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87篇
  免费   10066篇
  国内免费   7053篇
测绘学   3690篇
大气科学   4844篇
地球物理   6472篇
地质学   22479篇
海洋学   4844篇
天文学   3729篇
综合类   2569篇
自然地理   5679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928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1513篇
  2021年   1680篇
  2020年   1573篇
  2019年   1791篇
  2018年   1303篇
  2017年   1536篇
  2016年   1554篇
  2015年   1704篇
  2014年   2142篇
  2013年   2145篇
  2012年   2329篇
  2011年   2374篇
  2010年   2084篇
  2009年   2604篇
  2008年   2530篇
  2007年   2609篇
  2006年   2535篇
  2005年   2398篇
  2004年   2076篇
  2003年   1974篇
  2002年   1734篇
  2001年   1521篇
  2000年   1529篇
  1999年   1322篇
  1998年   1162篇
  1997年   836篇
  1996年   712篇
  1995年   622篇
  1994年   583篇
  1993年   484篇
  1992年   342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8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应急救援事件处置等缺乏统一的陆海高程基准等难题,本文首先利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764项重力数据和8项GNSS水准数据,应用第二类Helmert凝聚法,反演得到广西北部湾海域及沿大陆海岸线向内陆延伸约15 000 km^(2)区域内置信度较高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然后参考重力场选取EIGEN6C4模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对比8项GNSS水准资料,其精度达2.2 cm;最后采用球冠调和分析方法,将2′×2′格网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提高至1.6 cm,并将陆地高程基准传递到广西北部湾海域及其海岛上,实现该区域陆海高程基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42.
基于粗糙集的K--均值聚类算法在遥感影像分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粗糙集理论和K——均值聚类算法,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粗糙聚类分割方法。根据遥感影像中特征属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的等价关系。求出K——均值聚类所需要的初始类的个数和均值。然后采用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随机选取聚类的中心点和个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43.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分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共享分类是制定数据共享政策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 提出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分类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探讨建立以数据共享分类为核心的 国土资源数据分类体系,以期为全面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pply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determine land quality for agriculture purpose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echnique. In this study, various thematic layers were used lik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il texture, soil depth, soil pH, soil P, soil K, geomorphology, run-off potential, slope and land use/land cover to assess the land quality index of the study area for the agriculture purpose which were generated in the RS and GIS environment. The study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zones, viz. high quality, moderately quality, marginally quality and low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ir suitability of land quality for agriculture purpose. It was found that about 39.09, 31.24, 20.41 and 9.26% of the study area falls under high quality zone, moderately quality, marginally quality and low quality zone, respectively,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  相似文献   
945.
苏长春 《四川测绘》2009,32(1):43-45
针对航测遥感网络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本文不仅提出了常用的网络生产安全解决措施,而且指出了使用航测遥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应当注意的问题和数据备份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46.
西北干旱区夏半年深厚的混合层与干旱气候形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北干旱区大气混合层(ML)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干旱气候形成的影响,我们利用张掖和民勤站夏季及相关月的实测探空资料及T-log P图解法,首先计算了该两地逐日ML厚度,然后分析并讨论了它的时空间变化特征、与干湿天气气候的关系,以及夏半年的深厚ML,对加剧当地干旱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西中东部ML厚度的年变化及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最浅薄,夏半年深厚(特别是5、6月),4月及10月分别是ML急剧增厚及变薄的过渡期;同时,更靠近西北干旱区中心的河西西部及北部的ML更深厚.(2)夏季干(湿)天气通过加强(减弱)地气间的感热交换和干对流,而明显影响当地的ML厚度.平均而言,以高温日最深厚,千日次之,小雨日再次之,而中强雨日最浅薄.千年夏季的ML厚度平均比湿年的对应值增厚300 m左右.夏季典型千日的ML厚度比雨日厚3000 m,典型干日的ML厚度昼宿变化不大.(3)反过来夏半年深厚的ML也通过增加雨滴蒸发损耗,减少了干旱区的降水,加剧了当地干旱的程度,因此夏半年深厚的ML也是形成干旱气候背景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7.
侯依玲  陈葆德 《高原气象》2009,28(6):1478-1484
选用华东及周围地区157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5年6~8月逐日最高、 最低气温资料, 利用分段线性突变检验、 EOF分解等方法, 分析了我国华东地区最高, 最低气温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高温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 长江以北夏季气温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最高气温分布具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 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 最低气温更多表现出局地变化特征; 华东夏季最高、 最低气温分布形态较为类似, 有“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两种, 1980年是夏季气温的一个突变点。1980年以前, 最高、 最低气温都呈下降趋势; 1980年以后则呈升温趋势; 最高气温的演变以“高温-低温-高温”的年代际振荡为主, 极端高温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段: 第一次在1960-1965年之间; 第二次在2000年以后, 而极端最低气温以升温趋势为主。  相似文献   
948.
介绍广西气象远程视频电视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设计、功能简介及具体应用。该系统利用当今先进的动态视频编解码技术并通过广西气象部门新建SDH数字电路宽带网络平台实现了区内不同地理位置各市气象局与区局面对面交流的全新模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天气会商、行政会议及教学培训,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9.
The work describes an intensive study of storm sudden commencement (SSC) impulses in horizontal (H), eastward (Y) and vertical (Z) fields at four Indian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between 1958–1992. The midday maximum of δH has been shown to exist even at the low-latitude station Alibag which is outside the equatorial electrojet belt, suggesting that SSC is associated with an eastward electric field at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s. The impulses in Y field are shown to be linearly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δH at Annamalainagar and Alibag. The average SC disturbance vector is shown to be about 10–20°W of the geomagnetic meridian. The local time variation of the angle is more westerly during dusk hours in summer and around dawn in the winter months. This clearly suggests an effect of the orientation of shock front plane of the solar plasma with respect to the geomagnetic meridian. The δZ at δC have a positive impulse as in δH. The ratio of δZ/δH are abnormally large exceeding 1.0 in most of the cases at Trivandrum. The latitudinal variation of δZ shows a tendency towards a minimum over the equator during the nighttime hours. These effects are explained as (1) resulting from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due to the equatorial electrojet current in the subsurface conducting layers between India and Sri Lanka, due to channelling of ocean currents through the Palk Strait and (2) du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induced currents over extended latitude zones towards the conducting graben between India and Sri Lanka just south of Trivandrum.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