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油气藏勘探在渤海海域油气藏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渤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为例,通过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共划分了17个准层序组,并建立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典型岩相提取合适参数,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建立均方根振幅与含砂率的定量关系,最终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以砂岩百分含量与振幅的定量关系为线索进行砂岩定量化预测。结果表明,含砂率与振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三维地震数据振幅定量岩性解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利用含砂率与模型振幅的定量关系,将均方根振幅转换为含砂率值后,可以预测研究区高频层序下的含砂率分布,为沉积地貌和沉积学解释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证据。该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在浅水三角洲储层研究中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2.
渤南洼陷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思想,从单井岩芯的成因相解释出发,在渤南洼陷沙二段地层进行详细分层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讨论了主要储集岩特征。研究认为渤南洼陷内部沙二段地层发育较好,边缘受凸起抬升和物源供给缺乏的影响,普遍缺失底部砂层;该区沙二段是在浅水湖泊沉积的背景条件下,以扇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组合,在研究区...  相似文献   
23.
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页岩油赋存特征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中国勘探开发阶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对方法中所涉及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级别页岩体积的确定、氯仿沥青“A”和热解S1轻烃恢复系数求取以及吸附油含量的计算等问题。轻烃的恢复系数受有机质的演化程度影响,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而吸附油含量与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相关,研究认为:氯仿沥青“A”中吸附油的比例约为TOC的0.2倍,热解S1中约为TOC的0.1倍。应用该研究提出的页岩油资源量计算方法对渤南洼陷古近系页岩油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讨论了不同级别页岩对资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
利用370口钻井试油实测(DST)压力数据分析了临南洼陷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和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临南洼陷不仅发育低压,而且存在超压.低压在井深1300~4000 m区间内普遍发育;超压出现在井深3200~4400 m区间内.沙三段的低压和超压共存.异常压力的分布与转换伸展型盆地的应力场密切相关.低压主要分布在转换伸展型盆地的最大伸展区域,超压主要沿挤压轴方向展布,且靠近洼陷中央.转换伸展断裂的泵吸作用导致流体低压和低压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5.
沾化凹陷的渤南洼陷为富油洼陷, 实测超压出现在沙三、四段, 埋深为2 300~4 200 m。综合大量的地压测试、测井和地质资料, 研究了现今超压分布和超压的测井及地震响应, 对单井、剖面超压发育特征和影响超压结构的地质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超压带内泥岩声波时差偏离正常趋势线, 而泥岩密度没有明显偏低的响应。研究表明:渤南洼陷存在3个超压系统, 上超压系统为浅层沙一段发育的弱超压, 沙三段中下部的强超压构成中超压系统的主体, 下超压系统位于沙四段中;砂质质量分数大于20%的沙二段为常压。超压源层、低渗封隔层和断裂构造带3类地质要素控制着超压幅度和超压结构。泥质源岩产生的多相流体是形成超压系统的物质基础;沙一段压实泥岩、沙三中亚段的互层致密砂岩和泥岩、沙四上亚段的膏盐层作为压力系统封隔层, 对超压系统的形成和分布起到控制作用;断裂具有泄压和封堵双重性, 对地层压力和油气层横向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地震层速度计算得到了渤南洼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分布特征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6.
许多因素、作用对于沉积盆地这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器而言,可能是同时发生、协同作用,或某一参数占主导。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渤南洼陷深部储层的因素和作用:岩石的组构、地温场、异常高压和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及地震作用等。  相似文献   
27.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冲积-湖泊沉积,由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和湖泊相组成,可分出14个亚相,35个微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最发育,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四种类型的三角洲。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构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三角洲中交错层理发育,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28.
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今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地震剖面解释与相干切片分析相结合,对渤海海域渤南地区断裂发育与盆地结构 进行研究,明确了断裂体系及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郯庐断裂渤南段可分为东、中、西三支,并与受郯庐走滑 断裂影响的近EW向、NW向和NE向主干断裂体系共同组成了渤南地区网格状的构造格局;而区域应力背景的改变导致渤 南地区走滑和伸展作用的强弱发生了变化,使得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左旋走滑-强伸展、右旋走滑-强伸展和弱走滑-弱伸展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孔店组~沙四段郯庐断裂东支强烈活动,中支和西支活动微弱,NW向和近EW向大断裂活动形成了黄 河口凹陷和莱州湾凹陷的盆地格局;第二阶段沙三段~东营组走滑断裂三支及其他方向主干断裂均活动,NE向和近EW向 次级断裂开始发育,各盆地持续性伸展断陷;第三阶段馆陶组-明化镇组右旋走滑减弱,郯庐断裂中支和西支发育呈一系 列NE向雁列断层,东支及其他方向主干断裂附近次级小断层继续增多,各盆地转为了整体的坳陷。  相似文献   
29.
刘鹏 《沉积学报》2017,35(1):173-181
传统观念认为渤南洼陷古近系具有三期成藏、晚期为主的特点。随着咸化湖盆烃源岩具有早生早排、生排烃量大的新认识的提出,利用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渤南洼陷古近系早期成藏作用的重新评估。结果显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发育有咸化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表明其具有生成大量油气的能力,是早期成藏的物质基础;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均一温度共同指示出渤南洼陷罗家地区和三合村洼陷存在早期成藏,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油气是在东营组沉积早期孤南断层断距较小时由渤南洼陷罗家地区运移而来;早期成藏作用的再认识不但使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的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而且构建了完整的油气成藏期次序列;早期成藏造成的岩石润湿性反转利于优势运移通道继承性发育,同时成藏过程中伴随的有机酸充注利于储集空间发育,更重要的是早期成藏作用的再次认识将会转变勘探思路、拓展勘探选区,带来了重要的地质意义和勘探启示。  相似文献   
30.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集空间研究:以罗69井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美寅  梁超 《地学前缘》2012,(1):173-181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主要发育了深灰色泥岩、灰质泥岩、油泥岩、泥质灰岩和黄褐色—灰褐色油页岩。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高,最高可达9.0%;生烃潜量高,最高可达82.6mg/g;演化程度高,最高可达3.0%;该区泥页岩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页岩油气赋存的有利场所。为研究该区沙三下亚段页岩油气储集空间,文中通过岩心观察、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认为研究区泥页岩储集空间中裂缝包括构造裂缝、层间微裂缝、超压破裂缝;空隙主要为微孔隙,包括黄铁矿晶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方解石晶间孔。总体上来讲,储集空间以构造张裂缝、层间微裂缝、粘土矿物晶间孔及方解石晶间孔为主导。通过对比不同岩相间储集空间的类型与特征,认为沙三下12下、13上砂组纹层状泥质灰岩为储集性能最好的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