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9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芒场矿田锡多金属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思源 《地球科学》1990,15(4):421-430,440
  相似文献   
342.
梁婷  王登红  蔡明海  陈振宇  郭春丽  黄惠民 《地质学报》2008,82(7):967-2008-01-30
为了查明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对不同类型、不同产状矿体的硫、铅同位素的组成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厂不同类型或产状的矿体,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相同的;硫同位素特征显示,锌铜矿体为典型的岩浆硫来源,锡矿体为混合硫来源,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与成矿过程和环境有关,反映深部来源成矿流体在由下向上的运移过程中,有围岩组分的加入。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铅的来源主要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源铅,但也有上地壳及壳幔混合来源的铅参与  相似文献   
343.
德兴铜矿大坞河流域土壤中Cd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德兴铜矿大坞河流域的土壤样品中Cd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基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模型,对大坞河流域土壤中Cd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坞河上游的祝家村附近和中游的德铜医院附近的土壤中Cd元素活动性污染总浓度(total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specie of Cd,以下记为TCAScd)随着污染物的可释放总量(total releseable content of the pollutant of Cd,以下记为TRCPcd)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虽然大坞河上一中游的样品中TRCPcd范围均在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之下,但随着该地区土壤中Cd元素的不断输入,这种情况下所造成的污染相对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造成的污染,应当更加引起重视.在大坞河下游的下沽口村附近土壤中,Cd的各形态数据特征符合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且有TRCPcd向TCASCd释放转化的趋势.Cd元素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模型为y=1.12167E-04x3-6.25584E-02x2+1.15298E+ 01x-6.07452E+ 02.爆发临界点为TRCPcd=185.90ng/g,有约36%的样品超过爆发临界点,具有爆发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这种认识对大坞河流域土壤中Cd元素污染的预警和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4.
唐菊兴  王润民 《湖南地质》1993,12(4):241-246
对硫化矿物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东坡矿田的铅锌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系下部的碎屑岩。燕山早期千里山花岗岩加热的地下热水溶液、溶滤、萃取了含矿岩系中的pb、Zn、S等矿质,在有利的构造环境中沉淀成矿:同时对成岩一后生阶段形成的早期pbZn矿进行叠加或改造。  相似文献   
345.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矿床地质特征和岩矿测试资料研究,探讨了新路锡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成矿地层岩石特征和锡石的铌钽含量特征。据硫、氧、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它地质事实为论据,认为新路锡矿田成矿物质锡主要源自花岗岩,而铅、锌源自地层,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对地层岩石特征研究表明,有利成矿层位主要是信都组上段顶部至东岗组下、中段与融县组,其岩石组合是由碎屑岩—碳酸盐岩过渡地段,或碳酸盐岩,它不仅有利于充填交代成矿,而且对矿床伴生铅、锌起到矿源层作用。据矿床中锡石单矿物的铌、钽含量、Ta/Nb比值与其它矿床的对比结果认为:①六合坳矿床形成于弱酸性—碱性介质环境,成矿温度较高:②白面山矿床形成于相对偏酸性介质环境中,成矿温度稍低,这个结论与其它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46.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之一。鹏姑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毗邻邹家山、居隆庵等大型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近些年,鹏姑山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区内热液蚀变具有典型的高温蚀变特征,晚期叠加蚀变较少,是研究高温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的理想场所。鉴于此,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岩相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高温热液蚀变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鹏姑山地区高温热液蚀变主要以钠长石化、去硅化、绿泥石化和伊利石化为主,局部叠加有磷灰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硅化。铀矿化与钠长石化、磷灰石化、碳酸盐化和去硅化蚀变关系较为密切。研究区铀矿化属碱交代型铀矿化,形成于中高温的还原性环境,磷灰石化促使了高品位铀矿化的形成。在碱交代蚀变之上叠加的磷灰石化和碳酸盐化在矿体部位发育最强烈,可视为鹏姑山地区找矿勘查中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47.
聂江涛  李子颖  王健  郭建 《地质通报》2015,34(203):535-547
随着相山铀矿矿田勘探深度的增加和铀矿科学深钻的实施,在矿田内揭露了大量多金属矿化,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锌矿成矿期温度集中在230~300℃之间,成矿压力为12~51MPa,盐度4%~8% NaCleqv,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CO2,其次为CH4、N2等,矿物组合为铅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成矿期温度集中在320~380℃之间,成矿压力为33~95MPa,盐度8%~12% NaCleqv,包裹体气体主要成分为CO2,其次为CH4、N2等,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高压、中高盐度、还原性、低氧逸度、富CO2的特征,铀和多金属成矿流体均具有深源特征,但铀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蚀变和流体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属于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为华南早中白垩世成矿阶段不同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48.
林兵 《现代地质》1991,5(3):300-306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含有沉积—变质热液弱改造型和沉积—动力构造分异热液强改造型两类泥盆系层控铅锌矿床。对该矿田系统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主要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有所不同。例如,沉积—变质热液弱改造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相对较稳定;(2)矿床的铅平均单阶段模式年龄均不代表成矿年龄,而只反映铅质源区岩石的形成时代;(3)成矿金属物质主要取自下伏区域基底地层,而与含矿层和岩体无关;(4)成矿物质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造山带(岛弧),这种地质构造环境有利于富含金属热卤水的活动和成矿物质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49.
吴迪  于炳松  吴才来  雷敏  徐楠  郑坤 《中国地质》2020,47(4):1069-1091
安徽铜陵矿集区出露的侵入岩可划分为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系列,作为铜陵7大矿田之一的焦冲地区是否也存在两个系列侵入岩?它们的时代及成因与整个铜陵地区的侵入岩是否相同?这些问题目前仍不清楚。本文选择铜陵焦冲矿田的侵入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原位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焦冲矿田也存在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前者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后者为辉石二长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年代与铜陵地区其他矿区同类岩石年代相同,约为142 Ma;而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年代比铜陵地区其他矿区同类岩石年轻,约为136 Ma。总体上看,铜陵地区两个系列侵入岩具有多期次侵位的特征。焦冲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含有较多的老的继承性锆石,说明本区古老地壳卷入了岩浆形成过程。结合铜陵地区侵入岩的特征和焦冲矿田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焦冲矿田两个系列侵入岩成因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即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是来自莫霍面附近深部位岩浆房富碱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后的产物,而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是深位岩浆房分异后的岩浆与浅位岩浆房长英质岩浆混合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350.
诸广山中部是华南主要产铀地区之一,以鹿井矿田为研究对象,开展构造变形特征和构造控矿规律的研究,旨在揭示矿体产出规律,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本文基于野外详细观测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揭示NE向断裂是鹿井地区主要控矿和含矿断裂,属浅层次构造变形,具有多期构造-热液活动特征:经历了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压性、中期(早白垩世—古近纪)的张-张扭性和晚期(新近纪)的右行压扭性变形过程。铀矿(化)体主要发育在NE向断裂破碎带中,结合铀成矿时代,主成矿期断裂力学性质表现为张性、张扭性,后期NE向断裂右行压扭变形派生出近EW向、NW向和NS(NNE)向的剪裂隙,一方面对先成铀矿体具有改造作用,另一方面富集部分铀矿体。根据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控矿规律,认为NE向断裂破碎带中,沿走向存在不连续的脉状、透镜状富铀矿体,而在其他方位的断裂带中可能存在部分铀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