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7篇
  免费   2309篇
  国内免费   5437篇
测绘学   421篇
大气科学   743篇
地球物理   1102篇
地质学   12350篇
海洋学   1062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529篇
自然地理   732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76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689篇
  2007年   715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591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525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201.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03,58(3):477-478
地理学究竟是什么?地理学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认识做了什么?地理学还将做什么?对这些作为一个地理学者时怀萦念、也是公众所关注的问题,虽然国际上不断有经典文献加以总结,但业外似乎很少有人知道,甚至业内也大有不得要领者。近几十年来,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地理学也老树新花,以往的经典文献已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更为要紧的是,如果说“地理盲”在过去的时代尚能混下去,那么在全球化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地要落伍、做蠢事还浑然不觉。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新思考,不仅地理学界自身责无旁贷,而且也应该让公众知晓。美国科学院1997年出版的R…  相似文献   
202.
汾河口傍河水源地激发补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构成和补给特性。利用野外试验与室内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分析汾河口傍河水源地可采水资源量,数值模型刻画黄河实际摆动边界,考虑潜水延迟给水和极端干旱气候条件等多种方案;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追踪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河水激发补给过程和补给强度。研究表明,在渗透性较好的常年性河流旁建立的水源地,具有抵御极端气象、水文环境以丰补歉的能力,枯水年动用的含水层储存量。丰水年恢复性强。  相似文献   
203.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04.
徐启东  李建威 《矿床地质》2003,22(4):365-376
滇西兰坪盆地北部发育了一类受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浅成热液Cu—Ag—Pb-Zn矿化,形成了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及金满、科登涧等大-中型矿床和矿点,并存在矿化分带。文章利用这些矿化脉体的流体包裹体和热液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资料,研究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成分体系,盐度ω(NaCleq)为2%~11%,形成温度为170~300℃,形成于1.8~3.8km深度内,这些相似性说明这类矿化的发生具有相似的流体性质和沉淀机制。热液方解石在δ^13C-δ^18O图解中呈近水平线展布的型式,指示流体源自地壳浅部的地下水系统,与海相灰岩等围岩作用形成了溶解碳以[HCO3^]-为主的成矿流体,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成矿流体沉淀的主要机理。从西到东,流体包裹体的盐度-温度由高到低变化与矿化分带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中带→锋带相配套,显示重力驱动流动可能是主要的流体流动机制。成矿流体在不同构造部位流动的通畅及流体.岩石系统的封闭-开放程度等流体流动性质与矿化发生的强度和规模有关,兰坪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中带的流体通畅地流动及沉淀时处于相对开放状态,有利于该区形成较大规模的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205.
油气化探中甲烷碳同位素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在地表油气化探实践当中甲烷碳同位素对地表土壤烃气成因判别的有效性,但有时也会遇到判断错误的情况。通过对应用实例的分析,指出因忽略了土壤中异常甲烷是一种混合成因甲烷,从而导致判断失误。为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同时选送数量相当的背景土壤样品和异常样品进行甲烷同位素测定,然后通过教学方法计算出真实反映来源于油气藏中的甲烷的碳同位素值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206.
女山单斜辉石巨晶锂同位素组成的离子探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无论是不同样品之间还是同一样品内部,锂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δ7Li=(+8.0±2.7)‰,明显高于MORB值(+1.5‰~+5.1‰)。巨晶的锂同位素组成直接继承自地幔源区,高δ7Li的特征暗示源区受到过俯冲海洋板块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结合Sr Nd同位素的资料来看,交代流体可能来自于蚀变洋壳而不是海洋沉积物。  相似文献   
207.
依据镜泊湖地区水体的同位素、水化学及微量元素中子活化分析资料,详细阐述了各采样点水体的来源、补给相对高程和它们之间可能的水力联系,以及有关的地热信息;分析了区内地热资源的有利地质背景条件研究区地处深大断裂及岩浆喷发带,火山喷发一直延续至第四纪全新世,有充分的热源供给;区内上部为较厚的玄武岩覆盖,有利于储存地热;下部白垩系上统为主要含水层,发现有广泛分布的典型木/岩热蚀变产物——斜发沸石,进而证明存在地下热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8.
泥炭藓是贫营养泥炭类型中的建群植物,由于生态水环境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少受其他水源的污染,可自然反映古降水、古湿度的情况,所以是古气候研究最理想的纤维素同位素测试材料之一。因此,弄清我国贫营养泥炭沉积的物质组成及水化学环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笔根据多年来的国内外野外调查,结合收集到的资料,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山地的泥炭辞贫营养泥炭地为基础,与美国、加拿大以及俄罗斯等国家的同类泥炭地相比较,对我国贫营养泥炭沉积的物质组成、理化特性及水化学环境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就此讨论了湿地保护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9.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景星组砂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表明壳源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作ZartMan图解和△γ—△β图解表明,矿石铅属于壳幔混合来源。矿石铅μ值介于9.43—9.65之间,Th/U比值介于3.72—3.87之间,表明矿石铅为壳幔混合铅。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来源于深部地幔硫遭受地壳硫的混入。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开放体系之中,成矿物质来源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  相似文献   
210.
南秦岭下地壳组成及岩石圈的拆离俯冲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新提供的Pb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位于北秦岭北界的明港地区发育的早中生代安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岩筒所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属于南秦岭。所恢复的南秦岭下地壳剖面自下而上为:底侵成因的变辉长岩-基性麻粒岩(其中含有榴辉岩及辉石岩的透镜体)-酸性麻粒岩。秦岭造山带总体的岩石因模型为:南秦岭(扬子块体)向北拆离俯冲,北秦岭地壳向华北仰冲,华北岩石因呈楔状插入秦岭造山带,拆离面约在中、下地壳之间。南秦岭俯冲岩片延伸的范围在平面上有可能达到40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