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7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41.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油气运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不同构造带部分具代表性油藏原油的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油区构造研究和油源对比成果,讨论了研究区油气的运移方向与运聚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带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分馏效应存在差别,处于断阶带南侧的成熟原油运移效应明显,来源于其西北侧的俞垛次凹始新统阜宁组二段烃源岩;断阶带北侧的原油运移分馏效应较差,推测其主要来源于北侧的储家楼次凹阜宁组二段烃源岩,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内斜坡带原油主要来自于储家楼深凹阜宁组二段烃源岩,沿其构造带上倾方向自西南到东北方向,含氮化合物分馏效应明显;坡垒带与外斜坡带阜宁组三段原油成熟度偏低,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浓度较高,原油自东北向西南方向以短距离运移为主,主要来自于深凹的低熟烃源岩。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也不一致,断阶带为阶梯状断块油气聚集模式,内斜坡带与坡垒带主要分布受断层控制的断块—岩性油藏,外斜坡带为反向正断层垒块控油模式。  相似文献   
642.
Muglad盆地是非洲中部的一个中-新生代裂谷盆地,Fula凹陷是其北部的一个富油气凹陷。凹陷的圈闭类型包括断背斜、断鼻、断垒和断块等,均与断裂有关。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对凹陷内断裂的几何特征和发育期次进行分析,识别出Fula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并制作了骨干剖面的构造平衡剖面,恢复了研究区自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Fula凹陷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分别为基底、第一裂陷、第二裂陷和第三裂陷构造层。自下而上,各构造层断裂走向逐渐由NNW转变为NWW。其中,基底构造层发育主干断层,控制Fula凹陷的构造格局;第一裂陷构造层发育大量的次级断层;第二、三裂陷构造层断裂密度变小,断距减小。研究区发育三级断裂,平面上多呈斜列式、平行、“帚状”或“辫状”组合,而剖面上多呈多米诺式、斜列式、铲式扇等组合。其中多数一、二级断裂在Abu Gabra期形成。由各断陷期的伸展速率可知,自白垩纪以来,Fula凹陷的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43.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富集区,为明确其沉积时期古湖泊的环境特征,利用磷酸法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碳酸盐岩δ~(13)C值介于6.80‰~9.70‰之间,平均值为8.30‰;δ~(18)O值介于-11.90‰~-3.50‰之间,平均值为-6.20‰。δ~(18)O和δ~(13)C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表明,早期古湖泊为淡水短期注入的畅流湖泊环境,后期古湖泊为水体长时间滞留、封闭性强的咸化湖泊体系。由于火山物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机生物十分繁盛,致使湖相碳酸盐岩δ~(13)C较重,富含低值氧同位素的大气降雨周期性输入引起湖相碳酸盐岩δ~(18)O显著降低。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古湖水具有咸化程度较高、变化频繁的特点,受大气降雨和强烈蒸发作用的影响,湖泊水位具有高—低—高或高—低的变化规律,受其影响湖泊盐度随之表现为低—高—低或低—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44.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体系及亚相微相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认为沙三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其中,中扇亚相最为发育,并可细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和前缘过渡带3个微相;其次,根据粒度分析、物性特征、压汞分析、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及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等资料,对该区沙三段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微观孔隙结构、成岩阶段、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了该地区沙三段有利储集体及有利储集层位。  相似文献   
645.
白雪峰  张海桥 《世界地质》2011,30(2):231-237
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发育大磨拐河组一段、南屯组二段及南屯组一段等3 套主力烃源岩层系。对本区内已钻7 口探井烃源岩分析评价表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 型为主,整体达到好烃源岩标准,但烃源岩成熟度差别较大; 凹陷深部3 套源岩均属成熟烃源岩,西部陡坡带虽然暗色泥岩厚度大,但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只有南一段为成熟烃源岩,南二段和大一段均属于未熟--低熟烃源岩。原油色谱--质谱分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表明,本区南屯组原油主要来自该组烃源岩,为自生油气。  相似文献   
646.
647.

常规地震数据大都缺乏低频成分与长炮检距信号,经典的全波形反演方法不易获取中、深层弹性参数模型的长波长分量,波动方程反射波形反演作为替代方法近来受到极大关注.然而,现有的反射波形反演方法几乎都采用梯度类的一阶优化算法,收敛性和精度都有待提高.本文在二阶优化理论框架下,推导弹性参数背景与扰动模型的反射波敏感核、泛函梯度以及海森算子,揭示海森矩阵对泛函梯度的去模糊化作用和改善反演的工作机制.推覆体模型合成数据实验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共轭梯度法,利用近似海森矩阵的高斯-牛顿法明显提升了反射波形反演的收敛性与宽谱建模能力.在东海实例中,本文方法超越常用的反射走时层析技术,通过改善中、深层偏移速度建模,支撑逆时偏移高分辨率刻画长江坳陷内部复杂的断裂系统,改善了深部基底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48.
本文以河南泌阳凹陷为例,从散射波波动方程正演着手,分析大断面地震波散射场的物理机制和特点,结合叠前偏移处理需要进行观测系统论证。采集上主要运用模型约束正演技术优选采集参数,并采取了主要解决山前激发能量问题的技术措施;资料处理上主要应用了基于精细速度建模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处理方法;解释上通过可视化构造成图分析陡坡砂砾岩体的分布规律和发育期次,并运用沟扇对应理论,结合地震相分析、层拉平水平切片分析、属性分析等方法,预测砂砾岩体分布区带和层位。部署探井并取得了成功,相继在凹陷南部陡坡带发现了两个富集含油区块。  相似文献   
649.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岩石学、沉积学等特征,分析惠州凹陷2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生烃潜力较好;恩平组河沼相煤系泥岩母质输入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生油潜力不及文昌组中深湖相泥岩;文昌组时期的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繁盛和湖底贫氧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同时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受沉积相和基准面旋回升降变化的控制,在最大湖泛面附近容易形成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65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亨茂  赵宝银  曹哲  刘国玺  顿小妹  赵丹 《地质学报》2013,87(11):1647-1661
本文在对南堡凹陷三维联片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先存构造构造条件下的断层作用模式,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系统分析了南堡凹陷的断裂系统和构造样式。表明,南堡凹陷是典型的斜向伸展构造样式,其中受铲式和(或)坡坪式边界正断层及先存断裂共同控制的复式 “y” 形样式是南堡凹陷基本的构造样式,其次是复式“x”形、“多米诺式”、“阶梯式”和“铲式扇”断块构造样式。平面上划分出为4个断裂系统:北堡-老爷庙断裂系统,高柳断裂系统,柏各庄断裂系统和南堡断裂系统,其中高柳断裂系统和南堡断裂系统进一步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子断裂系统;纵向上划分出下部(E2s3构造层)和上部(E2s1-Q地层)两个断裂系统,E2s2是上下两个断裂系统的过渡层,断层不发育。断层的平面组合形式有4种,分别为:平行状、平行交织状、“梳状”和“帚状”。“两期伸展” 的变形叠加模式可以合理地解释南堡凹陷新生代的构造变形:E2s3期的构造变形在是以中生代形成的先存构造为基础,北西-南东方向伸展作用的结果;E2s1以来的变形是以E2s3期形成的断裂为先存构造,南北向伸展作用的结果;E2s2是应力体制转换的过渡阶段。凹陷边界断层(西南庄断层、柏各庄断层和高柳断层)存在显著的分段性,不同段落断层的走向、性质和活动性、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生显著的变化。凹陷边界断层及凹陷内的南堡断层、和蛤坨断层组成的构造格架对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复杂的先存构造是造成断裂系统横向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