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热河生物群中蜘蛛和蟹奴化石几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平 《世界地质》2004,23(4):313-320
由于蜘蛛身体表面所覆盖的体壳较薄,通常保存为化石的几率较小,因此,蜘蛛化石是一类较为稀有的化石。热河生物群中的蜘蛛化石迄今尚未进行过系统描述。本文报道了属于Araneidae Leach,1819(园蛛科)、Gnaphosidae(平腹蛛科)和Theidiidae Sundeva1833(球腹蛛科)6个蜘蛛新种:Araneus liaoxiensis sp.nov.,A.aethus p.nov.,A.reheensissp.nov.,A.beipiaoensis sp,nov.,Gtuzphosq liaoningensiss p.nov.和Theridion atalus sp.nov.;以及蟹奴幼虫的一个化石新属种Mesosacculina papposa gen.etsp.nov.。这些化石均采自辽西北票黄半吉沟义县组下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32.
华洪  胡云绪 《西北地质科学》1997,18(1):70-75,T001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生物史上最早的后生动物是伊迪卡拉动物群,由软躯印痕化石组成,多数学者认为是刺胞动物,年代约6 ̄7亿年前,而多门类骨骼化石的出现则是寒武系底界的标志。震旦晚期虽有少量报道,但其层位不低于陆山陀组。但是,陈耳化石因其年代古老(12亿年)而又显示多样的贝壳或骨骼的性质,学术界反映谨慎,认为将其归为可疑化石较为可靠。笔者从化石的保存特征、形态组合面貌、有机与无机成分分析和结构构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33.
晚新元古代瓮安生物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晚新元古代陡山陀期磷块岩中的多细胞藻类,大型带刺疑源类,蓝菌丝状体和细菌化石,球状微体化石,后生动物化石等构成的瓮安生物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美的一个古生物群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翁安生物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批露了笔者近些年来觅获和初步研究的单细胸原生动物,多细胞类海绵动物和类腕足类后生动物等一批新的动物化石资料,为地球早期动物起源,早期生物组织分化,适应辐射,生物多样化和早期海洋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的化石实证材料,此外,还论述了瓮安生物群发现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4.
初步研究了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的一具近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其代表了一新的巨龙型类恐龙——中国辽宁巨龙(Liaoningotitan sinensis gen.et sp.nov)。其主要特征为:上颌骨腹缘下凸,上颌齿列短且位于前部;颧骨前端近平齐于眶前窗的前缘;翼骨的方骨支基部收缩;上颌齿呈叠瓦状排列;上颌齿冠窄勺形,切面呈D字形,缺失唇侧沟和小锯齿;下颌齿9枚,明显小于上颌齿,排列稀松;下颌齿冠不对称,切面呈椭圆形,舌侧的沟和嵴发育,齿冠基部向舌侧膨大;肱骨近端扩展,约为长度的54.9%;肠骨前髋臼突前端较尖。初步的支序分析显示,辽宁巨龙属于巨龙型类恐龙,是比盘足龙和梁龙更为进步的类群。  相似文献   
35.
The term‘Ediacara Biota’(or many variants thereof)is commonly used to refer to certain megascopic fossils of Precambrian and early Palaeozoic age e but what does the term actually mean?What differentiates a non-Ediacaran‘Ediacaran’and an Ediacaran‘Ediacaran’from an Ediacaran non-‘Ediacaran’?Historically,the term has been used in either a geographic,stratigraphic,taphonomic,or biologic sense.More recent research and new discoveries,however,mean that the term cannot actually be defned on any of these bases,or any combination thereof.Indeed,the term is now used and understood in a manner which is internally inconsistent,and unintentionally implies that these fossils are somehow distinct from other fossil assemblages,which is simply not the case.Continued use of the term is a historical relic,which has led in part to incorrect assumptions that the‘Ediacara Biota’can be treated as a single coherent group,has obscur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change over the PrecambrianeCambrian boundary,and has confused research on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Metazoa.In the future,the term‘Ediacaran’should be restricted to purely stratigraphic usage,regardless of affnity,geography,or taphonomy;suffcient terminology also exists where reference to specimens on a geographic,taphonomic,or biologic basis is required.It is therefore time to abandon the term‘Ediacara Biota’and to instead treat equally all of the fossils of the Ediacaran System.  相似文献   
36.
地球灾变事件是导致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和沉积环境突变的根本原因。我们研究了峡东庙河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剖面,获得REE及其它微量元素异常和大量微球粒等灾变事件的证据,从而判定庙河生物群的大绝灭是由于陡山沱期末的一次地球灾变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In recent years,many fossil vertebrates,including feathered dinosaurs,have been discovered at Nanshimenzi village,Gangou Town,Qinglong County,Hebei Province,China.A geological section including the fossil-bearing strata was measured at Nanshimenzi,to determine the exact geological age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tion,and a new lithostratigraphic unit was named as the Nanshimenzi Bed.The Nanshimenzi Bed is about 56.6 m in thickness,mainly consisting of gray sandstones and siltstones and containing fossil vertebrates and several coal streaks.On the basis of survey and comparison,the Nanshimenzi Bed should be assigned to Tiaojishan Formation and probably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38.
贵州瓮安磷矿新元古代微体生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训来  周传明 《江苏地质》1999,23(4):202-211
发现于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瓮安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化石生物群。它的大部分化石保存了较完好的细胞结构、组织分化特征和其他微细构造 ,经描述的属种超过 5 0个。初步研究揭示出地球早期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距今 6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许多高级后生生物。对瓮安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ia- Protolagena组合带 ;以多种管状骨骼化石共生为特征 ,并伴生有杯 (钵 )状、分枝管状及球状化石等的 Sinotubulites- Cloudina组合带 ,代表了高家山生物群鼎盛时期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高家山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40.
辽西燕辽生物群分布特征及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辽宁省西部地区一直是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的重要产地,近几年发现了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化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有一些化石的层位尚不明确。近三年来,笔者在辽宁西部葫芦岛建昌以及朝阳辖区下的朝阳县、凌源市以及建平县针对一套中侏罗世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岩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化石调查工作。首先,根据髫髻山组地层出露条件,在金岭寺—羊山盆地的建昌县玲珑塔大西山村测制了髫髻山组主干剖面,除此之外还在大平房—梅勒营子盆地和凌源—三十家子盆地测制了辅助剖面,同时在剖面上逐层进行化石采集;之后研究本次工作采集的化石以及收集该地区燕辽生物群化石资料;最后将化石落到准确的层位之上,并将各盆地化石层进行对比。通过剖面的测制以及化石的挖掘和调查,确定其为中侏罗世髫髻山组,属燕辽生物群中期,确定了一批珍稀化石的产出层位,为了方便不同盆地化石层对比,本文命名了两个新的珍稀化石层位——大西山化石层和棺材山化石层,将化石与层位一一对应,并且完成了对辽西主要盆地化石层的对比;与之同时挖掘出了一批珍贵的动植物化石,丰富了燕辽生物群古生物的内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