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45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真武油田位于苏北盆地东台拗陷高邮凹陷中南部,是苏北盆地目前已发现油田中最大的一个油田,油田开发时间长、含油面积大、油气富集程度高.该油田位于深凹带南部真2断裂下盘,邻近高邮生烃凹陷,油气主要分布在垛一段、戴二段和戴一段三个层段,阜一段也含油;储集层岩性多为细砂岩和不等粒砂岩.利用构造演化、原油特征与烃源岩演化、流体包裹...  相似文献   
112.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中段构造调节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是一个由其东部的兰聊断层拉伸活动造成的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构造调节带是东濮凹陷南部发育的主要变换构造类型。根据断层的组合特点与断距变化,归纳出4种倾向类型、3类叠覆类型,并根据其组合关系细分出11种构造调节带类型,且在东濮凹陷南部识别出其中的8种类型。东濮凹陷南部的构造调节带对沉积体系的发育有控制作用:西部斜坡带发育的同向调节带可作为物源通道,发育大面积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兰聊断裂带下降盘中的断鼻调节带也可作为物源出口,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央隆起带中的背向调节带起分隔次级汇水盆地的作用。东濮凹陷南部的调节带形成机制与兰聊断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有关,兰聊断裂的断面形态、活动差异及走滑运动分量是调节带形成的主控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3.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任拥军 《沉积学报》2011,29(1):173-183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31到C3517α(H), 21β(H)升藿烷生物标志物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及升藿烷指数C35/∑(C31—C35)等的分布、演化特征,对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微咸水层系)和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层系)的系列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样品来源于1 300~4 000的暗色泥岩,其中2 800~4 000 m的样品对应于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油初期到生油晚期。研究结果表明,C31、C32、C33、C34、C35升藿烷(17α(H), 21β(H))构型转化参数的分布除与异构体之间的手性碳立体构型转化作用有关外,不同异构体之间降解或裂解速率和新生成速率的差异也是其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环境(如高盐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分布;从未熟—低熟状态到成熟状态,相关升藿烷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总体均表现出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加大的特点,并从离散状态聚集到热演化的平衡状态附近;在到达成熟状态后,相关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从缓慢增大过渡到一个持续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并且该构型转化参数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对应于生油门限附近;在高盐环境中除C33升藿烷保持不变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外,其它升藿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逆转特征,表明高含量的盐类矿物对升藿烷成熟度参数亦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C31、C32、C33、C34、C3517α升藿烷之间的22S/(22S+22R)分布型式复杂多变,其中对于成熟源岩样品,C35升藿烷22S/(22S+22R)值变化强烈,表现出“翘尾”状的上升型特征和“坠尾”状的下降型特征,而对于低熟—未熟样品, C32升藿烷的22S/(22S+22R)显示相对高值,并且多数样品显示为C31C33C35的偶数碳优势的特征;研究显示C31到C33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S/(S+R)热演化平衡值均为0.6,而C34 S/(S+R)及C35S/(S+R)热演化平衡值相对较高,沙三段、沙四段的C34 S/(S+R)及沙四段的C35S/(S+R)分别达到0.63、0.62、0.65;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受热演化影响也比较明显,在生油期间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相对高值,研究表明该指数的变化与其22R异构体演化有关,并且参数C31/∑(C31—C35)、C32/∑(C31—C35)、C33/∑(C31—C35)、C34/∑(C31—C35)、C35/∑(C31—C35)演化特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4.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界面在电测曲线和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资料等方面的特征,在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5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2~SQ4分别为断陷Ⅰ幕初始断陷、断陷-坳陷转化阶段的湖泊层序,SQ5为断陷Ⅲ幕断陷收敛阶段的河流层序.根据盆...  相似文献   
115.
吴展 《江苏地质》2011,35(1):28-32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殷庄—台兴区块阜宁组三段自上而下分为Ⅰ、Ⅱ、Ⅲ、Ⅳ4个砂组,沉积相组合为三角洲前缘相——包括前缘近端坝、远端坝、分流间湾相砂体夹浅湖—半深湖相泥岩互层。各砂组在分布上具有不同的形态。广山、殷庄、台兴、戴南地区发育的三角洲前缘近端坝和远端坝为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16.
介绍了瞬时均匀拉伸模型、挠曲悬臂梁模型和多幕伸展模型,特别强调各种模型的基本假设和适用条件,以及基于这些模型发展出的二维正反演模拟和一维应变速率模拟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计算岩石圈伸展系数和盆地张裂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盆地的数值模拟中,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数值模型来突破单个模型假设条件的约束。为了研究南海北部白云凹陷的裂后沉降特点,分别应用二维正反演和一维应变速率正反演方法计算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并计算理论热沉降,与实测裂后沉降进行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岩石圈的伸展系数大致呈钟形分布,在凹陷中心处最大,大约为3.5;凹陷的实测裂后沉降远大于理论值,即存在裂后异常沉降,裂后期的异常沉降总量在凹陷中心和南部在2km以上。  相似文献   
117.
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原阳江凹陷及其南缘低凸起重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阳江低凸起北支将原阳江凹陷分隔为阳江东、西两个凹陷,阳江东凹陷可以进一步分为东1洼和东2洼。阳江北断裂是阳江东、西两个凹陷主要的控凹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拐点和阳江东、西凹陷的分界可以把阳江北断裂划分为3段,分别是西段、中段和东段,西段控制阳江西凹陷,中段控制东1洼,东段控制东2洼。断裂各段活动规律不同,其中断裂中段控制的东1洼的主要活动期在晚始新世和早渐新世,控制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湖相沉积,勘探潜力最好。继承、叠加发育的伸展构造样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的主要构造样式,断层型圈闭和披覆背斜型圈闭是该地区发育的主要圈闭类型。勘探实践表明,垂向运移和近源成藏是阳江东、西两凹陷主要的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18.
为研究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深部砂岩成岩环境,对岩心样品进行偏光、荧光、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辅以粘土矿物含量、元素含量测试.识别出酸性和碱性2种成岩环境,酸性环境以硅质沉淀、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或蚀变为高岭石等现象组合为标志,碱性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沉淀、长石次生加大、石英溶解等现象组合为标志.总体演化为:同生期,原始沉积流体造成碱性环境;早成岩期,未熟有机质演化形成短期的酸性环境,继承流体形成主体的碱性环境;中成岩A1期(埋深约2700~3200m),有机质成熟形成酸性环境;中成岩A2期(埋深约3200~4200m),深部断裂活动形成碱性环境;中成岩B期(埋深约4200~4400m),第二期充注油气的热演化形成酸性环境.  相似文献   
119.
120.
东营凹陷永554古近系沙四段沟道浊积岩相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东营凹陷永5 5 4井区古近系沙四段砂砾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砾岩体是在东营凹陷东北边缘陡坡带控盆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小断层的控制下,在与凹陷长轴近于平行的断槽中形成的深水沟道浊积岩。该沉积体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建立了沟道浊积岩退积型相模式,分析了该沟道浊积岩体的储集性能及成因,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