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779篇 |
免费 | 8076篇 |
国内免费 | 119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66篇 |
大气科学 | 5180篇 |
地球物理 | 9634篇 |
地质学 | 30725篇 |
海洋学 | 5145篇 |
天文学 | 2166篇 |
综合类 | 3274篇 |
自然地理 | 74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9篇 |
2023年 | 699篇 |
2022年 | 1382篇 |
2021年 | 1556篇 |
2020年 | 1644篇 |
2019年 | 1884篇 |
2018年 | 1508篇 |
2017年 | 1759篇 |
2016年 | 1928篇 |
2015年 | 2084篇 |
2014年 | 2531篇 |
2013年 | 2498篇 |
2012年 | 2859篇 |
2011年 | 3004篇 |
2010年 | 2590篇 |
2009年 | 3091篇 |
2008年 | 3069篇 |
2007年 | 3428篇 |
2006年 | 3356篇 |
2005年 | 2921篇 |
2004年 | 2696篇 |
2003年 | 2634篇 |
2002年 | 2351篇 |
2001年 | 2038篇 |
2000年 | 1968篇 |
1999年 | 1751篇 |
1998年 | 1509篇 |
1997年 | 1386篇 |
1996年 | 1257篇 |
1995年 | 1047篇 |
1994年 | 1094篇 |
1993年 | 929篇 |
1992年 | 726篇 |
1991年 | 524篇 |
1990年 | 470篇 |
1989年 | 372篇 |
1988年 | 284篇 |
1987年 | 190篇 |
1986年 | 118篇 |
1985年 | 81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35篇 |
1977年 | 24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2.
西藏扎布耶盐田盐渍土的改性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掺入不同比例石灰或水泥的方法进行改性处理。经击实、抗剪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掺入石灰或水泥改性后,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强度指标等均有增加,特别是内聚力迅速增长。研究表明,盐渍土混合料的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改性后的混合料可用于修建盐田埝堤类相关工程。 相似文献
183.
鲁北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潜山的发育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叠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4.
吉林南部太古宙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最主要的分离矿物相是角闪石和斜长石。岩浆来源于下地壳角闪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85.
针对夏明生先生认为“Ma”及其派生单位(如“m/Ma”和“℃/Ma”)在地学期刊中属错误用法的观点,查阅了国家标准GB 3100-93和国际地学期刊有关规定。进而提出“Ma”和“Myr”均可表示“100万年”的观点,并指出这两个单位在国际期刊用法中的区别,即“Ma”用于表示某一地质事件距今的绝对年代(absolute dates),而“Myr”用于表示某一地质事件的延续时间或时间间隔(duration或interval)。另外,还提出了Ma”和“Myr”的派生单位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86.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认为地电化学方法取得的异常是由其吸附的金属离子引起,文中通过多个矿区地电化学试验发现,电提取微量元素异常往往与Fe、Al等常量元素异常高度一致,而Fe、Al等常量元素是组成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 进一步对地电化学泡塑样品开展扫描电镜观测,发现电提取后泡塑载体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大小从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的粘土矿物颗粒. 由此初步推断,当前所使用的地电化学方法取得的异常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壤中存在的具有电活动性的极细粒粘土矿物颗粒引起,地电化学提取过程对这些粘土矿物颗粒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87.
188.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藏高原软弱物质运移的关键位置,研究其深部结构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的扩张机制.本文利用穿过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条起始于兰坪—思茅块体,穿过川滇菱形块体,终止于华南块体的长约75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的电阻率结构,基于上地幔矿物和熔融体温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温度结构与熔融百分比分布.结果表明,采用随深度变化的含水熔融上地幔矿物组分模型才能合理地获得整个上地幔温度;上地幔全岩含水量约4.69(40 km深度)~0.13 wt%(150 km深度),矿物熔融百分比约0~1.4%之间,并在70 km深度附近出现了较明显的局部熔融带;上地幔温度位于400~1300℃之间,随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加;70 km以浅的温度表现出相对强烈的横向变化,且川滇和兰坪—思茅块体的上地幔温度和矿物熔融百分比的深度平均值明显高于华南块体.
相似文献189.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对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了中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揭示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异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矢量缓冲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了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① 乡村旅游重点村总体呈“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省际空间密度分层特征明显,“双核心—环核群—带状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突出。② 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域间呈冷点分散、热点集中的空间分异格局。③ 6类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核密度呈一高五低、分异鲜明的类型特征。④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交通配套、景区资源、政策环境五大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客源市场距离及交通通达距离是负向影响因素。⑤ 各类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各异,与村落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0.
本文通过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了沈阳市区北部Moho面以上的地壳深部结构和剖面,上地壳复杂的断裂组合关系和下地壳高角度的深断裂共同构成了该区的深、浅构造关系,其结果为沈阳市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