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15篇 |
地质学 | 524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222.
《Chemie der Erde / Geochemistry》2014,74(4):577-584
The Alvand plutonic complex consists of gabbroic and felsic rocks, the latter can be divided into (1) porphyritic, fine-grained and mylonitic granites and (2) leucocratic granitoids. We investigated the external zircon morphology and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s from all major granitoids of the pluton employing the classic Pupin method supplemen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ses. Zircons of gabbroic rocks are free of visible cores or inclusions and are commonly characterized by {1 0 1} pyramids and {1 0 0} prisms and show mainly zircon types P5 and D typical for mantel-derived rocks. The zircon population from the porphyritic granit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pyramidal {2 1 1} and prism {1 1 0} forms and mainly composed of the subtypes S1, S2, S6 and S7 typical for peraluminous granites of crustal origin. Melt inclusions, recrystallization patches and low-CL intensity rims are typical features in these grains. Zircons from the fine-grained gran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pyramidal {2 1 1} and the prism face {1 1 0} and by a preponderance of the subtypes S3, S4, S7 and especially S12 and occasionally S2, L2, L3 and L4, typical for aluminous monzo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 of crustal origin. Some grains have pre-magmatic inherited domains with overgrow rims. The mylonitized granites contain zircons with {1 0 1} pyramids and {1 1 0} prisms and include subtypes G1, P1, P2, S5 whereas P3, S4, L5 are rarely present, typical for I-type granites. Metamictization, radial cracks and partial overgrowths are prevalent in these zircons. Zircons from the leucocratic granitoids have well-developed magmatic oscillatory zonation and pre-magmatic zircon cor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1 0 1} pyramids and {1 1 0} prisms and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ubtypes L5, S5, S10 and rarely P1, P2, S2, S3, S4, S7, G1 typical for hybrid calc-alkaline granites. 相似文献
223.
冕西花岗岩体位于康滇地轴北段,区内已发现铀矿点3个、铀矿化点4个以及大量铀异常(带)。收集整理了该岩体以往地质资料,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测试等工作,对其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冕西岩体SiO2含量偏高,一般为73%~78%,平均达75.09%,碱度高,K2O+Na2O平均含量大于8%,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多期多阶段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岩浆分异演化程度较高,岩体内断裂构造发育,并广泛发育以煌斑岩脉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区内存在煌斑岩脉型、碱交代型和碎裂蚀变岩型3种铀矿化类型,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煌斑岩脉及热液蚀变的控制,并提出岩体北段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可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查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224.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东端,主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25%~35%)、微纹长石(45%~50%)、斜长石(An=20~30,15%~20%)和黑云母(5%~10%)。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48.5±1.6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上,该岩体铝弱过饱和,A/NKC值主要变化于1.0~1.1之间;富硅,富钾(K2O/Na2O=1.31~1.70),全碱含量中等偏低(K2O Na2O=7.44%~8.48%),碱铝指数(AKI值)为0.75~0.88,可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Rb、Th、U、Pb和轻稀土,贫Ba、Sr、P、Ti,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铕负异常显著(δEu=0.05~0.28),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含量及104×Ga/Al比值(2.43~3.26)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均偏低。岩体的εNd(t)值为-5.99~-7.51,TDM值偏低(1.42~1.54Ga),综合地球化学资料指示其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白石冈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引张环境,是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5.
鲁西蒙山新太古代末闪长岩体的区域构造意义——SHRIMP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鲁西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主要分两个单元:西部的TTG(tonalitic英云闪长质-trondhjemitic奥长花岗质-granodioritic花岗闪长质)岩石单元和东部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鲁西的两个岩石单元沿北北西向古构造带拼贴,沿古构造带侵位一些深成闪长岩体。在该古构造带的南部发育的深成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给出了上交点年龄2534±77Ma,近谐和点年龄为2536±26Ma,代表在晚太古代末(~2.5Ga)沿古构造带拼贴过程中的深成岩浆活动,是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完成克拉通化的陆壳固结作用。从地质年代学和区域地质上,本文确定了沿北西走向的泰山-蒙山古构造带分布的南部蒙山闪长岩体与北部的泰山闪长岩体处于同一条深成岩浆活动带,这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末TTG岩区与二长花岗岩区两个单元沿古构造带拼贴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在新太古代末发生的重要大地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226.
呼斯特岩体位于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岛弧带中北缘,是博罗科努成矿带东段典型的与矽卡岩矿床成矿有关的中酸性杂岩体。对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研究,探讨了岩浆的成岩演化过程以及矿物成分与成岩成矿的关系。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呼斯特岩体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大陆边缘弧环境,成岩物质来自壳幔混源,成岩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岩体形成于较高温度(738~770 ℃)、较低压力(057~142 kbar,1 kbar=01 GPa)和高氧逸度环境。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深度(22~42 km)和高氧逸度有利于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的形成。岩石中的黑云母相对富镁且氧化系数较高,角闪石富镁、富硅且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二者均表现出与铁铜矿化有关的成分特征。岩浆混合作用与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对区内斑岩-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7.
新疆阿尔泰巴利尔斯河一带岩体岩石类型复杂,主要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LA MC ICP MS锆石 U Pb测年结果分别为(3864±28) Ma和(3868±12) Ma。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SiO2含量为7433%~7670%,里特曼指数为149~204,A/CNK值介于100~107,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Sr、Ti、Nb等和重稀土元素则相对亏损,具较强的负Eu异常(δEu=031~084),表明该岩石为具有富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特征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研究认为,巴利尔斯河一带岩体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弧构造环境,是古亚洲洋向北俯冲消减过程中岩浆上侵就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8.
基于对辽南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及下伏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分析以及拆离断层带构造岩的显微构造研究,结合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活动及其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重点讨论了主拆离断层的波瓦状构造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波瓦状构造的发育与下盘晚期阶段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具有同时性。伸展构造发育初期就位的深成岩体加热和软化了上部地壳,此时岩石力学属性控制的钝角锯齿状断裂构成了波瓦状构造的雏形,晚期阶段花岗质深成侵入岩的不均匀侵位制约了波瓦状构造的发育。 相似文献
229.
胶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 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本文选择了与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岩体为研究对象, 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 识别出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细粒二长花岗岩两种主要的侵入岩类型, 它们具有相似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呈现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定年结果表明, 中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9.8±0.8 Ma和119.3±0.9 Ma, 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2±0.7 Ma和109.9±0.7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的全碱(K2O+Na2O=8.14%~8.72%), 高的Al2O3(12.42%~15.32%), 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LREE/HREE=8.46~18.87), 具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a/Yb)N=8.52~24.08)和较强的Eu负异常(δEu=0.33~0.58)。大泽山岩体锆石εHf(t)值为-26.4~-16.2, 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812~2 173 Ma, 物源主要是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陆壳的部分熔融, 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大泽山岩体成岩期与胶东金矿的主成矿期一致, 暗示岩浆活动与金成矿具有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230.
小秦岭金矿区华山和文峪花岗岩体形成年龄与金成矿年龄相近,已知金矿多集中在文峪岩体周围,比较两岩体岩浆氧逸度的异同有利于判断其对金成矿影响的异同。本文利用两岩体磷灰石中锰离子价态和锆石钛含量,对岩浆的氧逸度进行了约束。计算表明,华山岩体成岩氧逸度lgf(O2)在-9.3^-5.1之间,而文峪岩体成岩氧逸度在-8.5^-6.1之间,均属大于HM缓冲线的高氧逸度环境。Au在还原状态易呈自然金而沉淀,氧化状态时易以Au+或Au3+迁移。故华山和文峪岩体的岩浆都不能对金形成地球化学障而使之分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