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3篇 |
免费 | 1075篇 |
国内免费 | 4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56篇 |
大气科学 | 169篇 |
地球物理 | 935篇 |
地质学 | 1840篇 |
海洋学 | 328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246篇 |
自然地理 | 2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239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66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303篇 |
2011年 | 273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52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4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1900年 | 3篇 |
1897年 | 1篇 |
18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勘探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表层多为干燥疏松的沙丘和黄土;浅层为沙土、卵石、砾石层,大部分地段不含水,均为松散沉积物。区内断层和褶皱发育,煤层埋藏深度与产状变化较大。针对该区表、浅层和深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通过不断优化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最终确定了野外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及激发与接收参数,并在数据处理中,选择了合适的处理技术、处理参数及处理流程,获得了信噪比与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据体,较好的完成了地质勘探任务。 相似文献
53.
54.
在对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影像拼接以及制作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制作了某实验区的三维地形景观,并利用SketchUp进行地物的精细建模同时通过ArcGIS 9.3进行三维显示和三维系统的二次开发。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制作的三维地形具有地形逼真、清晰度高、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完成了ArcGIS与三维建模软件的数据交换以及所建立模型的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55.
56.
57.
58.
本文指出中心地理论中k = 3系统由市场原则生成的几种传统说法的缺陷;提出所有相邻级别中心地,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 正三角形的中心地分布和中心地之正六边形市场区;② 较高级别中心地提供相应级别及比其等级低的货物,它们的市场区(或腹地)之大小应尽可能地接近,以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相邻级别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差距,进而降低所生成的中心地系统对要配置的商品或服务因其上限或下限范围之要求产生可能的排除,这即是市场原则之合理说法。本文的新提法能够调和克里斯塔勒自上而下和哈格特自下而上建构中心地系统所产生的规模等级及其解释之差异。从廖什的空间垄断竞争型中心地建模理念看,根据此提法建立的中心地系统尽可能地降低了厂商的空间垄断性,以减少厂商取得的超额利润,其符合正常市场理性原则。本文对中心地理论中k = 3市场原则内涵的修正能够提升中心地理论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9.
浅谈OpenGL在地学3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维地形模型无论是在直观的视觉感受还是在空间分析等方面都是2维地学模型所无法比拟的。DEM是建立地学3维可视化的主要内容,也是3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所实现的程序是在VC 6.0平台基础上,基于DEM数据,利用OpenGL提供的相关功能函数,达到地学3维可视化的目的,同时利用纹理映射技术为3维模型贴纹理建立真实感强的3维环境。 相似文献
60.
Decoupling of stalagmite-derived Asian summer monsoon records from North Atlantic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5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ouyun Zhou Jianxin Zhao Chuan-Chou Shen Yuexing Feng Huazheng Guan Chen-Feng You 《Quaternary Research》2008,70(2):315-321
The Asian monso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ind,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Asian monsoon systems affect a vast expans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sia. Speleothem-derived summer monsoon variation in East Asia was previously found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illennial-scale change in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between 75 and 10 ka. New evidence recovered from East Asia, however, suggests that the teleconnection between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 and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may 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 during 120 to ~ 110 ka, a period directly after the full last interglac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roughly to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5d. This reduction may be due to the low ice volume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at that time, which makes the millennial-scale change in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less effective in influencing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This is important for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paleoclimatic teleconnection between East Asia and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and for predicting monsoon-associated precipitation in East Asia under a global-warming tren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