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8篇
  免费   1467篇
  国内免费   3438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936篇
地质学   9779篇
海洋学   34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76篇
自然地理   31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407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秦岭侵入岩带中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晋宁旋回的中晚期阶段。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B型俯冲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而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阶段。据此,该侵入岩带揭示了北秦岭褶皱带在晋宁旋回中晚期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2.
分布于济南东部六山圈—大有一带的侵入岩,为燕山早期同一岩浆热事件多次侵入形成的杂岩体,依其形成顺序可划分为山张庄、西杜、大有、赵家鹊山四个单元,归并为埠村超单元。该超单元的形成与幔源基性岩浆上侵及同源岩浆分异产生的中偏基性—中性岩浆多次侵入有关,属热气球式膨胀与火山口塌陷复合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53.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发育广泛,但含油气性横向变化较大,失利井较多,勘探风险大,了解火山岩潜山储层内部裂隙发育程度及规律可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中生界安山岩,开展不同构造环境下岩石微裂隙发育程度实验,分析安山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微裂隙发育规模、频率以及微裂隙空间分布,探讨张性和压性构造应力环境下中生界火山岩微裂隙发育能力及空间展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安山岩在压性和张性环境下均有微裂隙发育;安山岩在较低的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大量微裂隙,微裂隙发育规模不随应力增大而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安山岩本身含有大量先存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受较小的应力后“再活化”产生微裂隙;结合渤中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安山岩经历了燕山早期北东向压扭、中期伸展, 燕山晚期右旋压扭及喜山期伸展,导致其内部裂隙较为发育,其运储能力提升,具备成为优质储层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4.
四川渠县三叠系膏盐产于碳酸盐岩中,二者交互沉积,具明显的旋回性。根据岩性组合、生物组合、沉积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碳酸盐岩形成于潮下至潮上的各种环境,而膏盐则主要沉积于潮上带的浅水盆地和大陆盐湖。  相似文献   
55.
波尼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其含油气系统及主要勘探层系不明。采用类比分析方法,通过对周边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相似盆地的烃源岩、储层特征及含油气系统分析,进一步推测波尼盆地发育始新统潮坪-潟湖相烃源岩,品质较好,为Ⅱ—Ⅲ型干酪根,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该盆地共发育3套潜在储盖组合,最主要为中、上中新统—上新统Tacipi组生物礁储层及上新统区域性海相泥岩储盖组合,油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6.
基于中国第28、29和31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的CTD数据,利用Thorpe尺度方法计算了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湍动能耗散率,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并对当地的水团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及其附近海域中,前两个航次观测中次表层湍动能耗散率强度在陆架坡折区域达到最大.在水团分布方面,在第28和29航次中均观测到了变性绕极深层...  相似文献   
57.
孔隙流体对岩体变形局部化的影响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首先叙述了孔隙流体对固体变形局部化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并利用三维连续体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模拟了孔隙压力对岩体变形局部化应变场(剪切带)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隙压力对变形局部化应变场有较大影响,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剪切带趋于不明显,岩体试件倾向于发生拉伸破坏。   相似文献   
58.
Following Early Cretaceous nappe stacking, the Eastern Alps were affected by late-orogenic extension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is range, a Late Cretaceous detachment separates a very low- to low-grade metamorphic cover (Graz Paleozoic Nappe Complex, GPNC) above a low- to high-grade metamorphic basement. Synchronously, the Kainach Gosau Basin (KGB) collapsed and subsided on top of the section.Metamorphism of organic material within this sec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data and Raman spectra of extracted carbonaceous material.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GPNC, vitrinite reflectance indicates a decrease in organic maturity towards the stratigraphic youngest unit.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GPNC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ureole of elevated vitrinite reflectance values and Raman R2 ratios that parallels the margins of the GPNC. Vitrinite reflectance in the KGB shows a steep coalification gradient and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towards the western basin margin. The observed stratigraphic trend in the southern GPNC is a result of deep Paleozoic to Early Cretaceous burial. This maturity pattern was overprinted along the margins by advective heat and convective fluids during Late Cretaceous to Paleogene exhumation of basement rocks.During shearing, the fault zone was heated up to ca. 500 °C. This overprint is explained by a two-dimensional thermal model with a ramp-flat fault geometry and a slip rate of 1 to 1.5 cm/year during 5 Ma fault movement. The collapse basin above the detachment subsided in a thermal regime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relaxing isotherms.  相似文献   
59.
通过滕县煤田(南部)泉上煤矿井下实际揭露及钻孔资料,分析研究了十下灰岩、奥灰富水性特征及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对太原组16,17煤层开采的影响,认为在开采16煤层时,必须遵循“深部疏水降压,浅部采煤”的方针;在开采17煤层时,正常情况下不会受到奥灰水的威协;在井巷开拓过程中必须慎重对待十二灰,应先查明十二灰与奥灰的关系,防止奥灰底鼓水危害。  相似文献   
60.
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酸盐岩风化吸收的大气CO2主要以HCO3 -形式连续地经由河流从大陆输送到海洋,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目前主要河流流域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估算存在不确定性,分布格局尚不清晰。基于GEMS-GLORI全球河流数据库提供的全球10万km 2以上主要河流流域多年平均监测数据,利用水化学径流法估算出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43±0.15 Pg CO2 yr -1,平均CO2吸收通量为7.93±2.8 t km -2 yr -1。CO2吸收通量在不同气候带下差异显著,热带和暖温带CO2年吸收速率占全球主要河流流域年吸收速率的62.95%。冷温带CO2年吸收速率占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的33.05%,仅次于热带地区。本文划分出全球CO2吸收通量的9个关键带,关键带的交汇处CO2吸收通量较高。喀斯特出露流域碳酸盐岩对CO2吸收通量的均值为8.50 t km -2 yr -1,约为非喀斯特流域的3倍。全球喀斯特出露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及碳收支平衡估算研究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