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fens of fluvial valleys is often related to a low terrigenous matter delivery and to pala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ducing low mechanical erosion. These assumptions come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ents in organic (MO) and mineral (MM) matters in sediments, expressed in percents, and then exactly anticorrelated. Calculation of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of MO (TaMO) and MM (TaMM), expressed in g?m?2?yr?1, shows that TaMO and TaMM generally are not anticorrelated and that high values of TaMO and TaMM could appear simultaneously. That expression of MO and MM accumul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cise the climatic and human impact on sedimentation. To cite this article: J.-J. Macaire et al., C. R. Geoscience 337 (2005).  相似文献   
22.
23.
气象风险源的社会关注度风险等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社会公众对气象风险关注等级程度以及对应等级的关注人数,综合应用模糊数学和多项式拟合方法,以西安市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与当地公众生活关系密切的5类高影响天气事件,即:高温、雷暴、大到暴雨、中雨和小雨,作为潜在气象风险源,综合应用12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拨打次数和气象信息,计算出气象风险超越概率,通过对其4次多项式的拟合和求解,定量计算了一般、中、高三等级的气象风险关注度以及对应等级的关注人数.这有利于政府决策者及社会公众在响应气象风险时有较为定量的判断.  相似文献   
24.
中国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蕾  吕厚荃  王良宇  杨冰韵 《地理学报》2016,71(9):1494-1508
基于中国15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全国和12个气候区域0~50 cm逐层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规律,采用趋势分析和Cramér-von Mises(CVM)方法探究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性。结果表明:西南、江淮、东北、江南、江汉、黄淮和华南地区各层土壤湿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内蒙古地区最低;随着深度增加,西南地区土壤湿度增加最明显,仅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减小。不同区域0~50 cm各层土壤湿度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并具有阶段性特征,大部地区深层土壤湿度高于浅层;总体上,新疆、华南、华北、青藏高原、东北、黄淮地区1981-2010年土壤湿度减小趋势显著,其中新疆地区减小最为明显。除江淮地区外,各区域土壤湿度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突变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90年代后期两个时间段。  相似文献   
25.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阴极发光呈暗红色光。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较低的Fe、Mn值,平均值分别为447×10~(-6)和62×10~(-6),较高的K、Na值,平均值分别为517×10-6和252×10~(-6),以及中等含量的Sr元素值,平均值为155×10~(-6)。δ~(13)C值平均为-0.617‰,δ~(18)O值平均为-7.6‰,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海源流体特征。白云石的"雾心"和"亮边"结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认为是在相同成岩环境的不同成岩阶段形成,其中"雾心"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而"亮边"是在深埋藏环境下对早期白云石的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26.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是新疆开展抗震安居(安居富民)房建设以来首次产生较大规模成灾破坏震例,以震区抗震房不同结构类型破坏程度和抽样调查数据确定震区抗震房Ⅵ度区和Ⅶ度区的破坏比,与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相似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比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7.
2009年10月在西安召开第八届国际冻土工程会议, 就冻土地区工程设计与建设、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害防治、冻土物理力学特性、 模型发展及其应用、寒区气候、环境及冷生变化、多年冻土水文学、寒区水资源和土地应用等主要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报告了近年来冻土工程与环境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从冻土工程设计、施工和评价、普通冻土研究、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冻土模型发展及应用、 气候变化及冰冻圈环境等方面对该次会议交流的成果进行了总结. 与会研究者认为今后的研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工程措施机理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寒区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以及环境变化与冻土工程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28.
准中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滩坝及风暴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准噶尔盆地中部(简称准中)4区块侏罗系岩心观察的基础上,考虑粒度分析、薄片镜下观察及古气候恢复成果,认为该区头屯河组沉积时期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以典型风暴沉积构造的识别为基础,提出一种与滩坝相伴生出现的新的风暴岩类型——滨浅湖风暴岩,并建立理想垂向序列模型,自下至上依次为:递变、块状层段(Sa),平行层段、冲洗交错层段(Sb),波状层段(Sc);断续纹层段(Sd)和滨浅湖泥岩段(Se).该类风暴岩发育在正常浪基面之上的滨浅湖地区,与半深湖风暴岩相比,更易遭受后期波浪改造而难以完整保存;因其发育的平面位置不同,滨浅湖风暴岩序列顶底的沉积物可以是氧化色调的滨浅湖泥坪沉积物或是正常的滨浅湖滩坝沉积物.滨浅湖风暴岩的提出完善了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为研究区古地理、古气候特征的恢复提供线索,为滩坝的成因和沉积环境研究提供思路,对准噶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岩溶研究进展与重要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十一五”期间,国际岩溶中心在我国桂林成立,岩溶研究在理论上与实践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理论上,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现代自动化测试手段发展了岩溶动力学;新的学科生长点岩溶生态学不但揭示了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土壤质量变化与某些土壤营养元素形态的初步规律,而且选育了大量适合岩溶地区的名特优植物物种;全球变化研究探讨了岩溶水循环中溶解无机碳形式对全球碳汇的贡献,从多种气候替代指标深化了洞穴石笋的古环境记录研究;用新技术探索了岩溶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用上,形成的西南岩溶水、石漠化和水土流失调查区域性资料在国家目标和干旱找水重大社会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岩溶地区油气勘察形成典型地质模式,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岩溶塌陷监测与预警新技术成功用于工程建设区塌陷的防治。   相似文献   
30.
Concentrations of halogens (fluorine, chlorine, bromine and iodine) were determined in six geochem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BHVO‐2, GS‐N, JG‐1, JR‐1, JB‐1b, JB‐2). Halogens were first extracted from powdered samples using a pyrohydrolysis technique, then hydrolysis solutions were analys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for F and Cl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for Br and I. The detection limits in solutions were 100 μg l?1 for both F and Cl and 10 ng l?1 for Br and I. Considering the extraction procedure, performed on a maximum of 500 mg of sample and producing 100 ml of pyrohydrolysis solution, detection limits in rock samples were 20 mg kg?1 for F and Cl and 2 μg kg?1 for Br and I. The mean analytical errors on the studied composition ranges were estimated at 10 mg kg?1 for F and Cl, 100 μg kg?1 for Br and 25 μg kg?1 for I. The concentration values, based on repeated (generally > 10) sample analysi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generally with published values and narrowed the mean dispersion around mean values. Large dispersion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samples heterogeneity and contaminations during sample preparation. Basaltic RMs were found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studies of halogen compositions than differentiated rock material, especially granites – the powders of which were heterogeneous in halogens at the 500 mg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