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58篇 |
免费 | 5608篇 |
国内免费 | 15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97篇 |
大气科学 | 189篇 |
地球物理 | 9080篇 |
地质学 | 9104篇 |
海洋学 | 1094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939篇 |
自然地理 | 11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559篇 |
2023年 | 427篇 |
2022年 | 805篇 |
2021年 | 781篇 |
2020年 | 845篇 |
2019年 | 851篇 |
2018年 | 662篇 |
2017年 | 758篇 |
2016年 | 798篇 |
2015年 | 744篇 |
2014年 | 974篇 |
2013年 | 1054篇 |
2012年 | 1085篇 |
2011年 | 1100篇 |
2010年 | 848篇 |
2009年 | 965篇 |
2008年 | 984篇 |
2007年 | 1109篇 |
2006年 | 1120篇 |
2005年 | 945篇 |
2004年 | 933篇 |
2003年 | 735篇 |
2002年 | 669篇 |
2001年 | 509篇 |
2000年 | 532篇 |
1999年 | 439篇 |
1998年 | 427篇 |
1997年 | 373篇 |
1996年 | 360篇 |
1995年 | 270篇 |
1994年 | 263篇 |
1993年 | 232篇 |
1992年 | 153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54年 | 9篇 |
1900年 | 3篇 |
18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We study the October 18, M
W = 7.1, 1992 Atrato earthquake, and its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which occurred in the Atrato valley, northwestern Colombia. The main shock was preceded by several foreshocksof which the M
W = 6.6, October 17 earthquacke was the largest. Inparticular, we examine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performing joint-hypocenter relocations using high quality Pn and Sn wave readingsfrom permanent regional networks. We observed a few hours prior to the main shock a sudden increase of foreshocks. Maybe this could be used as a predictor since foreshocks have been known for other major events in the region. Our locations align for 90 km with a trend of 5° ±4° in agreement with the Harvard CMT solution showing the faultplane trending 9° to be the plane of rupture. In relation to theepicenter of the main shock, maximum intensities were located to thesouth, consistent with a rupture that traveled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a larger energy release in the south as suggested by an empirical Green'sfunction study (Li and Toksöz, 1993; Ammon et al., 1994). The boundarybetween the Panama and North Andes blocks has been placed close to thePanama-Colombia border as either a sharp boundary or a diffuse zone. TheAtrato earthquake, however, shows that the plate boundary between thePanama and North Andes microblocks is a diffuse deformation zone. Thiszone has a width of at least 2° stretching from 78°W to 76°W. Quantification of earthquake moment release (during the past30 years) in this zone shows a similar amount of moment release in thewest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this zone. 相似文献
22.
上海市地震局设计、建设的中国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深井地震观测台位于东海石油平台上,井深780 m,安装2套JDF-1型地震计进行观测。通过对陆域地震台站记录的大地震进行分析比较、方位校准,采用单台地震分析方法,确定2009年5月—2011年6月记录到的136个地震参数,总结海域地震波形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地震活动性特征与当地地质构造一致。 相似文献
23.
24.
阐述了岩质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但其准确性值得商榷和论证。针对Hoek-Brown强度准则D值的确定存在的困难,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对产生扰动的影响因数综合考虑,确定了依托工程的D值,工程应用表明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且探讨了岩质边坡的岩体以滑动面为界限划分扰动区与非扰动区的合理性,克服了其他公式的不足。以利比里亚邦矿铁矿岩体力学参数研究为例,分别用计算出的修正参数和其他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所计算出的修正D值更能反映实际的扰动程度,并论证了划分扰动区与非扰动区的合理性和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高淳台、溧阳台、高邮台、连云港台、宿迁台、海安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极值的变化,用Z极小值时间进行地磁低点位移分析,对这些台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中强震前高淳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26.
浅层地震探测的可控震源信号设计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在工程与环境物探中,浅层地震探测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物探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使用的炸药震源和枪击震源破坏力大,对人和建筑物都有危害,因而被禁止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使用.因此,无公害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利用扫描信号压缩技术,小能量弹性波Chirp信号可持续向地下发送,不损害地面和建筑物,对人群也没有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城市浅层地震震源.本文介绍了电磁驱动可控震源的信号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具有波束定向能力的相控震源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7.
28.
根据国土管理部门的业务需要,城市三维地籍测量之地下空间要素的测量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地下管线的测量、探测项目不断增多,管线定位、埋深探测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基础数据采集和三维数据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地下管线实际应用的几种探测方法,并从应用电磁法探测地下金属管线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三种观测系统的定位及埋深探测误差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29.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可高效地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具有速度快、高采样率、无接触性等优点,为快速建立不规则物体的三维重建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以GLS-1500三维激光扫描仪为基础,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柳州市龙潭公园摩崖石刻数字化重建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摩崖石刻对象的数字化重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上黑龙江断陷火山岩特征及岩金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处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中段,中生代火山岩出露面积广泛,区内12处岩金矿床(点)均与中生代火山活动有关,塔木兰沟期和上库力期火山岩是成矿的岩体标志,3期火山岩均属碱性系列,以富Zr,Ti,Cr,P及轻稀土富集型为特征。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和褐铁矿化是找矿的蚀变标志,断陷盆地边缘和推覆构造边缘,火山带交汇部位,NE或NNE向断裂与其他方向断裂交汇部位以及火山机构周围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