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08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天生 《地震研究》1991,14(2):141-146
本文利用连云港~临沂~泗水剖面的重力测量资料计算出地壳厚度,并与人工地震测深结果进行比较,讨论了该剖面的重磁异常和地壳厚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2.
南口-孙河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大地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口-孙河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南口-孙河断层现今仍有活动,东三旗以西为张性反扭。该断层对首都圈构造活动具有控制作用,为一主干断层,近期活动增强。在首都圈构造活动性研究及地震趋势预测中,对南口-孙河断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利用青海地区近几十年的大地测量资料,探讨了该区现今地壳垂直形变与现代构造运动及强震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目前仍处于强烈的构造运动活跃期,判定了两处有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场所,并对青藏高原北部强震成因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4.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in central Crete suggests that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low temperature (HP/LT) rocks outcropping at the Mount Psiloritis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re associated with a regional, Miocene, north-south extension and thinning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This tectonic regime developed under bulk coaxial strain conditions, with ductile deformation in the lower and brittle deformation in the upper crust, and followed, on the decompressional path, a north-south com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a HP/LT metamorphism in the lower crust. This compressional event took place during Oligocene—Early Miocene and led to overthickening of the accretionary wedge in the Hellenic Arc. An east-west directed compression accompanied, in the final stages, the Miocene north-south extens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相似文献   
75.
北京及邻区现代微震重新定位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Powell直接搜索定位方法对北京西北地区(39°-41°N,114°-117°E)1979—1992年3月发生的348个地震重新定位。通过震相到时的复核和补充、定位速度结构模型的修定以及定位程序的改进等措施,改善了定位效果。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给出震源深度的地震数从原来的132个增至313个;定位结果均方根残差的均值从0.80±0.40s降至0.45±0.18s;各台P波到时残差下降;有近10%的地震震中位置移动了10km以上,它们多位于北京地震遥测台网边缘地区。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集中分布于怀安、宣化、怀来、琢鹿等山间盆地内部并与盆地边缘断裂有关。此外,地震还分布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  相似文献   
76.
大同盆地现今构造活动及地壳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量震源机制结果推断出大同分轩现代地壳应力场和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仰角变化不定,主张应力方向为NW-NNW,仰角很小的结论。这与区域构造应力场NE-NEE向挤压作用的结果相符,另据大同一阳高6.1级、5.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孕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相一致,而不是受本地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7.
华北地震场和源地壳形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世海 《地震》1995,(3):199-207
文中用实测资料和构造物理学观点论证了华北中、强地震前孕震形变场(断层活动系统)的存在和它的运动学与力学机制,并用有限元法加以检验;讨论了形变场、源前兆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前兆特征;给出了可操作的剪切破裂指标S(t),用断层滑动速度和剪切应变速度较好地表达了某地的地震破裂危险性;最后,提出了华北形变场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周期性(约12年)。  相似文献   
78.
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震相与地壳结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嘉世旭  刘昌铨 《地震地质》1995,17(2):97-105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人工地震测深中的4个(P_g,P_c,P_m,P_n)常规震相以及它所反映的构造和物性特征,这些震相反映了地壳上地幔不同层位的构造形态以及速度和速度梯度结构在纵横向的变化。还重点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奇异震相以及反映在构造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一些剖面局部区域的某些震相显示在视速度、振幅和出现区间等方面的异常,反映了该区域在构造上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往往与地震的孕育、发生以及矿产资源的潜在构造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讨用古地磁方法确定第四纪时期地壳块体相对运动状况,选择了分别处于陇西块体和鄂尔多斯块体内的兰州九州台和陕西洛川两个黄土剖面作为实验对象。在这两个黄土剖面的4个相同年代的层位采集定向大样,作黄土沉积剩余磁化矢量测量,并用虚磁极法拟合,初步结果表明,约110万a来陇西块体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作顺时针旋转,其转动量达9.0±4.7°  相似文献   
80.
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地形变鉴别标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崇立  任金卫 《地震地质》1995,17(4):427-431
根据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探讨了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方式及其定性的地形变鉴别标志问题。结果表明:则木河断裂的现今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即以大箐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粘滑活动为主,南段以蠕滑活动为主;沿则木河断裂带垂直位移速率空间分布特征的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标志之一,其位移速率的相对大小,可作为鉴别断裂现今活动方式的一种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