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2篇
  免费   922篇
  国内免费   689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1479篇
地质学   2357篇
海洋学   47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75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炎  G.W.Berger 《海洋科学》1992,16(4):66-68
利用颗粒态放射性核素携带的颗粒物历经过程信息,我们提出用泥沙扩散方程和颗粒态放射性核素扩散方程联解底部边界层颗粒态物质迁移参数的方法。分析实例的样品取自荷兰Waden Sea南部Balgzand潮滩(砂坪)和Mok湾潮滩(泥坪)的两个站位(BG1和Mok2)。示踪核素为~(234)Th,~(210)Pb和~(137)Cs,其放射性比度由r能谱测出。  相似文献   
32.
黄、东海毗邻海域悬浮体与水团的对应关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东海毗邻海域由陆架到深海的悬浮体进行了大量加密取样,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给出了悬浮体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确定它们与水团及其边界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从物源、动力和成因等解释了这种对应,提出了水团对悬浮体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黑潮次—中层混合爬升水及其混合水形成悬浮体含量最低值区,横亘在陆架与深海之间,形成阻隔含有大部分悬浮体的陆架中、下层水体向深海输送的洁净“水障”,台湾暖流北上的顶托也起类似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的各种因素及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33.
Coastal waters off the southwest coast of India draw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mud banks at certain locations during southwest monsoon period. The present study puts forward a hypothesis of a subterranean flow, which could be a plausible mechanism to initiate the mud banks. The subterranean flow is believed to be coupled with activated trending faults and originate from the adjacent watershed (Vembanad Lake) separated from the sea by a narrow strip of land where submerged porous lime shell beds are present. When the lake water injection occurs through the fault, the mud/clay gets excited by its thixotrophic properties (as the overlying water looses its electrolyte) and transforms into a flowing fluid. The lowering of salinity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resh water keeps the mud suspension in the water column for longer dura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ud banks. The idea of subterranean flow through lime shell beds initiating formation of mud banks may apply globally to any coastal regions hugged by wetlands and of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4.
We have developed an analytical treatment for the wave-induced response of a seabed with inhomogeneous permeability, by employing the boundary layer approximation. By assuming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for vertically distributed permeability, the inhomogeneous consolidation equation was formulated as Bessel's differential equation. Subsequently, we proposed some representative quantities for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inhomogeneity of permeability. The main effects of inhomogeneity are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becomes thinner and the phase delay in the direction of depth becomes larger as the inhomogeneity becomes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is properly evaluated by using the averaged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35.
渭河下游河道调整过程中的复杂响应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炯心 《地理研究》1989,8(2):82-90
应用系统复杂响应的原理研究三门峡水库上游渭河河道调整过程,表明上游河道河床形态对基面上升所作出的响应是复杂的,弯曲系数的变化为先减小而后增大,宽深比的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比降由先减小而后增大,最后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6.
河川径流等水文时间序列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使用回归分析等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获取和描述其内在关联和变化规律。利用现有的相关站点的径流量历史数据和输沙量、降水量数据,在进行规格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澜沧江流域上游昌都站径流量与各关联因子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拟牛顿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模拟结果达到期望精度要求,并利用1982年~1985年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证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站点的月径流量序列进行模拟、预测和数据补缺处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快速准确计算堰塞湖库容,对了解地震堰塞湖险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的三维水面的计算动库容的方法,能准确计算水面为曲面,包括动库容在内的总库容.该方法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水体边界线,与DEM求交后可得到带高程的边界点,利用空间插值技术获得三维水面,然后利用库容计算模型求解.同时,在分析该算法计算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河流分段的库容计算优化算法,最后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8.
广州市地面塌陷分布特征与人为致灾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市地面塌陷频繁发生,近10年来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塌陷类型分为岩溶塌陷和工程地面塌陷两种,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广花盆地的花都区、白云区,工程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地面塌陷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人为因素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岩溶塌陷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或矿山疏干排水、地下采空、暴雨触发所致;工程塌陷主要是人类工程行为所致,其主要致灾因子包括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作用、人工加载、人工振动、人工开挖桩基、地表渗水、地铁等地下工程盾构掘进等。  相似文献   
39.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花岗岩区、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预防、监测及治理措施,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隧道围岩强度不均地段塌方成因及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以及风化作用,工程场地岩体中多存在围岩强度不均地段.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就经常遇到软硬岩石交汇而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给隧道的施工带来了很多不利情况,并且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原因之一.2006年1月,承德韩郭线二级公路工程,喇嘛梁隧道软硬岩石交汇地段由于地下水作用导致围岩风化程度不均,产生软弱结构面并造成了大面积塌方.基于现场的追踪调查与考察,本文详细描述了利用拱顶架设工字钢梁并配合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支护方法来处理这类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