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9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544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592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乌鲁木齐天文站南山GPS跟踪站的地心坐标精确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AMIT软件 ,采用有基准算法对乌鲁木齐南山观测基地新建GPS跟踪站GUAO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归算 ,结果表明该站观测资料的质量是可靠的 ,并首次获得了该站在ITRF2 0 0 0中毫米级精度的地心坐标  相似文献   
952.
“夜间经济”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和市场空间,夜间经济集聚区作为其载体,其准确识别、合理分类和科学布局是发展夜间经济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更是夜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点轴发育、定量识别”的认知框架下,在定量表达夜间经济活力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焦点统计和ISO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和识别夜间经济集聚中心和集聚区,并根据区位熵及其变异系数对识别结果进行类型划分,克服了目前夜间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集聚区范围划定主观随意、类型标准不一的问题,为夜间经济定量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研究表明:① 相较于DMPS/OLS及NPP-VIIRS等夜光遥感数据,Luojia1-01数据的空间分辨率高,溢出效应低,更适合于“夜间经济区”这种小尺度的精细化研究。② 夜间灯光和兴趣点数据是夜间社会活力和功能活力的良好表征,其综合影响可通过夜间经济活力测度来定量表达;③ 上海推出的12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中,有11个被识别,识别率达91.7%;④ 根据集聚区的功能结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非平衡发展-起步型、平衡发展-起步型、非平衡发展-成熟型、平衡发展-成熟型4种类型,该分类方式具有普适性;⑤ 在起步阶段,上海中心城区夜间经济集聚区主导功能为购物、餐饮;在成熟阶段,其特色发展方向为住宿、科教文化和体育休闲功能。四大集聚区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明显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953.
虚拟参考站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介绍了VRS的基本概念,传统RTK技术的局限性及VRS的优点,详细描述了虚拟参考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设计,希望能为今后类似系统的建立和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54.
王阅兵  师宏波  李瑜  王坦  邹锐  张锐  谭凯 《中国地震》2023,39(3):516-530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该网络产出的中国大陆长期构造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应变率场、位移时间序列、基线时间序列和多边形应变时间序列等几类基础产品,分析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动态趋势和地震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展望未来GNSS在高精度地壳运动监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国内海量GNSS观测数据的共享,提升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精度,将产出更为精细的科学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测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955.
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退模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提出了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风场信息进行预处理的“K-邻域频数法”,该方法物理统计意义比较明确,能够有效地处理风场信息中的“噪声”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单径向的速度扩展算法,并提出了“双径向-双切向”的方法, 其效果与美国WSR-88D。NSSL和FSL的算法相当。该文还设计了一个界面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方法,可以达到约90%以上的速度扩展正确率,是对传统的人机交互方法的极大改进。  相似文献   
956.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erceptions of Spanish fishermen working in Atlantic fishing grounds on current fishery regulation measur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ransferable rights as is established in the EC's latest proposal to reform the Common Fisheries Policy.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hrough face-to-face interviews and ordered logistic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to identify which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ishermen'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eet segments most in favour of implementing ITQs correspond to industrial fishing, while the smaller-scale fisheries (artisanal, gillnets, longline and coastal trawl) are more in favour of a system involving individual effort (fishing days or kW days), transferable or otherwise.  相似文献   
957.

This paper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coastal management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d assesses the social and spatial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 (ICM) philosophy that guides national regulatory programs worldwide. A review of the epistemology of ICM reveals its link to the United Nations marine regulatory regime (the Law of the Sea)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radigm embraced at the 1992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 suggest that the resulting regulatory regime facilitates the opening of coastal zones worldwide to aggressive state and global capital investment. By promoting the overhaul of existing social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coastal zones and by asserting the primacy of resource access for modern economic interests, ICM may introduce more rather than less social conflict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To illustrate this dynamic, I examine the case of coral reef management in general,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ri Lankan ICM program.  相似文献   
958.
瓦里关温室气体本底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长及其在气候与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国际上众多的科学计划和观测体系都把它们的时空分布、源汇及趋势列为重要内容,获得的各种资料在评价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及有关对策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阐述了在中国内陆本底地区开展温室气体长期、定点观测的意义和必要性,系统地讨论了10多年来中国瓦里关本底站温室气体本底研究的主要进展.利用瓦里关经严格国际比对和质量控制的大气C02、CH4长期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地面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瓦里关大气C02和CH4本底资料筛选方法;利用本底观测资料,研究了瓦里关大气CO2及其δ13C、CH4和CO本底变化及源汇特征所体现的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和全球代表性,并进一步与同期、同纬度海洋边界层参比值(MBL)以及北半球其他6个大气本底站同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了瓦里关大气CH4和CO独特的季节变化并探讨了成因;根据空气团后向轨迹簇所途经的下垫面源汇同观测的大气CO2和CH4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瓦里关大气CO2和CH4的输送来源;利用Hysplit-4扩散与输送模式,计算了冬、夏典型月份人为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源汇对瓦里关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并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59.
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海域开发利用的变化以及对海域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将成为海域使用管理的重要内容。论文通过对海域使用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的模式,在原有海域使用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时间信息和水深信息的管理,将海域使用数据的空间分类体系和相互影响关系与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空间层次上对海域使用进行重新的归类和补充,建立海域使用空间相互影响关系表,分析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组成,设计了宗海时空数据库结构。按照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模式,采用ESRI MapObjects的GIS图形软件包进行了开发试验,实现了海域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层次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时空分析。  相似文献   
960.
Mark A. Bishop 《Icarus》2008,197(1):73-83
Cone fields of ambivalent origin exist in the Elysium, Amazonis, Cerberus, Isidis, Acidalia and Cydonia regions of Mars. Considerable interest exists in regard to their location and origin as their occurrence in many instances, is most likely associated with near surface ground ice; the presence of which has consequences for past and present climate, astrobiological activity, and future exploration. This research has outlined an understanding of both spatial and geomorphic processes of cone development for a region within the Tartarus Colles, Mars, as well as the manner in which spatial statistical indices can be affected by modification to the areal unit of study. This study found that cone groups for the region of the Tartarus Colles, are completely spatially random (CSR) across all distances extending to their sixth-order neighbor. However,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indices of aggregation were found for groups where post-emplacement erosional modification may have occurred by solifluction-like mechanisms or magmatic incursion into or over frozen ground. Such circumstances imply that R-indices reflect both the underlying spatial and geologic processes of cone formation, and also, an overprint of erosional modification of the cone-field within a glacial or periglacial setting, in this instance. The comparison of spatial indices can therefore offer a viewpoint from which geomorphic change can be recognized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for cone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