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838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1689篇
地质学   1783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3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vestigation on the Oscillating Buoy Wave Power Devi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  Yongling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1):141-149
An oscillating buoy wave power device (OD) is a device extracting wave power by an oscillating buoy. Being excited by waves, the buoy heaves up and down to convert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ity by means of a mechanical or hydraulic device. Compared with an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OWC) wave power device, the OD has the same capture vvidth ratio as the OWC does, but much higher secondary convers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chamber of the OWC, which is the most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part to be buil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 OD, so it is easier to construct an OD.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calculation is conducted for an optimal design of the OD firstly, then a model of the device is built and, a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in a wave t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WC and that the OD is a promising wave power device.  相似文献   
992.
Determination of source parameters of small earthquakes from amplitude ratios of and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h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is skew to the earthquakes.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of the seismic network was to one side of the 17 earthquakes chosen from among 39 earthquakes in the east part of Guangdong and south part of Fujiang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ve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chosen earthquakes and the experiments of artificial data were done. Excellent results were also presented in various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by using the method. As to the 39 smal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in east Guangdong and south Fujian Province from 1982 to 1986, the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Most of the fault planes of the earthquakes apear to be steep. Most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 stressesP and tensile stressesT are nearly horizontal, concentrating in the WNW-ESE direct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a,13, 420–429, 1991.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饱和海积黏土在均匀与不均匀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循环特性,利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进行了一系列不排水试验,在相同的初始固结状态下,对试样施加不同最大偏应力qmax、最小偏应力qmin的圆形及螺旋形应力路径的轴—扭联合循环载荷。分析了在考虑主应力轴旋转时,这两种不同应力路径的循环应力比RCS与动应力比δ=qmim/qmax对循环加载期间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CSδ的增大均能提升黏土在波浪荷载下的孔压、轴向应变、双幅剪切应变及其速率,同时也能使土体轴向回弹模量与动剪切模量的衰减更严重,且δ的作用效果会随RCS的增大而增大。当RCS≤0.05时,土体在循环期间保持为“弹性安定或塑性安定”状态;而当RCS≥0.06时,土体会处于“疲劳破坏”或“塑性蠕变”状态,其具体形式由RCSδ共同决定。土体在循环过程中的轴向回弹模量与动剪切模量近似呈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994.
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多层钢框架连续倒塌由于初始破坏引起的动力效应,本文采用集中塑性铰杆模型,以需求能力比(DCR)为参数,利用瞬时加载法对一榀多层平面钢框架和一个多层空间钢框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CR的增大,各柱列沿竖向动力放大效应基本不变;当DCR≤0.5时,随着DCR的增大,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基本不变,且一般情况下含失效构件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最显著;当DCR>0.5时,含失效构件的柱列动力放大效应随着DCR的增大而增大,其余柱列动力放大效应随着DCR的增大而减小或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95.
中国降水量序列均一性分析方法及数据集更新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国家级地面气象站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选取一定空间范围内相关性、数据完整性均较好的邻近站降水资料,构建参考序列,结合标准正态检验和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2342个台站年、月降水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采用相关系数权重平均方法和一阶差分方法相结合得到参考序列,以降低因计算方法和邻近站序列长度不一致等引起的参考序列不确定性。最终结果显示:98个台站降水序列存在断点,仅占总站数的4.2%。采用比值法订正上述非均一性的降水序列,订正后的序列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台站降水量变化趋势(1960-2009年)异常的问题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96.
常规的三轴试验通常无法真实模拟实际工程中土体所受的应力状态,因而就不能准确地评价土体的变形特性,尤其是中主应力对土体变形的影响。通过对原有的DTC-199型周期扭转荷载三轴仪进行简单的改造,可进行中主应力对压实黄土动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中主应力的大小σ2通过中主应力系数b(b=(σ2-σ3)/(σ1-σ3))来反映,在其它固结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初始中主应力系数b对压实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b的增大,动剪切模量有减小的趋势,最大剪应力也逐渐减小;b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基本没有影响。初始中主应力系数b对压实黄土的阻尼比λ基本没有影响,在λ-lgγd的半对数坐标图中,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滩浅海两栖地区油气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海陆两栖地区地震勘探激发、接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造炸药震源的装药结构和起爆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激发震源,提高了激发信号的品质,减小了与气枪震源之闻的信号差异;在接收技术上,研制了新型压电检波器以代替常规的沼泽机电检波器,提高了接收地震信号的频率,实现了水陆相同感应机理的检波器同时接收地震信号,消除了两种不同检波器造成的信号差异;通过对两种新技术的试验分析,认为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促进了海陆两栖地区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南京市矿山尾矿利用现状及加快尾矿利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矿业开发规模的加大,大量尾矿的露天堆存,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尾矿利用是充分利用资源和消除尾矿对环境的危害的重要途径,对此 有充分认识,南京尾矿库存总量约2500万t,每年新增尾矿量50万t,尾矿的利用程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就加快南京市尾矿利用步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在巴楚地区露头高频层序研究及塔中地区钻测井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塔中162井和塔中43井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进行了滤波处理、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小波时频分析以及调谐处理,识别出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的高频旋回。结果表明:斜度(黄赤交角)旋回最为明显,周期为37.0 ka,是以向上变浅为主的六级米级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主旋回平均厚度在台地边缘相带的塔中162井及塔中43井中分别为4.55 m及3.97 m,在巴楚地区半局限-开阔台地相带中为2~4 m;95 ka的短偏心率周期是形成五级准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大致代表四级准层序组形成时限的413 ka长偏心率周期在地层记录中表现并不明显。据高频层序叠置关系分析及平均主旋回个数初步估算,塔中-巴楚地区下奥陶统鹰山组层序OSQ2的形成时限大约为4.92 Ma,塔中43井鹰山组层序OSQ2受后期构造隆升而被剥蚀约192  m。结合四级层序(准层序组)发育时限(413 ka)及其叠置关系,以及与其调谐的小波变换曲线特征,初步将塔中-巴楚地区鹰山组层序OSQ2划分出12个准层序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ln(Th/K)曲线包含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信息,是反映气候变化生成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层序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液化自由场地震响应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成顺  豆鹏飞  杜修力  陈苏  韩俊艳 《岩土力学》2019,40(10):3767-3777
开展了含上部黏土层、饱和砂土层、密实砂土层的可液化自由场地在水平地震动激励下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地震动激励时饱和砂土液化后场地加速度、位移、孔压比时空响应等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震激励时,场地动力反应较小,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不断放大,各深度处孔压比均较小,模型地基整体处于弹性反应阶段;0.3g汶川地震卧龙台地震记录输入时,孔压积累迅速,可液化土体最上部土层孔压比达到1,饱和土体液化,模型地基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反应特征,加速度反应在饱和砂土层中未有明显放大,土体卓越周期对应的反应加速度自下而上有不断增大趋势。该研究是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大型振动台系列试验中可液化自由场动力反应部分,可供今后做对比分析和验证数值模拟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