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60篇 |
免费 | 2555篇 |
国内免费 | 51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2篇 |
大气科学 | 414篇 |
地球物理 | 2383篇 |
地质学 | 14847篇 |
海洋学 | 742篇 |
天文学 | 73篇 |
综合类 | 662篇 |
自然地理 | 8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342篇 |
2022年 | 481篇 |
2021年 | 587篇 |
2020年 | 586篇 |
2019年 | 697篇 |
2018年 | 629篇 |
2017年 | 670篇 |
2016年 | 844篇 |
2015年 | 726篇 |
2014年 | 869篇 |
2013年 | 828篇 |
2012年 | 935篇 |
2011年 | 932篇 |
2010年 | 726篇 |
2009年 | 895篇 |
2008年 | 838篇 |
2007年 | 940篇 |
2006年 | 905篇 |
2005年 | 735篇 |
2004年 | 664篇 |
2003年 | 617篇 |
2002年 | 542篇 |
2001年 | 459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457篇 |
1998年 | 454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358篇 |
1995年 | 267篇 |
1994年 | 238篇 |
1993年 | 198篇 |
1992年 | 186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1.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8段沥青砂岩,对砂岩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沥青的母质特征、形成环境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1)长8段砂岩沥青中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优势明显,规则甾烷中C_(29)含量相对较高,萜烷系列中四环萜烷含量较高,C_(24)四环萜烷/(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的值为0.26~0.52,C_(23)三环萜烷/(C_(23)三环萜烷+C_(30)藿烷)的值分布范围为0.06~0.41,这些都指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母质来源为混合型,并且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2)砂岩沥青中Pr/Ph为0.67~1.07,同时,沥青中检测出低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沥青形成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较低丰度的伽马蜡烷与C_(30)+藿烷指示沥青的母质形成于淡水或微咸水湖泊环境;(3)长8段砂岩沥青的C31藿烷22S/(22S+22R)、C_(29)甾烷20S/(20S+20R)、C_(29)甾烷ββ/(αα+ββ)和C_(29)重排甾烷20S/(20S+20R)均接近或已经达到平衡值,反映沥青为成熟沥青。将研究结果与已报道潜在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对比,显示出研究区长8段砂岩沥青主要来源于延长组7段烃源岩,表明长7段烃源岩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烃源岩之一。 相似文献
212.
研究区内的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于1036 Ma左右遭受变质变形.通过岩浆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判别,研究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贯穿于板块碰撞前、同碰撞及碰撞后.伴随着造山带的演化,本区中元古代经历了3期韧性变形,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及碰撞造山阶段.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本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存在,并经历了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的地质演化过程,证实了格林维尔造山运动在华北板块北缘的存在和对中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拼合的响应. 相似文献
213.
214.
215.
以青藏高原黄河源玛多为实验区, 基于TRM-ZS1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辐射及能量通量观测数据, 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 进行了该区域潜热和感热通量的估算, 分析了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下垫面辐射收支, 潜热、 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在不同季节的分配, 对该区域冬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域总辐射、 净辐射较强, 总辐射平均日积分值为18.06 MJ·m-2·d-1, 净辐射平均日积分值5.95 MJ·m-2·d-1, 曾观测到高达979.5 W·m-2的净辐射通量.全年地表平均反射率为0.30, 接近于荒漠和半荒漠下垫面的反射率.植物生长季土壤湿度和冬、 春季地面积雪是影响该区域地表反射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该区域感热通量年积分值为742.68 MJ·m-2·a-1, 潜热通量年积分值为1 388.58 MJ·m2·a-1, 全年中地表以潜热方式传递热量为主.分季节分析, 冬季感热潜热强度相当, 春季以感热为主, 夏秋季则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年积分值为38.06 MJ·m-2·a-1, 全年热通量在热量平衡中约占1.8%, 但季节分配不平衡, 在冬季, 有|G|>H+LE, 土壤热通量是热平衡最大的分量.该区域地表全年向大气释放热量, 地表对大气而言是热源.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基于MAPGIS系统平台空间分析方法的特点, 以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空间分析对象,对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态势及有利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要素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初步总结出华南地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浆岩、泥盆系和侏罗系地层及NE向或NEE向断裂带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复合部位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组合标志, 为成矿预测及相关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19.
选用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作为岩石本构,提出了一种考虑岩体黏弹性的位移不连续模型;根据一维黏弹性波的特征线法,推导了节理处质点速度、应力和应变递推公式。首先,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砂层进行试验,得到其应力-应变关系,并换算出砂层节理的法向刚度;接着,通过一维强间断黏弹性波的波速公式、高频波衰减系数以及任一频率下的衰减系数,确定出数值算法中的三参数。最后,基于自制的摆锤装置,探讨了一维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试验中以两根长1 000 mm、直径为68.50 m的岩杆作为入射和透射杆,以3 mm砂层模拟节理。试验和数值结果吻合度良好,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0.
本文通过对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源,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占补给水源的74.3%。西部岩溶裸露区为岩溶水的直接补给区,其周边浅埋区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东南部的岩溶中-深埋区为岩溶水的径流排泄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