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745篇
地质学   1127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地形变测量所反映的天山最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彭树森 《内陆地震》1993,7(2):136-141
新疆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各大山系主体显示了断块抬升运动,而两大盆地则表现为相对下沉。分布在山系与盆地交接部位的大型活动断裂和强烈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解新疆地壳形变的面貌,我们利用50年代至今30多年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新疆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图。图中清晰地反映了最新构造运动的形态,以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南、北天山交汇的部位是北西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构造带的汇合部,也是垂直形变速率等值线密度最大的地段。高速隆起与下降相伴生,今后10年内这里是大地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Ms地震与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Ms震群的关系,认为这两次地震属于同一类震群.介绍了这次地震前赤城台石英摆倾斜仪、太原台目视水管倾斜仪和阳原台金属摆倾斜仪的异常情况.从两次地壳形变异常的异同映证了两次地震属同一震群.同时也说明利用地壳形变资料预报地震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93.
天山地区的深部速度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颐萨.  BU 《地震地质》1996,18(4):375-381
利用区域地震资料的反演结果,分别研究了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天山的地壳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天山一带地壳结构极不均匀,根据不同的性质可分为5个较大的块体;山体两侧的壳内低速带是天山与相邻地块碰撞的深部标志,塔里木、准噶尔和伊犁等地块都有向天山俯冲的痕迹  相似文献   
994.
帕米尔及其周围地区的重力场特征与地壳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帕米尔地区(32°N-42°N,66°E-80°E)的重力资料,计算出深部重力场。以费尔干纳-帕米尔-斯利那加地震测深剖面数据作为控制与参考资料,采用三维横向变密度重力模型,进行重力反演计算,求得研究区莫霍界面的起伏深度,并依此给出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分布特征。结合帕米尔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均衡异常,对这一地区的构造运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指标B(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值,单位毫伽/公里)值,结合深断裂、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和历史地震分布,对省内区域地壳划分了四个不稳定区;两个次不稳定区;三个基本稳定区和一个稳定区。  相似文献   
996.
万永革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9):3144-3156
地壳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震孕育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求解应力场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断层擦痕资料反演,然而擦痕往往难以观测,但断层滑动性质也与应力场有紧密的关系,这部分资料十分丰富.本研究按照应力张量在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方向与擦痕滑动方向及断层滑动性质一致为准则提出了联合采用擦痕数据和定性断层滑动数据求解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并给出了反演参数的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采用假定的走滑型、挤压型和拉张型应力张量产生由7个擦痕数据和80个定性断层滑动数据组成的三组数据集.采用这些人工合成数据求解应力张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演应力张量参数,定性断层滑动资料的参与使得应力张量的主应力方向更加接近假定的主应力方向,并且,应力张量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小.将该方法应用于乌鲁木齐附近的定量擦痕和定性断层滑动性质数据,得到该地区较为精确的应力张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方向近垂直向,应力形因子为0.03. 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近东西向的逆冲断层是近南北向挤压和近垂直向拉张形成的.较低的应力形因子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在南北向挤压并辅以博罗科努山和博格达山的东、西向挤压的应力状态下处于隆升状态.  相似文献   
997.
随县-西安剖面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随县-西安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该剖面地壳内主要界面的震相特征。通过对观测走时的分层反演及综合反演,得到三层的地壳模型。地壳的平均速度为6.33km/s,厚度约34km,上地幔顶部的速度为8.10km/s。下地壳是由高速及低速层交替构成,高速层的速度为7.39km/s。构制了主要界面的剖面起伏图,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The mid-Gretaceous paleomagnetic pole for the Lhasa Terrane (69.8°N 292.9°E, A95 = 5.1°) is in strong discordance with that for the stable Eurasia (69.5°N 167.4°E, A95 = 8.7°),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Lhasa Terrane has moved 2400±800 km NNEward and rotated 31.4±9.2 counterclockwise with respect to the stable Eurasia. The relative motion started at the time when the Indian plate began to collide with the Eurasian plate (or maybe started a little earlier), and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  相似文献   
999.
史克旭  张瑞青  肖勇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369-4381
青藏高原东北缘作为高原向外扩张的最前缘地区,代表了高原最新的变形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变形加厚的关键地区.本文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密集宽频带流动台阵资料,采用虚拟地震测深方法(VDSS),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厚度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向扩展的前缘位置,以及扩展的动力学模式等提供地球物理学依据.波形模拟的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变化剧烈.其中,祁连和西秦岭地块内地壳厚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向横向变化,以103°E为界,东部地区为45~50 km,而西部地区地壳已明显增厚,约达到55 km以上.与祁连造山带相邻的阿拉善块体南缘地壳也明显加厚,接近55 km,而阿拉善块体内部地壳厚度约为45~50 km.与其他研究地区相比,鄂尔多斯地块地壳相对要薄,但整体而言,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呈现南北薄(约45 km)、中央厚(约50 km)的形态特征.此外,在六盘山断裂带台站下方观测到复杂的SsPmp震相,推测为双Moho界面结构.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学证据,我们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壳增厚方式以均匀缩短增厚为主,且高原向北东扩展的前缘已越过祁连山北缘断裂,进入阿拉善块体南缘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In September 1974, deep seismic sound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Alboran Sea. The crustal seismic profiles were carried out with shotpoints at sea along approximately the 36°N parallel and along 3°W and 5°W meridians with stations on land in Morocco and Spain following these three directions. The fir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indicates a thinned continental crust with a Moho depth of 16 km on top of a slightly anomalous upper mantle (7.5<V p<7.9 km/s) beneath the center of the Alboran Sea. Towards Spa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continental margin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rapid thickening of the crust. Towards Morocco a rather abrupt thickening is observed only for the Rif region, while in the eastern part (north-south profile along 3°W) the dip of the Moho is very s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