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在肥料矿物分解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胶质芽孢杆菌胞外多糖在细菌分解转化矿物过程中的作用。将事先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按一定浓度梯度与矿粉混合,24 h后再次提取多糖称重,证实多糖与矿粉颗粒之间的吸附现象。计算结果表明,矿粉对多糖的吸附随多糖量的增加而呈较明显的增长,之后增幅逐渐趋于平缓。在无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矿粉培养细菌,然后分别提取粗多糖和较纯多糖,发现矿物种类对胶质芽孢杆菌多糖的分泌有显著影响。添加含有细菌所需矿质养料的矿粉在培养液中,胞外多糖含量相对增高,说明细菌分泌胞外多糖受到矿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即细菌胞外多糖的产生与它们对矿物养料的需求和矿物的风化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培养基和泥样加热方法,从红岛仿刺参养殖区泥样中分离出27株可培养细菌,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海泥中可培养细菌多分布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占总菌数的71.4%),其中包括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80℃加热处理20min,海泥中可培养细菌多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人工浸泡感染实验发现,泥样中灿烂弧菌LJ08(Vibrio splendidus)对仿刺参幼参具有致病性。泥样中分离获得的可培养细菌经安全性、抑菌活性和毒性检测,筛选出对灿烂弧菌LJ08有明显抑菌作用的LJ03、LJ04和LJ06并用其进行人工拮抗实验。统计分析显示,添加LJ03和LJ06拮抗组的累计排脏率分别为(36.11±4.81)%和(2.78±4.81)%,与仅添加灿烂弧菌LJ08的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LJ03和LJ06具有很好保护仿刺参幼参的作用,尤其LJ06对仿刺参幼参的排脏保护率达104.7%。作为拮抗灿烂弧菌的潜在有益菌,LJ06在仿刺参养殖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a potential probiotic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immune response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investigated. Bacillus baekryungensis YD13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 culturing ponds was added to sea cucumber basal feed as a probiotic in different doses(0, the control; 1×10^4(YD134), 1×10^6(YD136) and 1×10^8(YD138) CFU g-1 of diet), and administered orally to A. japonicus(initial mean wet weight 5.44 g ± 0.17 g). The sea cucumbers were fed in 20 aquaria, 5 each treatment, for 60 d. At the end of growth trial, 20 sea cucumbers from each treatment were challenged with Vibrio splendidus. A. japonicus in YD134 and YD136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 than control(P 〈0.05). Five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including lysozyme, acid phosphat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 in coelomic fluid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A. japonicus to the probio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YD11 was supplemented in the dose of 1×10^6 CFU g^-1(P 〈0.05).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the Vibrio splendidus challeng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ea cucumbers of YD136. Accordingly, 1×10^6 CFU g^-1 of YD13 in diet was recommended for the growth promotion and immune enhancement of A. japonicus.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硅酸盐细菌研究了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分解作用。选取层状硅酸盐矿物蒙脱石在30℃与一株编号为3025的硅酸盐细菌B.mucilaginosus进行交互作用,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溶液中Si、Al、Mg离子的出溶量,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微生物作用后矿物物相和微结构变化。发现经硅酸盐细菌作用后,蒙脱石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发生了细微变化,为微生物活动促进粘土矿物分解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湛江近海海水和海泥分离的229株细菌中,选出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BSW03,抑菌圈直径为14.0 mm。根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BSW03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9种培养基中筛选出BDPB作为BSW03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子碳源、氮源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乳糖20 g/L,牛肉膏15 g/L,K2HPO3.3H2O 0.75 g/L,MgSO4 0.75 g/L,pH自然。转速170 r/min、温度28℃的恒温摇床培养3 d后的无菌发酵液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7.3 mm。  相似文献   
17.
从海参肠道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A38, 将其发酵上清液经盐酸沉淀、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代谢物质。采用薄层层析和茚三酮显色检测到4 种物质, 分别命名为化合物1、2、3 和4; 应用层析板覆盖指示菌的生物自显影技术对其抗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检测, 结果发现化合物1 和2 具有显著抑制弧菌的作用。进一步检测分析表明, 化合物1、2和4 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初步推断它们属于直链的脂肽类化合物, 并且这4 种物质出现在不同的发酵代谢时期, 这将为研究群体效应提供基础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2×3双因子实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5×107和1.0×107/g枯草芽孢杆菌,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分别添加0(对照)、0.3%和0.6%的壳寡糖,配制出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70 d的实验,探讨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的添加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枯草芽孢杆菌水平下,饲料中添加0.3%和0.6%的壳寡糖显著提高了大黄鱼幼鱼血清溶菌酶的活性(P<0.05),而对大黄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每个壳寡糖水平,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对大黄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不显著。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对大黄鱼幼鱼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总的来说,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壳寡糖(0.3%~0.6%)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比较了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 LYB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W2)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NJ1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患"摇头病"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的肝脏、脾脏、肾脏、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菌落为圆形乳白色凸起,融蜡状,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整齐;对该菌进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结合生理生化检测结果、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内新种。用不同浓度的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的清溪乌鳖,观察发现死亡的清溪乌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相似的症状且从病鳖内脏中可分离得到同样的菌;经统计和计算,其LD_(50)为2.42×10~5 CFU/kg体重。应用纸片扩散法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五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头孢他啶则耐药。本研究为清溪乌鳖细菌性病原的报道,旨在为该病的确诊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