文研究不难看出,舒家坝组的43个遗迹化石属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形成于浊流间歇期缓慢沉积的泥岩层面,主要为“深水型”遗迹分子;另一是产于浊流突然事件来临及其后快速堆积的砂岩内,包括“浅水型”和“穿相型”分子。就其分异度和丰度而言,虽均以前者最高,但这两类遗迹化石组合共生在一个沉积剖面,这恰是浊积岩系(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分布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548.
借鉴前人在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上探测森林火灾和城市大火烟尘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利用收集到的云南十部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的34次森林火灾个例资料,立足云南C波段高原高山雷达的一些特点,采用分类对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C波段高山雷达森林火灾回波的一些特有指标。提出按雷达海拔高度分别设置森林火灾判别阈值、引入速度场特征、降水回波过滤等一些新指标和方法,进行这类地区的雷达森林火灾探测。随后开展了业务实践,经检验和实地踏勘,取得了一定效果。证明C波段雷达同样具有一定的探测森林火灾回波的能力,主要技术指标有:高山雷达由于海拔高差的影响,应分别针对不同雷达设置相应的阈值参数;根据森林火灾回波的上升和飘散特性,雷达回波速度场与周围回波有时呈现出一定差别;采用过滤晴空回波、过滤杂波、过滤地物回波、过滤二次回波、过滤降水回波、识别速度场特殊回波等办法,可得到滤出的火灾烟尘疑似回波。这些指标和方法对西部高山雷达探测应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49.
青藏东昆仑晚古生代末—中生代中酸性火成岩与陆内造山过程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利用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回溯了东昆仑晚古生代末—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研究表明,东昆仑晚海西期—早燕山期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1)洋脊形成与扩张阶段(309~260Ma);(2)大洋板块大规模俯冲阶段(260~230Ma),火成岩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3)陆内造山阶段(230~190Ma),陆壳的厚度相当于260~230Ma期间的两倍,南、北边缘构造性质与深部过程具较明显差异与不对称性。南缘深部总体特征是“壳热而幔冷”,暗示着陆壳与壳下岩石圈之间可能沿莫霍面有较大的构造拆离;北缘在壳底具岩浆底侵作用,其深部特征为“壳冷幔热”。自晚海西期—早燕山期东昆仑岩石圈缩短总量(平均值)约为1463km。 相似文献
550.
阿尔泰中高山区域化探金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常查证和矿床成因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异常集/构造带的层次上分析了阿尔泰中高山区金异常的成因,认为异常主要由砂金引起,砂金来源于古风化壳-即古近纪以前的红土型金矿,终极来源可能为以含金石英脉为代表的分散矿化。据此分析,北阿尔泰带的岩金勘查前景应审慎评估,例外的是诺尔特亚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砂金成因异常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并对冰缘区若干地球化学勘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