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大气科学 | 14篇 |
地球物理 | 83篇 |
地质学 | 721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大别山白马尖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马尖花岗岩体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重要花岗岩体之一,主要组成岩类为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燕山晚期。含铝指数ACNK为0.97-1.01(平均为1.00)。在Shand指数图解上位于准铝质与过铝质岩石的界线上;在K2O-SiO2图解中处于高钾钙碱系列范围,属碰撞后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富轻稀土中等至强铕负异常的右侧平滑曲线,δEu为0.37-0.65(平均值为0.53)。研究揭示,在花岗岩研究中流行使用的Nb-Y,Rb-Y+Nb和Rb-Hf-Ta图解目前难以准确反映该岩体的侵位构造背景,但却指示了其源区具有古火山岛弧的特征,并反映本区存在一个伸展拉张环境的时期,区内花岗质岩浆上侵的构造环境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转折的大背景有关。伸展拉张过程造成的地幔上涌不但成为花岗岩类形成的主要条件,也对超高压变质岩的快速折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82.
Abstrac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mineral assemblage and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between the eclogites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eastern Dabie Mountains. Those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mountains are developed in Alpine peridotite and gneiss. They have a mineral assemblage of garnet+diopside with no quartz, and were formed at temperatures of 600 ° ?740 °C. Those from the southern part are developed in gneiss and marble. They consist of garnet+omphacite+less quartz and were metamorphosed at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650 ° ?8000 °C. These differences suggest that the former may be formed during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deep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whereas the latter may b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783.
784.
An explosiv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west Kunlun Mts. and Tarim Bas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Qiusheng GAO Rui LU Deyuan Li Jingwei Fan Jingyi Zhang Zhiying LIU Wen LI Yingkang YAN Quanren LI Dexing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1,44(7):666-672
The explosive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across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west Kunlun Mts. to the Tarim Basin revealed the
complex deep structure formed by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profile
shows that the attitude of the Moho is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whole
crust dips as a thick slate southwards with an angle from 5° to 7°. Meanwhile, the Moho depth increases from 40 km to 57 km
within a distance of 150 km in the southern Tarim region, depicting the subduction of the crust of this region towards the
west Kunlun Mts. The crust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west Kunlun Mts. shows an evident compressed and shortened feature,
that is, the basement is uplifted, the interface dips northwards and the Moho rises abruptly to become flat, so that the lower
crust is as thick as 20 km. 相似文献
785.
东秦岭大别山段中酸性小岩体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大别山段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集中分布在秦岭钼(钨)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钼(钨)矿带之一。矿化中酸性小岩体多是受北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的复式杂岩体。形成环境从浅成—超浅成—深成相,Mo元素丰度由高—低,分为浅成—超浅成斑岩钼(铜)矿化、中—深成斑岩—矽卡岩型钼(钨、铜)矿化和浅成斑岩型钼矿化三种类型。小岩体主导的钼(铜)矿床具有明显的金属(元素)或矿物组份分带,表现为各带间金属元素含量递变及不同矿物组合按序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786.
I.ASurveyofNaturalConditionsKarakon1l1i-WestKul1l1l11Mtsissituatedi11thel1orthwesternpartoftheQinghai-Xizang(Tibetan)Plateau.Therearel1igl11llountains,deepandnarrowgorqe5.brondplateausandothercomplicatedlandforms.Characteristicsoflal1dfor1115nreaccountablefortl1eforl11atio11ofvario[1sverticaldistributiol1ofsoilspectrun1.1nthisrcgiol1,theclimatcisf;lgidaiidd1:Yi4it1ilitt1eprecipitatioi1.Gc,,c,d11,.pl'ecipitatio11i11plainareaatfootofthemountainsislessthanlOOmmbutitchangesalongwttl1variatio… 相似文献
787.
对西大别造山带夏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岩体化学成分具富硅、碱,贫钙、镁、铝等特点;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亏损明显;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元素富集,Ta、Nb、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和Sr、Ba元素亏损;岩石成因类型上属于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夏店岩体~(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0.0±1.8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显示该岩体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夏店岩体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期后环境,预示着桐柏-大别造山带板内演化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78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拟设计了拆沉底辟模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二组共9种模型。拆沉底辟模型,第一阶段p T t轨迹在地幔热影响下都为降压增温过程,第二阶段p T t轨迹明显不同,快速折返速率下为近等温降压,从深部抬升到岩石圈底为显著的降压升温、近等温降压过程,从岩石圈底部经过地壳出露地表为降温降压过程。慢速抬升速率下,为降温降压。模拟比较了底辟上升俯冲板片形态不变与板片形态改变模型,陆壳与陆壳俯冲碰撞和陆壳与洋壳俯冲碰撞,在岩石圈深度范围内p T t轨迹形态基本相似,首先是等温降压然后降温降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快速伸展速率下p T t轨迹表现出3个不同的阶段:从降温降压到近等温降压,然后再降温降压。慢速伸展速率下p T t轨迹为开阔弧形形态,首先为降压增温,然后为降压降温。 相似文献
789.
氦同位素研究确定,大别山榴辉岩等超高压岩石矿物并非来自地幔,而是生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提出一个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矿物的模型。即表壳岩石俯冲到岩石圈地幔顶部,形成超高压变质岩,然后由于地壳隆升、剥蚀,出露到地表。冲入大别山地区岩石圈地幔顶部的表壳岩石之所以会形成超高压变质岩是因为它同时受到板块会聚的强大压力和蘑菇云地幔产生的高温。沿六安—黄石综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剖面实测的热流剖面显示,南大别构造带的莫霍面温度达到1307℃,超高压变质作用所需要的高温条件至今依然存在。已有文献表明黏塑性的大陆板块在碰撞俯冲时,岩石圈地幔的变形远比通常认定的那种刚性板块俯冲要复杂。俯冲呈对冲形式,方向大都向下,在岩石圈地幔中,俯冲板块和制动板块像麻花一样相互楔入,在深部甚至改变俯冲方向,制动板块反而向俯冲板块俯冲。当岩石圈地幔顶部局部熔融时,无疑俯冲物质将向局部熔融层扩散,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大别山变形晚期,在核部形成“背形穹隆”。将形成于岩石圈地幔顶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带到地表,接受剥蚀而出露地表。已有资料表明,全球主要超高压变质岩的分布带与古特提斯洋分布有关,古特提斯洋碰撞带是全球最长的一条陆内碰撞俯冲带。它们是否均为黏塑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在邻近碰撞带的岩石圈地幔顶部是否都有高温的区域则尚待验证。 相似文献
790.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Sm-Nd年龄测定及其对麻粒相退变质时间的制约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报道了大别山北部三个榴辉岩样品的矿物 Sm- Nd等时线年龄,它们分别为 (210± 6) Ma或 (214± 6) Ma、 (208± 38) Ma和 (208± 4) Ma。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样品中的石榴子石与绿辉石之间处于氧同位素平衡状态,因此,该 Sm- Nd等时线定年结果可靠。本区榴辉岩的高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的冷却年龄为 210 Ma左右;榴辉岩的钕同位素初始比ε Nd(t)(两个样品一个为- 10左右,另一个为- 2)基本上表现为陆壳岩石特征,可能类似于南部超高压带中的榴辉岩,为印支期扬子陆壳俯冲变质成因。它们的全岩δ 18O值较低,为+ 2.4‰~+ 3.6‰,可能指示其原岩同大别山南部超高压带中榴辉岩一样,在板块俯冲之前,经受过高温地表水热液蚀变。年代学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在 230~ 210 Ma期间经历的是一等温或升温过程,这与大别山南部含柯石英榴辉岩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冷却过程形成强烈对比,这对理解俯冲陆壳中不同构造岩片折返过程的差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