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7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和多次覆盖地震反射技术,跨泰州断裂完成一条长度14 km的中深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与获得的剖面反射波组特征,建立沿测线第四系至古生界的精细地层框架,同时对泰州断裂及其两侧的构造形态、断裂切割深度、构造组合样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地壳存在多个反射能量较强的界面,其中的古潜山面与结晶基底顶界面TG是本区上地壳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结构面。泰州断裂总体表现为由2条断层组成的断裂构造带,其上部错断第四系底界面,向下错断新近系、古近系等多套沉积层和结晶基底,对该区隆起和凹陷的形成和地层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2.
基于对武云亭地区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的总结,系统分析油气特征及来源、压力分布与断层封闭、油气充注历史及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建立武云亭凝析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武云亭洼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和宁波27主洼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断层和砂岩尖灭耦合形成大型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三角洲沉积优质储集体发育、有利的断- 砂配置、盖层质量好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武云亭凝析气田形成的基础。武云亭油气田平湖组中下部成藏组合具有“武云亭洼煤系源岩供烃、源内持续弱超压充注”成藏特征;中上部成藏组合具有“武云亭洼和宁波27洼双源供烃、侧向持续强充注”成藏特征,早期双向来源原油与晚期大规模侧向来源高熟气混合形成凝析气藏。武云亭油气田总体上具有“早期油晚期气,多期成藏,连续充注”的特征,建立“多源持续强充注- 断砂联控”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23.
王正和  张荣虎  岳勇  余朝丰  杨钊  智凤琴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10-2024010010
基于不同的研究位置或区域,目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三级层序划分方案不一,这制约了对该段地层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的认识。本文结合露头、公开的钻井、地震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柯坪阿恰地区的柯坪塔格组露头剖面沉积与层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① 阿瓦提凹陷西缘阿恰地区柯坪塔格组以混合水动力控制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而上,下段为由粗至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中段与上段整体构成向上变粗的沉积旋回;② 柯坪塔格组顶、底及内部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下段构成第一个三级层序(SQ1),中段和上段构成第二个三级层序(SQ2);SQ1中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均发育,SQ2中只发育TST和HST;③ 柯坪塔格组中段与下段的界线对应于晚奥陶世赫南特期全球冰期海平面下降所形成的不整合;④ 水动力条件不同,导致LST中以河流作用为主,HST中波浪与潮汐作用大于河流作用;⑤ SQ2中的TST为区域性的优质盖层,与SQ1中的HST可构成良好的盖、储组合,故SQ1中的HST可作为该套地层中的首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24.
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分带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中坳陷及邻区的平面构造分布特征、剖面构造特征和布格重力异常等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渤中坳陷及邻区构造具有分带性,从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1)西部凸起带:发育大量的凸起和断裂,凸起和凸起之间以小凹陷相隔,布格重力异常呈不规则团块状;(2)中部凹陷带:由渤中凹陷和辽中凹陷组成,很少发育凸起和断裂,布格重力异常呈等轴斑块状、椭圆状;(3)东部凸起带:由大量的凸起和凹陷相间组成,由于郯庐断裂的影响形成大量的断层,主要为走滑断裂及分支断裂,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呈线状分布。这种构造分带性受郯庐断裂带的多期构造活动控制,对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部凸起带和东部凸起带由于长期处于构造的较高部位,已成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325.
陈林  刘安  田巍  李海  张保民  陈孝红  吕嵘 《华南地质》2023,39(2):309-319
湘中坳陷泥盆系发育多套富有机质页岩,是华南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层系。为揭示该层系有机质富集及海洋碳汇演化过程,本研究主要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邵阳凹陷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下段沉积时期古气候变迁及其对古海洋环境碳循环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b/Sr、Ln(Al2O3/Na2O)和C值等3 个指标在佘田桥组下段下部发育共轭相对高值段,指示该段早期存在较明显的向相对温暖潮湿条件的气候转化事件。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W(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和PIA(Plagioclase Index of Alteration)在该段下部和上部呈现相对高值段,指示该段主要形成于干冷气候条件,其中早期和晚期属于两期温暖潮湿气候,而早期温湿事件更为显著。气候变化与TOC和碳同位素δ13C分布之间关系揭示了气候变迁驱动有机质的相对富集和δ13C的正偏,对海洋碳循环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26.
本文通过选取二连盆地塔北凹陷西部地区3条典型地震剖面,运用2D Move软件分别对其进行平衡剖面恢复以及伸展量、伸展率的计算,分析了塔北凹陷早白垩世以来地质演化过程和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北凹陷整体受北西侧主干正断层的影响,形成西断东超形态的“单断式箕状”断陷湖盆,垂向上具有“下断上坳”的结构特征。(2)塔北凹陷各时期的伸展量、伸展率变化特征与构造演化历程相耦合,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表明伸展作用 “由弱向强再减弱”的趋势。(3)塔北凹陷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①阿尔善组沉积时期,塔北凹陷断裂初始发育,沉降受正断层活动控制,塔北凹陷初具雏形;②腾格尔组沉积时期,凹陷内部断裂持续发育,整体受断陷控制明显,伸展量和伸展率逐渐增大,并且在腾格尔组二段沉积时期达到顶峰;③赛汉组沉积时期凹陷整体受断裂影响微弱,沉积中心逐渐远离主干断层,总体表现为坳陷沉降和超覆不整合发育;④赛汉组沉积末期至今,断陷活动消亡,盆地逐渐收缩,地形趋于平缓,此后塔北凹陷一直处于抬升状态。  相似文献   
327.
王平  陈孝红  田巍  李培军  刘安 《华南地质》2022,38(4):626-637
湘中涟源地区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陡岭坳组是华南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查新层系之一。为了探讨湘中涟源地区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陡岭坳组钙质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理,本文对该套页岩开展了有机碳含量、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等含量测试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V/(V+Ni)、Cu/Zn均指示天鹅坪组-陡岭坳组页岩发育于贫氧环境,生源Ba含量显示天鹅坪组-陡岭坳组沉积时期海水生产力水平较低,Al-Co-Mn反映了水体滞留程度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对比气候、海平面变化趋势,发现古生产力、陆源碎屑物质输送、水体滞留程度受到气候波动驱使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综合对比沉积环境指标与TOC相关关系发现:陆源碎屑含量变化是天鹅坪组-陡岭坳组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28.

揭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近年划分出的无井新凹陷,烃类检测研究还是空白,多种技术的综合使用有利于提高地震烃类证据的可靠性.邻区白云凹陷的研究成果和揭阳凹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出的构造、沉积和地层压力特征反映出该凹陷具有较好的油气生成和成藏条件.本文依据白云凹陷已发现的荔湾3-1气田所表现出的主频变化特征继而提出利用能量提前衰减来确定含气异常层位和异常区域的方法,即应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以5 Hz为间隔,将数据体分解成5 Hz、10 Hz、15 Hz、20 Hz、25 Hz、30 Hz的单频数据体;在了解含气层的主频与不含气层主频差异的前提下,通过比较相邻两个分频体的能量差异来获取异常衰减区域;以此检测出的含气能量衰减区域与荔湾3-1气田的分布范围颇为吻合,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地震资料解释出的揭阳凹陷珠海组底部海底扇在该方法的检测下亦表现出含气衰减,同时,检测出的衰减异常得到了AVO响应和正演模型的支持,它们一致反映出揭阳凹陷珠海组底部海底扇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29.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gain insight into Laoyemiao (LYM) tectonic features and utilizes the tectonic–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by integrated analysis tectonic controls on suitable reservoirs, trap styles,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On the basis of 3-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the Xi’nanzhuang (XNZ) Fault geometry analysis, it has been assessed that the LYM tectonics is essentially a transverse anticline produced by flexure of the XNZ Fault surface and superimposed by Neocene north-east-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s. Transverse anticline is found to exert controls both on major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pathway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distribution. Fan-delta plains that accumulated on the anticline crest near the XNZ Fault scrap and fan-delta front on the anticline front and the upper part of both limbs slumps on synclines and the Linque subsa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suitable reservoirs are predicted in the subfacies of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mouth bar deposited on the anticline crest. The LYM-faulted anticline accounts for the following trap groups: faulted-block and anticline-dominated trap, fault-dominated traps, and combined and stratigraphic traps. Evidence from biomarkers of crude oil and hydrocarbon-filling period simultaneous, or a little later to the strike-slip fault activity, reveal that the strike-slip faults penetrating into the deep source rock, by connecting with shallow reservoirs, provide the maj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相似文献   
330.
济阳坳陷临南洼陷油气运聚方向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惠民 《现代地质》2009,23(5):894-901
构造应力场、流体势、断面形态特征及其与输导层产状的匹配关系对油气运聚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临南洼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表现为自生油洼陷向周边,以近SN向运移为主,至临商、夏口断裂带,则上盘的断裂凹面处、断面的凸脊、下盘的断裂凸面处及输导层与断面形成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和汇聚的优势通道和方向;油气藏分布整体表现为沿着油气优势运移通道与方向“顺藤结果”、“沿枝开花”的格局;断裂的侧向封堵性导致临南地区不同位置的含油性差异,构造样式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盆地结构单元的成藏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