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08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4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三峡水库区巫山新县域库岸综合治理工程范围内涉及到滑坡、泥石流、塌岸等多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与结构措拖,工程的复杂性和典型性在整个三峡库区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笔者对整个治理方案的布置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典型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合理化建议。结论认为,库岸综合治理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结合城区总体布局及沿线市政工程建设,综合考虑,有机结合,做到治理和利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改善新城建设用地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必须依照现场实际条件进行动态设计,确保工程方案合理、可靠、经济。文中讨论的问题和实践经检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巫山县城新址位于西坪和大宁河两岸.组成该库段的基岩主要为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等,岩性较软弱,且地质构造变动强烈,褶皱、断裂发育,岩层破碎,崩塌、滑坡分布较多,库岸再造问题严重;同时,岸坡再造又严重影响着新县城的规划和库岸的防护.因此把稳态坡形类比法应用于巫山县城新址基岩岸坡的再造预测,定量预测库岸的最终再造宽度,以指导新城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53.
姬广义汪洋  夏希凡 《城市地质》2005,17(4):1-32,F0003
在燕山中段南麓的蓟县北部山区有着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北方中-新元古代正层型剖面标志碑就耸立在那里。对这一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和地质体真实位态的研究,不仅关系着对华北地区晚前寒武纪标准剖面可靠性的评价,也关系着燕山运动命名地的基本地壳结构的合理解析和我国北方中生代以来构造一岩浆活动序列的正确建立。本文展示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可揭示:蓟县北部常州沟-杨庄一带的地质结构构造远不是我国大多数地学学者们对此描述的那样简单。调查区约200km。面积可代表燕山中段南麓的大面积中-新元古界分布区的基本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已识别出的18条断层和由其限制的21个以上构造岩片的现实位态表明,该地区地壳上部是由多个复杂地块堆叠构成的,主体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形成方式上以大规模多次不同方向运移的薄皮构造岩片叠覆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4.
从土地利用转移类型、空间格局变化定量分析、动态变化预测模型等方面分析近20年都安土地利用变化,进而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都安各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恶化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裸岩地扩展与收缩,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Low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for alpine ecosystem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is study is based on data from on-site experimental warming platforms (open top chambers, OTC) at three elevations (4300 m, 4500 m, 4700 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mmunities, both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were observed in three alpine meadow ecosystems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of 2011 and August of 2012. Experimental warm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bove-ground nitrogen content by 21.4% in September 2011 at 4500 m, and reduced above-ground carbon content by 3.9% in August 2012 at 4300 m. Experimental warm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elow-ground carbon content by 5.5% in August 2011 at 4500 m, and the below-ground ratio of carbon to nitrogen by 28.0% in September 2011 at 4300 m, but reduced below-ground nitrogen content by 15.7% in September 2011 at 4700 m, below-ground carbon content by 34.3% in August 2012 at 4700 m, and the below-ground ratio of carbon to nitrogen by 37.9% in August 2012 at 4700 m. Experimental warming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carbon and nitrogen stoichiometry under other conditions. Therefore, experimental warming had inconsistent effects on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toichiometry of plant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and during different months. Soil ammonium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content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lant community carbon and nitrogen stoichiometry.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5年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都兰县1975~2015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都兰县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时期沙漠化面积呈波动变化,沙漠化面积在近40年,总体减少了868.12km2;(2)1975~2015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属于极缓慢变化型;(3)1975~2015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为主,其中1995~2015年间逆转型沙漠化土地变化的比例明显增加。1995~2005年逆转型所占比重为27.47%;2005~2015逆转型所占比重为31.76%。并且2005~2015年间沙漠化逆转型与明显逆转型所占比重之和是沙漠化发展型与明显发展型所占比重之和的25余倍,表明研究区此阶段沙漠化治理效果显著,或气候因素有利于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57.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云南元阳梯田地形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自力  向杰  陈建平 《江苏地质》2016,40(3):518-525
为探究地形因子对梯田空间分布的影响,以云南元阳梯田坝达流域为研究区,运用GeoEye-1遥感卫星数据(2010年,1 m分辨率)和数字高程模型(20 m分辨率),提取梯田空间分布信息以及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地面曲率、高程变异系数、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地表切割度、到水系距离9个地形因子。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方法建模,结合ROC曲线和AUC值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根据随机置换残差均方减少量和因子作用曲线,探讨地形因子对梯田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内梯田总面积1 158395 hm2,模型AUC值为0.947,海拔高度因子的随机置换残差均方减少量为38814,到水系距离因子为199.77,地面坡向因子为80.26,三者占总值的73.45%。由此可见,元阳梯田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拔高度、到水系距离、地面坡向3类地形因子的影响,其因子曲线表明梯田分布与地形因子间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8.
李玉松  黄博  耿顺高 《江苏地质》2016,40(2):213-219
也金嘎波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上。该矿是在区域化探发现Au、As、A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的基础上,通过矿点检查、异常查证和地质普查等工作新发现的、具较大规模的热液型金矿床。Au元素为区域、矿区成矿指示元素,伴生元素有W、As、Sb、Ag、Bi、Pb、Hg、Mo等。金矿体受构造—岩浆岩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该金矿床的发现对在高寒山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新的金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高月  卞建民  宋超  丛璐 《水文》2016,36(2):35-40
大气降水是抚松县矿泉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探究其变化规律及极值概率对泉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持续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首先利用1960~2013年的降水资料和1981~2008年部分泉流量观测数据,对抚松县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和不同年代降水量均值变化进行降水特征分析;之后,运用皮尔逊Ⅲ型模型分析最大年降水量的概率分布;接着,利用1981年7月~2008年11月期间降水量和部分泉的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分析法对二者周期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交叉小波变换法对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和泉流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的54间,研究区内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变差系数为1.017×10-17,降水稳定,未发生异常变化。降水量和泉流量均存在约11个月的主震荡周期,二者属于同相位(即泉流量对降水量的变化产生即刻反应),降水量作为本区矿泉水补给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矿泉水资源得到有效补给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0.
程俊  石卫刚  翟杰  李海波  刘江华 《地质通报》2016,35(9):1472-1478
综合露头剖面、砂岩碎屑组分、地球化学、阴极发光等资料的研究,对西藏白朗地区南部三叠系沉积环境及物源开展了研究。该区三叠纪地层以灰黑色泥岩、浅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色灰岩为主,沉积背景为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的浅海-半深海环境。碎屑岩及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反映,物源总体来自克拉通内部。阴极发光结果表明,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次为火成岩成因。综合判定,研究区该套地层为下—中三叠统吕村组和上三叠统涅如组,物源区来自南部高喜马拉雅基底杂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