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20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41.
分离草虾杆状病毒包涵体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丰  林斌 《台湾海峡》1995,14(1):80-82
本文报道了一种纯化草虾杆状病毒(MBV)包涵体的方法。取出受MBV感染的虾肝胰组织,在TESP溶液中(50mmol/dm^3Tris-HC1 pH8.0,50mmol/dm^3EDTA,0.1mol/dm^3NaC1,0.5mmol/dm^3PMSF)破碎,差速离心,再经30%~70%蔗糖浓度梯度高速离心,可得到含包涵体的区带。电镜下观察到较纯的包涵体,经蛋白酶K降解后,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清晰的DNA区带。  相似文献   
342.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铁辉  李军 《海洋与湖沼》1997,28(1):1-6,T001
于1994年5月-1995年7月,根据已克隆的草鱼出现血病病毒GCHV-861株cDNA的部分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PCR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GCHV-861GCHV-873两病毒株的dsR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两对引物仅能特异地检测了GCHV-861病毒株核素的存在,而不能对GCHV-873病毒株的核酸进行特异扩增,该方法是最小可检测出0.1pg纯化的GCHV-861病毒dsRNA,采用  相似文献   
343.
采用抗凡纳滨对虾大颗粒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症病毒(WSSV)后血细胞中大颗粒细胞的变化。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大颗粒细胞的细胞质较正常细胞的多;从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的第1天至第3天,大颗粒细胞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同时,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也增加较大:第1天为15.2%,第2天为18%,第3天增大到45.9%,而后大颗粒细胞的比例稍有下降,到第8天下降到43.3%,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虾的大颗粒细胞比例为15.2%)。  相似文献   
344.
对虾病毒病害综合防治系统工程操作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5.
刘波  俞志明 《海洋科学》2003,27(8):72-76
在27℃,pH8.0,盐度33条件下,用套式PCR方法和王证点杂交方法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体内潜伏性感染WSSV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健康日本对虾注射不同稀释倍数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粗提液,死亡率统计显示注射10^4,10^6倍稀释液组的日本对虾死亡率明显低于10,10^2,10^3倍组,结合套式PCR方法和斑点杂交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仅10,10^2倍稀释液组斑点杂交和一步PCR结果呈阳性;10^3,10^4,10^6倍稀释液组经二步PCR检测为阳性、斑点杂交呈阴性,该结果为建立或界定WSSV在日本对虾体内的潜伏性感染提供了方法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6.
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年9月-1993年底,利用在青岛市沙子口对虾养殖场采采的中国对虾病虾肝胰腺样品,采用一种改进的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原先称之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一种对虾病毒进行纯化。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病毒核酸用不同核酸酶处理并结合电泳等方法,对病毒的基本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作鉴定,结果表明,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良好的病毒纯化效果;纯化后的病毒颗粒显示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相似文献   
347.
云纹石斑鱼淋巴囊肿病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永嘉 《海洋学报》1992,14(6):97-102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对海水网箱养殖患淋巴囊肿病的云纹石斑鱼(Epinethelus moara)进行了研究.分别观察了其囊肿物、皮肤、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肠管等器官.光镜下,可见囊肿物主要由巨大的囊肿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包涵体和空泡;肝脏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并有胞质嗜碱性小体出现;脾脏内白细胞滞留;肾小管变性、萎缩、坏死并形成大面积无肾小管区;心肌炎和心外膜炎等病理变化.电镜下,可见囊肿细胞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散布于核周区域;病毒颗粒切面多呈6角形,核衣壳外大部分还具有一中等电子密度的囊膜,衣壳由3层构成,核髓有明暗相间的区带.本文还对该病与国外报道有差异的问题、病毒的形态和病鱼慢性死亡的病理学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8.
对虾病毒性疾病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燏  郑莲 《台湾海峡》2001,20(3):396-404
本文从病因病理,人工感染,检测与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疾病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对虾病毒性疾病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49.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50.
对福建省连江县养殖对虾的虾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及流行过程中水环境化学、浮游植物、微生物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对虾疾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以及病原与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对虾种类发病症状基本一致,典型症状为甲壳白斑,甲壳下水肿。该疾病的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病前期(1-7d);发病中期(持续时间约10—15d);发病晚期(对虾暴发性死亡时间仅为2—5d)。该流行病是杆状病毒引起并发细菌性传染病,可借海水和病虾尸体为媒介,通过消化道和体表面在不同种虾体间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