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50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在祁连造山带东端古元古界陇山岩群中新识别出中元古代长宁驿花岗质片麻岩。为了精确确定长宁驿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对其进行了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单颗粒锆石微区U-Pb同位素测年,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介于0.50~2.09,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典型的岩浆生长震荡环带结构,属于岩浆结晶的产物。测得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岩浆结晶年龄为1765Ma±57Ma,表明该花岗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可能形成于华北板块经吕梁运动后的后造山环境中,同时还从捕获的继承性岩浆锆石中得到了时代为1.95Ga、2.20Ga左右的继承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后认为,在中元古代祁连地块仍为华北板块西南缘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具有相同的结晶基底和构造属性,它们共同经历了吕梁运动后的后造山和陆内伸展裂解阶段,很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相关。  相似文献   
262.
攀西古裂谷内龙帚山玄武岩—碱玄响岩建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川、滇、黔三省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省的中部,产于攀西古裂谷内的龙帚山火山岩建造自下而上有4个喷发旋回:拉斑玄武岩、碱玄响岩、钾粗面玄武岩以及拉斑玄武岩。上下两个玄武岩旋回的岩性与该裂谷带以外大面积展布的高钛玄武岩岩性相同;而其碱玄响岩旋回主要由响碱玄岩—碱玄响岩—响岩岩系组成,夹粗安岩和安粗岩层,此旋回厚达千米,类似于非洲肯尼亚裂谷带的高原溢流响岩岩系。龙帚山晚二叠世火山岩建造的层序和岩石组合不同于古裂谷带外正常的大陆板内暗色岩喷出相的层序和岩浆演化规律,可能是地幔热柱和裂谷背景下岩石圈拉张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3.
江南钨矿带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现W矿床最多的成矿区带之一,是近年研究热点地区。该钨矿带的东部主要发育与弱分异Ⅰ型花岗质岩石密切相关的W-Mo矿床,其成岩成矿机制和条件还不清楚,成岩条件研究是该类型矿床成岩成矿模型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竹溪岭W-Mo多金属矿床为例,利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角闪石全Al压力计,角闪石氧逸度计算和黑云母氧逸度投图结果,限定花岗闪长岩的成岩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成岩模式。结果显示:早期结晶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849-881℃,压力为241-330MPa,对应结晶深度9.11-12.4km,logf_(02)=-12.8--12.2;角闪石主结晶阶段的温度为774-841℃,压力为123-209MPa,对应结晶深度为4.40-7.90km, logf_(02)=-13.9--12.7;黑云母结晶时的氧逸度logf_(02)≈-15.0--13.0;显示岩浆从早期到晚期,由深而浅,温度不断降低,氧逸度不断升高。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显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是竹溪岭花岗闪长岩的主要成岩机制,岩浆上侵过程中经历了两期角闪石结晶事件。江南钨矿带W-Mo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4.
广山花岗杂岩体主体部分由中粒碱长花岗岩和侵入其内部的细粒碱长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62.4±0.9Ma和156.3±0.7Ma,表明岩体为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产物。两期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95~1.05,属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含量中等,强Eu亏损,呈略右倾的海鸥型稀土配分模式,均为A2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εHft)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4.35~0之间,均为负值,二阶段模式年龄tHf2(Ma)变化范围主要集中于1219~1478Ma,反映其源区物质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A型花岗岩形成于由碰撞造山向板内(非造山)环境转换的后造山拉张阶段。  相似文献   
265.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界线的关键区域,其基底的时代和性质直接决定了羌南—保山板块的大地构造属性和冈瓦纳大陆的范围。笔者通过对羌塘中部蜈蚣山花岗片麻岩捕虏体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确定该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09.1±2.8Ma),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汇聚事件的物质记录,与羌塘中部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还在花岗片麻岩中发现了冈瓦纳大陆泛非运动晚期(464.5±4.8Ma)的年龄记录,是羌塘地区首次发现泛非运动的物质记录,并且该年龄可以与滇西怒江、保山以及印度板块内部和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发育的大量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相对比,表明羌南—保山板块与印度大陆具有很好的亲缘性。以上研究成果为探讨羌塘地区的基底属性和确定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时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66.
河北阳原岩体辉石岩—正长岩组合与岩浆不混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增谦 《现代地质》1990,4(2):53-64
河北阳原杂岩体可分为两个岩石系列:辉石岩系和正长岩系,具辉石岩-正长岩“双峰”岩石组合特征。本文从两个岩系的矿物化学,主要是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诸方面论证了辉石岩系-正长岩系是岩浆不混溶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的综合作用产物。研究提出阳原初始母岩浆不混溶形成辉石岩岩浆单元和正长岩岩浆单元。在1100~850℃揾度范围内,两岩浆单元处于互不混溶、平衡共存状态;当温度降至850℃时,两岩浆单元外始了各自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辉石岩系和正长岩系。本文最后指出,岩浆的成核作用是岩浆不混溶的重要方式。岩浆体系的对流循环可以有效地使不混溶的两液相分离。  相似文献   
267.
基于云南盈江旧城—姐冒地区238件岩石样品和4 931件土壤样品,与其他地质单元对比,重点研究花岗质岩浆岩岩石和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并进行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花岗质岩浆岩和高黎贡山岩群(Pt1GL.)具有相似的物源或继承性,二者岩石中Pb含量相对上地壳偏高,而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第四系(Qa)、芒棒组(N2m)和高黎贡山岩群(Pt1GL.)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变化特征与花岗质岩浆岩基本一致,且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第四系(Qb)和关上组(D1g)地层;结合岩性组分看,成土母质可能均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主;花岗质岩浆岩和关上组(D1g)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受自然源影响,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花岗质岩浆岩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小,为清洁土壤;德宏州地区具有粮、糖、蔬菜等生产功能的农田土壤成土母质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主,但相关工作程度低。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德宏州地区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68.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随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矿作用为一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熔蚀作用并存,沉淀作用和溶解作用交替,实质上是岩浆体系的分异作用或自然组织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69.
南秦岭镇安岛弧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分布于南秦岭陕西柞水-镇安地区原定名为耀岭河群的变质火山岩组合形成于俯冲带岛弧环境,与具大陆裂谷环境特征并同属南秦岭的鄂西北耀岭河群火山岩区别明显,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和Nd同位素限制,该套岛弧火山岩应形成于元古宙晚期,镇安岛弧火山岩的厘定,表明部分原耀岭河群中存在不同构造性质甚至不同时代的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270.
铜陵地区燕山期侵入岩成因与三端元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探讨了铜陵地区岩浆演化的制约因素。显微镜下发现了岩浆混合结构。研究表明岩浆混合作用属较均一的化学混合。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组合表明燕山早期为加厚的陆壳或具有山根的造山带,岩浆形成于55km以下。Izanagi板块俯冲及大陆岩石圈拆沉减薄诱发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玄武岩岩浆,底侵并加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产生正长岩岩浆。参与岩浆混合的是进化的玄武岩岩浆。铜陵地区侵入岩主要是三端元岩浆——玄武岩岩浆、正长岩岩浆和花岗岩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