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风蚀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驰  高瑜 《岩土力学》2011,32(1):33-38
以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风蚀风洞试验研究路基的风蚀破坏规律,以及路基不同断面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以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率和路基宽度作为路基断面主要设计参数,研究不同路基断面下风沙流扰动、增速、减速、恢复的过程,以及路基周围风速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路基病害较未病害时路基周围流场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路基高度和边坡坡率对风沙流运动的影响较大。随路基高度增加,路基对风沙流流场扰动增强,迎风坡坡顶处吹蚀破坏和背风坡坡底处堆蚀破坏越显著,在确定的路基边坡坡率下,路基模型高度为250 mm较模型高度为60 mm时,迎风坡坡顶风速增加1.13倍,背风坡坡底风速减小2.53倍,建议沙漠公路路基高度宜小于2.5 m。进一步,在确定的路基高度下,比较不同的边坡坡率对路基沿程风速的影响,发现当路基边坡坡率为1:1.75时,路基沿程风速变化不明显,沙漠公路风沙土路基不宜被风蚀破坏。  相似文献   
42.
陈国良  刘修国  盛谦  张勇慧 《岩土力学》2011,32(8):2409-2415
针对基于近似平行断面数据的建模方法的缺点,利用交叉地质剖面数据,提出了一种通过划分空间单元格的思路来构建地质结构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分而自治”的思想,将复杂的整体的建模区域划分为单个单元格内的建模,待每个格子内的建模完成之后,采用相反的思路,将所有格子内的模型拼接起来形成最终的建模区域内的整体模型  相似文献   
43.
李恒静  贾伟平 《北京测绘》2013,(3):82-84,92
GPS-RTK配合数字测深仪与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水下横断面测量。该文以浍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为例,介绍了GPS-RTK配合数字测深仪的作业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成果的检核分析,凸显出GPS-RTK配合数字测深仪进行河道横断面测量的极大优越性,并证明该项技术手段先进,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4.
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对降水响应的交叉小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88—2009年济南泉域8个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点不同时段观测资料及1998—2009年降水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对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济南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存在显著的0.82~1.16 a的主振荡周期,低频部分仅在部分年份存在1.95~3.09 a的振荡周期;②含水岩组富水性对地下水位动态存在影响,研究区主径流方向上弱富水性地段地下水位动态时滞较强富水性地段长,强富水性地段4个观测孔地下水位波动时序基本一致;③地下水位动态对降水的响应滞后明显,为73.06~134.42 d,总体表现为地下水径流路径越长,响应越滞后;④基于地下水位动态与基于降水—地下水位动态交叉小波变换得到的观测点对水位动态的滞后时间多数一致,同一径流路径上局部点对滞后时间之和与全局点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交叉小波分析可定量评价泉域地下水位动态及其与降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5.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贾晓东  李晓帆 《地震》2009,29(1):100-10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46.
In a recent work [Valiani A, Caleffi V. Depth–energy and depth–force relationships in open channel flows: analytical findings. Adv Water Resour 2008;31(3):447–54], the authors analytically inverted the depth–specific energy and depth–total force relationships for flows in open channels with wide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s.  相似文献   
47.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48.
轮轨式天线的轨道作为承载整个天线重量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天线在方位方向运转的平稳性,引起天线轴系偏差从而影响天线的指向精度。介绍改造后的乌鲁木齐南山26 m射电望远镜(Nanshan Radio Telescope, NSRT)轨道结构以及轨道高差测量,并建立天线在不同方位、俯仰角下轨道高差引起天线指向偏差的数学模型。利用"十字扫描"法实测多颗标准源在相应位置的指向数据,并通过高斯拟合得到指向偏差。通过分析可知,轨道高差引起的指向偏差经过修正可以提高天线的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49.
黄河(山东段)悬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黄河(山东段)悬河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各河段都有决口失稳的可能。该文从区域地壳稳定性、堤基稳定性、河道稳定性3个方面,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悬河稳定性评价,对河段可能出现的失稳或决口险点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初步确定了10处地质险段。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