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0,自引:10,他引:110  
总结了近10余年对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重点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大暖期千年尺度气候振荡,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及现代气候变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52.
文中对西湖凹陷西部武云亭构造带一口钻井中的平湖组底部火山凝灰岩开展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原位 Hf 同位素研究。锆石U-Pb 年龄结果显示,年龄分布在32~2 636 Ma,3 颗最年轻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6±1.3 Ma (MSWD=0.29,n=3),该年龄代表了平湖组时代的下限。42~44 Ma时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由NNW转变为NWW,表明平湖 组沉积时期受到近E-W向挤压应力,具有拗陷沉积的区域应力场特征。此外,该火山岩中的继承锆石原位Hf同位素特征 与华夏地块同时代锆石具有相似特征,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起源。  相似文献   
453.
龙门山前缘地区卡尼阶-诺利阶马鞍塘组中部发育一套薄-中层状黑灰色、灰黑色、黑色(含介壳)钙质泥(页)岩,在该套岩石中瓣鳃类生物多见,原生二价金属硫化物(黄铁矿)发育,水平层理发育,显示着低能环境贫氧条件的典型特征。与马鞍塘组中部黑灰色、灰黑色钙质泥(页)岩相当层位的卡尼期晚期沉积,在松潘-甘孜地区、昌都地区、可可西里地区均可见到,多显示为黑色、灰黑色色调,岩性为泥(页)岩或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反映了一次黑色页岩地质事件在中国西部古特提斯东部地区产生了大范围的影响。全球对比表明,该套深色泥(页)岩在西特提斯、印度喜玛拉雅等地均有分布,覆盖在卡尼期早期碳酸盐沉积之上。据此,作者认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特提斯范围的黑色页岩事件,很有可能与卡尼期全球性的碳酸盐生产危机有关,马鞍塘组中部发育的深色泥(页)岩即是此次事件在扬子地台西缘的反映。根据对川西北地区绵竹汉旺、安县雎水、江油马鞍塘等剖面的实际考察与研究,认为代表缺氧事件沉积的马鞍塘组中部黑灰色泥(页)岩之下为卡尼阶灰岩段(即汉旺组中下部灰岩段,主要为鲕粒灰岩、海绵礁灰岩等),之上为诺利阶灰色粉、细砂岩夹灰岩、泥岩段(相当于石元组)。黑灰色钙质泥(页)岩不仅是该组岩性变化的转折点,亦是古生物、古生态急剧变化的转折点。在马鞍塘组下部广泛可见的六射海绵、海百合、苔藓虫、珊瑚等海相化石在马鞍塘组中上部地层(上卡尼阶至诺利阶底部)中很少看到,仅见丰富的瓣鳃类、菊石、腕足类等有壳类动物化石。
  相似文献   
454.
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及壳体成分的认知对于揭露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黔中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磷块岩中保存了大量的小壳化石,为了获取该时期小壳化石微结构及成分的关键信息,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岩石薄片小壳化石个体进行观察、分析,获得了贵州织金熊家场和清镇落夯地区的寒武纪梅树村期磷块岩中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壳体成分特征。结果显示,织金、清镇地区的磷块岩中小壳化石多样性与其壳体成分表现一致,主要为软舌螺类,其成分为P、Ca、F、O等氟磷灰石组成元素;小壳化石壳体保存有明显的纳米级磷灰石矿化颗粒骨架、多圈层结构、溶蚀多孔隙和管体嵌套的现象。另外,通过电子探针对小壳化石进行原位微区元素面扫描,发现主要元素P、Ca分布在小壳化石及小壳化石碎片中,胶结物几乎不含P元素。综合判断,两个研究区域的寒武纪梅树村期磷块岩小壳动物化石多为异地埋藏保存,且保存过程中,成岩作用等后期磷酸盐化、搬运沉积对小壳化石微结构及其壳体成分产生一定改造影响;基于薄片全玻面扫描推断全岩小壳动物化石(含化石碎片)含量,与磷块岩中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认为寒武纪梅树村期小壳动物的繁盛对同期磷块岩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