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0篇 |
免费 | 509篇 |
国内免费 | 2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9篇 |
大气科学 | 341篇 |
地球物理 | 874篇 |
地质学 | 752篇 |
海洋学 | 220篇 |
天文学 | 139篇 |
综合类 | 173篇 |
自然地理 | 2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207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脉状铅锌(铜、银)多金属热液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矿床学分类研究中对沉积岩容贱金属矿床的命名和分类尚未统一,其中一类赋矿围岩为沉积岩、矿体受构造(断层、褶皱等)控制呈脉状产出的、成矿金属为铅锌铜银多金属的矿床成为缺失环节,缺少系统的归纳总结。但该类矿床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其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造山作用中的矿质迁移和沉淀过程。本文将该类矿床资料收集,对其成矿特征、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矿质来源等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此类矿床与造山作用或造山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矿物质表现为多源性,包括基底围岩、岩浆来源以及幔源贡献。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盆地卤水等多种来源,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受大气水影响。该类型矿床与MVT铅锌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在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金属来源以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2.
孔间电磁波CT技术是工程勘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孔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其成果清晰、直观,较好地展现了孔间介质电磁波吸收情况,清楚地显示出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北京普安店地区存在岩溶塌陷,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钻孔勘探,利用钻孔进行孔间电磁波CT扫描,探测钻孔之间溶洞的分布情况,填补了钻孔之间溶洞展布情况的空白,并对溶洞的充填情况进行解释。该技术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信息丰富,为后期岩溶地区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3.
复配型席夫碱缓蚀剂对碳钢在海水中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由邻氧乙酸苯甲醛-4-吡啶甲酰腙席夫碱80mg/L,邻香草醛脱氢枞胺席夫碱6mg/L,ZnSO450mg/L,Tween-80100mg/L四元复配缓蚀剂,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该复配缓蚀剂在模拟现实使用环境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该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受海水盐度的影响不大,但该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受海水温度和海水流速的影响较大,当温度低于50℃和流速较低、缓蚀剂浓度为临界浓度时,缓蚀剂对碳钢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有锈试样和间浸实验发现高浓度的复配缓蚀剂可以抑制碳钢的腐蚀。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88.
可视化是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真三维解释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用光线投射算法实现可视化的主要步骤,详细推导了合成可视化图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阻光度曲线的物理意义及对可视化图像的调节作用,并用两个实际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由原始三维地震数据直接对地质体进行成像,能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互相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地质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89.
90.
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新场地区蓬莱镇组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 45~ 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所对比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的最高精度可达到相当准层序组 (十万年级 )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新场地区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成功地将单井一维信息转化为气田范围内的三维地层关系信息。并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 (A)与沉积物补给通量 (S)的比值 (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作用.文中还利用沉积动力学的地层响应过程特征分析,重点讨论了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序列、组合特征、产状类型、控制因素及其与物性的关系。指出发育于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形成储集砂体的必备背景条件,而控制沉积体系中储层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因素则主要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两侧的储层其储集性最好。以此为依据,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