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4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82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3230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2307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 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海相沉积成因的黑滑石矿床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新的成因类型矿床,本文除着重介绍在川东南发现的海相沉积成因的黑滑石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外,还引进非金属矿床含矿建造和成矿系列的概念,提示黑滑石矿及与其共生伴生的其它非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3.
西藏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矿区填图和路线调查,结合室内研究,指出:①甲玛-卡军果推-滑覆构造系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发,具有递进变形、自盆地中心向边部推覆、新盖老等特点,强变形于50Ma±。②推覆体下盘为叶巴组构造岩系;推覆体由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碳酸盐-碎屑沉积岩系构成,主体为轴面北倾的复式褶皱,自南而北分为前部带、中部带和后部带。滑覆构造系推覆形成的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自南而北分为后部带、中部带和前部带。③导致矿区蚀变的主要岩浆活动发生于推覆强变形后的松弛期,上侵受近南北向基底断裂和推覆断裂联合控制,就位受控于前部带推-滑覆褶断系,其后发生多次构造-岩浆-成矿液叠加,造就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4.
根据长岭凹陷石油井地温测量和物探资料,从地热形成的4要素——储、盖、通、源以及地热具备的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长岭凹陷潜在着地热资源。目前长岭盆地基本具备了储和盖,需要进一步寻找的是通和源。  相似文献   
25.
一种尚未定名的Ni—As—S—Se矿物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家军  卢文全 《矿物学报》1995,15(4):425-427
Ni-As-S-Se矿物相首次发现于西秦岭南亚带拉尔玛-邛莫金-铜-铀建造矿床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硒汞矿、硒铅矿、硒梯矿、硒硫锑矿、硒硫锑铜矿、自然金、重晶石、石英等。该矿物颗粒细小,粒度小于10μm。在反光显微镜下呈白色,无内反射现象,为一均质矿物。两个点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WB%):Ni24.123 ̄29.378,As27.574 ̄33.895,Hg7.591 ̄5.359,S13.939 ̄1  相似文献   
26.
吉林中部石炭系出露较全,具有独特的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在吉林晚古生代褶皱带演化中具有特殊性。本文将吉中石炭系划分为6个岩石建造,每一建造各具特征,并以岩石建造为手段,进行区域大地构造分析,认为该区石灰纪是在弧后一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裂谷一拗陷带的构造环境,具有由先期裂谷发展阶段转变为末期拗陷带的演化过程,从而表明该区石炭纪为一拉张的构造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7.
The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oxyhydroxide samples from one dredge station (long. 103°54.48'W, lat. 12°42.30'N, water depth 2655 m) on the East Pacific Rise near lat 13°N were analyzed by XRD, ICP-AES, and ICP-MS. Most Fe-oxyhydroxides are amorphous, with a few sphalerite microlites. In comparison with Fe-oxyhydroxides from other fields, the variable range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e-oxyhydroxide samples are very narrow; their Fe, Si, and Mn contents were 39.90%, 8.92%, and 1.59%, respectively; they have high Cu (0.88%―1.85%) and Co (65×10?6―704×10?6) contents, and contain Co Cu Zn Ni> 1.01%. The trace-element (As, Co, Ni, Cu, Zn, Ba, Sr) and major-element (Fe, Ca, Al, Mg) contents of these samples are in the range of hydrothermal sulfide from the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reflecting that this type of Fe-oxyhydroxide constitutes a secondary oxidation product of hydrothermal sulfide. The Fe-oxyhydroxide samples from one dredge station on the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are lower in ΣREE (5.44×10?6―17.01×10?6), with a distinct negative Ce anomaly (0.12 ― 0.28). The Fe-oxyhydroxide samples have similar chondrite-normalized rare-earth-element (REE) patterns to that of seawater, and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RE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thermal plume particles and hydrothermal fluids, showing that the REEs of Fe-oxyhydroxide are a major constituent of seawater and that the Fe-oxyhydroxides can become a sink of REE from seawater. The quick settling of hydrothermal plume particles resulted in the lower REE content and higher Mn content of these Fe-oxyhydroxides, which are captured in part of the V and P from seawater by adsorption. The Fe-oxyhydroxides from one dredge station on the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were formed by secondary oxidation in a low temperature, oxygenated environme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lemental (Zn, Cd, Pb, Fe, Co, Cu) average content of hydrothermal sulfide samples from the East Pacific Rise near 13°N, the Zn, Cd, and Pb contents of the Fe-oxyhydroxides are lower, and their Fe, Co, and Cu contents are higher.  相似文献   
28.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物理模拟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协调伸展作用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涠西南凹陷晚始新世以来复杂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的主体特征在这一实验模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再现.涠两南凹陷复杂的断裂系统是在基底先1竽构造基础之上,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裂陷期(晚始新世一渐新世)断裂系统是在一个伸展期内形成(南北向伸展)、并非是多期构造叠加变形的结果.这一认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指导涠西南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同时也能够为南海周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贵州黄果树天星桥景区下三叠统安顺组白云岩广泛出露,分布有连片水上石林,其发育在下三叠世台地相与深海盆地过渡的台地边缘相带上,这里海水进退频繁,古海岸带暴露面上大型帐蓬构造十分发育.碳酸盐岩古暴露带这种岩性特征,一则导致岩石充满裂隙及孔洞,极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及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另则导致岩体软弱结构面密布,岩石的力学强...  相似文献   
30.
曲希玉  刘珍  高媛  陈修  于强 《沉积学报》2015,33(4):786-794
以大牛地气田含绿泥石胶结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绿泥石包壳的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大牛地气田的绿泥石包壳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厚10~20 μm,由原生粒间孔的边缘向中心晶形渐好,颗粒渐大.据铁质来源绿泥石包壳可分为原地和异地成因,原地成因由先体黏土矿物和岩屑溶解未排出的富铁流体生成,一般以混层黏土和晶体较小的包壳形式存在;异地成因是富铁矿物及岩屑溶蚀、溶解形成的富铁流体通过河流异地絮凝沉淀生成,结晶充分、晶形好.绿泥石包壳的储层保护机理为:①抑制石英次生加大;②增加矿物颗粒间抗压实强度,抑制压溶作用;③抑制碳酸盐胶结,促进溶蚀作用.大牛地气田的绿泥石包壳主要发育于盒一段(63%)和山二段,当其含量在15%以下时,孔隙度随绿泥石含量的增高呈线性递增.绿泥石包壳可作为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辫状河道)等强水动力条件的微观相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