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韩佳兵  柳蓉  刘招君  张坤 《世界地质》2018,37(4):1177-1186
通过岩芯观察、岩石薄片粒度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9段识别出了浊积岩,并揭示了其垂向上典型鲍马序列组合及沉积特征。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段的油页岩、富有机质泥岩等样本进行TOC、热解测试,分析了该段浊积岩特征及对有机质富集的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半深湖--深湖区油页岩、泥岩干酪根类型以Ⅱ1型为主,浊积岩上下层位的泥岩、泥页岩、粉砂质泥岩等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Ⅲ型和Ⅱ2型。长9段浊积岩对含油页岩段的有机质富集具有一定影响,浊积岩AB及ABC序列对底部沉积的泥岩、泥页岩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其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浊积岩DE序列对底部沉积的泥岩、泥页岩有机质含量影响相对较小,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2.
The Chang'E-1 and Chang'E-2 missions hav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 huge amount of ltmar scientific data, through the seven onboard instruments including a CCD stereo camera, a laser altimeter, an interference imag- ing spectrometer, an X-ray spectrometer, a microwave radiometer, a high-energy particle detector and a solar-wind ion detector. Most of the Chang'E data are now publicly available to the science community, and this article serves as an official guide on how these data are classified and organized, and how they can be retrieved from http://159.226.88.59:7779/CE1OutENGWeb/. This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detailed specifications of various instru- ments and gives examples of research progress made based on these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73.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 W 区块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成岩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颗粒分选性较好,胶结类型以接触式-孔隙式为主,少量镶嵌式胶结。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溶蚀粒间孔隙为主。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复杂,成岩现象丰富,对储集层物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4.
本文借助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物性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的形成机制为解剖对象,通过对砂岩埋藏前组成、化学成岩作用和物理成岩作用的相对重要性、自生矿物组成、孔隙构成、物性与孔隙结构等研究,明确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研究,选择骨架颗粒构成、自生矿物组成、物性、孔隙构成以及粒间体积等有关的15个成岩相定量评价参数,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进行成岩相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经历了较强的物理成岩作用和较弱的化学成岩作用,原生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方解石的胶结作用;② 成岩相定量评价表明,弱胶结、强压实成岩相以及强方解石胶结、中-强压实成岩相的储层质量均较差,受北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胶结、弱-中等压实成岩相具有较好的储层质量,建议作为今后的优选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75.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姬塬油田胡1 54井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体物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4+5为典型的低孔、特低孔-起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的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  相似文献   
7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不同地区其勘探成果和油藏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分析其原因,对长8油层组油藏的油源、成藏期古物性特征、毛细管力、浮力和过剩压力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过剩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力、源储压差能够克服相应储层的毛细管力从而运移成藏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姬塬、陇东和陕北三个地区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特征、物性及运移通道的特征,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具体表现为,姬塬地区的双向排烃、复合成藏模式:即长7段优质烃源岩异常发育,生烃增压作用强烈,使得生成的烃类流体在过剩压力的驱动下向上覆的长6-长4+5地层和下伏的长8地层中双向排烃,在多层系富集成藏;陇东地区的上生下储、下部成藏模式:长7烃源岩发育,存在较高过剩压力,下伏的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明显的要优于上覆的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利于烃类大规模向下运移,在长8聚集成藏;陕北地区的侧向运移、上部成藏模式:长7段烃源岩在该区不发育,且上覆长6储层物性远优于下伏长8储层物性,烃类优先在长6成藏,长8油藏规模有限。这三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以长7为主要烃源岩的油藏的主要成藏机理,三者在油气分布规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9段为长7段之外另一套富含页岩气层段,然而其资源潜力长期未被重视。通过黄探1井的钻探在长9段发现了高含气量的页岩层段,初步证实了其资源潜力。本文利用黄探1井钻探成果并结合大量邻区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9段泥页岩发育特点、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成熟度、岩矿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对其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总体认为:长9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相发育,为油页岩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沉积条件;长9段总有机碳(TOC)平均质量分数3.98%,有机质丰度高,以偏腐殖Ⅱ2型混合有机质为主,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页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均较低,成岩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体积分数较高。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9段页岩气平均含气量高达2.92 m3/t,是鄂尔多斯盆地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78.
生态保护的成本是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一般由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构成。本文以羌塘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那曲地区为例,采用恢复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对牧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进行了核算。研究过程中,借用中国草地承载力评估中的标准羊单位,把草地生态系统、草食性野生动物和价值评估有机地联系起来,为草原地区野生动物保护的生态补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估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牧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本是每年5.69亿元,其中直接成本是1.19亿元,机会成本是4.5亿元,机会成本占总成本的79%。机会成本是由于草食性野生动物的啃食与踩踏导致草场必须禁牧致使牧民放弃的经济收入。显然,羌塘自然保护区草食性野生动物对草场的损害构成了生态补偿的主体。如果按照那曲地区中度以上退化草地的面积计算,则牧民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面积成本是每年57元,按照那曲地区人口计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人均成本是每年1482元。这一结果并不等于生态补偿标准,但可以作为补偿标准的低限。  相似文献   
79.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岩矿资料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环县地区延长组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西部。进一步的地震相研究表明,该三角洲沉积体系在虎洞一带分为两支,一支沿环县-樊家川一线呈东西方向展布,另一支顺洪德方向呈北东向延展,并在耿湾-罗卜塬附近与东北物源体系的安边三角洲交汇。  相似文献   
80.
采用显微荧光技术以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储层油气埋藏史及地热史演化过程模拟,确定了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期次.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油气主要经历了一期油气充注,只有峰2井存在较弱的二期油气充注;该油层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晚期的早、中白垩世(130~10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