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66篇 |
免费 | 1003篇 |
国内免费 | 24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9篇 |
大气科学 | 925篇 |
地球物理 | 1230篇 |
地质学 | 2094篇 |
海洋学 | 5936篇 |
天文学 | 114篇 |
综合类 | 462篇 |
自然地理 | 4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300篇 |
2021年 | 293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296篇 |
2017年 | 342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363篇 |
2014年 | 504篇 |
2013年 | 532篇 |
2012年 | 380篇 |
2011年 | 490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650篇 |
2008年 | 556篇 |
2007年 | 584篇 |
2006年 | 486篇 |
2005年 | 498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402篇 |
2001年 | 313篇 |
2000年 | 282篇 |
1999年 | 266篇 |
1998年 | 216篇 |
1997年 | 212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62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7篇 |
1978年 | 6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两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和微型硅藻的人主要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研究表明洗涤富集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存在较大误差;微型硅藻的含量普遍介于10%-20%之间,最高可达42.31%,最低为5.66%,并指出了在微型硅藻相对含量大于20%的样品中 ,其主要种类为具槽直链藻和条纹小环藻等沿岸底格格不入中,并成群体产出。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利用南海西沙周缘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研究,并结合邻区地质资料,进行了南海西沙周缘新生代沉积相分析,讨论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历史。研究认为,南海西沙周缘盆地充填断陷期以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坳陷期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充填了一套冲积相-湖相(始新统)-海陆交替相(渐新统)-滨浅海台地相(中-下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上新统-第四系)沉积序列,盆地的充填历史反映了南海西沙周缘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相逐渐过渡的过程。通过对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是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是储层发育期;中新世晚期后是区域该层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05.
根据2011年6月茅尾海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叶绿素a变化范围1.384~4.060 mg/m3,平均值为2.143 mg/m3,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范围为0.006~0.740 mg/kg(湿重),均值为0.124 mg/kg;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均呈现自河口向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单位面积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上方水柱叶绿素a平均含量的129.44%,沉积物对该海域初级生产力有显著的潜在贡献。相关分析表明,海水和沉积物叶绿素a均与无机氮及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南海北部MD05-2904岩心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长链不饱和烯酮作为颗石藻生产力的替代性指标,讨论颗石藻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60ka以来,颗石藻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冰期高,间冰期低;冰阶高,间冰阶低;在轨道尺度上岁差周期明显,反映出太阳辐射、东亚季风对颗石藻生产力在长期尺度上起调控作用;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流输送的营养盐对本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也较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认为,在地质历史上沉积速率变化大的区域,对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和堆积速率的对比讨论,更有利于反映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7.
南海北部陆缘位于特提斯与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叠合部位,构造特征十分复杂,其构造属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从主动陆缘到被动陆缘,火山型被动陆缘到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均有表述。南海复杂的形成机制以及东、西部构造差异性所引起的地球物理、岩浆活动等认识的异同,是造成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与全球典型地区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南海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开展大洋钻探与多学科综合分析,揭示南海海盆的多期扩张与多盆张裂特征,是认识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的关键。探讨了南海三叉裂谷张裂模式,初步认为南海第1次扩张具有非火山型被动陆缘性质,第2次扩张具有火山型陆缘性质。 相似文献
108.
A simple model of lower trophic level ecosystem has been created to analyze possible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primary production
in eight sub-areas of the Seto Inland Sea. The primary production rates observed by Hashimotoet al. (1997a) in these sub-areas are well reproduced by the model, including horizontal processes such as horizontal transport
of nutrients and vertical processes such as vertical mixing, light intensity and sinking of particulate matter. Without taking
account of horizontal processes the model also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observed primary production rates in some areas,
but if fails to reproduce those in the others. This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on the
primary production differs are by area. Two time scales,T
z andT
H, a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is difference.T
z is a vertical cycling time of material,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stock of the material in the water
column is utilized for primary production;T
H is the horizontal transit time of the material.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horizontal process is well explained by theT
H/T
z ratio; that is,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process is important in the areas where this ratio is small. Further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nutrient supply for the primary production in each sub-area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109.
黄海潮生陆架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海洋三维热结构及环流模式,模拟了黄海在M2潮流混合作用下,夏季温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从数值研究的角度,对黄海陆架水域的海洋锋现象,诸如苏北浅滩外、山东半岛东端、大连、木浦水域的锋面以及锋面沿岸一侧的表层冷水区的成因及分布进行了探讨,模拟结果再现了黄海陆架锋的潮生性质。 相似文献
110.
根据37年(1953~1989年)的有关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浙北地区当年3月温度,上年4~6月降水量,秋、冬季干湿度和年积温与当年东海热带气旋(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以上的热带气旋以下统称台风)出现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前期一些气象要素与登陆台风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分别建立预报东海台风出现多寡和台风是否登陆的判别式。从其拟合和试报结果来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