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5篇 |
免费 | 481篇 |
国内免费 | 4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3篇 |
大气科学 | 712篇 |
地球物理 | 650篇 |
地质学 | 673篇 |
海洋学 | 355篇 |
天文学 | 36篇 |
综合类 | 140篇 |
自然地理 | 1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9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5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欧洲再分析资料(ERA5 025°×025°),对2020年1月5—7日河南省强雨雪过程中雨雪相态多次转换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西南(东南)暖湿急流与低层冷空气在强雨雪区交汇为强雨雪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亦为雨雪相态转换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冷空气分别从东路和中路南下影响河南,导致近地层明显降温是雨转雨夹雪或雪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冷空气的强度和厚度是决定降水相态的关键因子。中层和近地面暖层厚度对降水相态至关重要。本次过程降水相态为纯雪时,冰雪层和冰水混合层厚度超过2 980 gpm,中层无暖层,近地面0 ℃线低于975 hPa;降水相态为雨夹雪时,有时无冰雪层,冰水混合层厚度超过1 400 gpm,中层有时有暖层,但整层暖层厚度在900~1 330 gpm;雨转雨夹雪发生在地面气温低于21 ℃时,雨夹雪出现在地面气温11~21 ℃时;纯雪发生在地面气温≤11 ℃时。 相似文献
92.
93.
95.
针对供电部门所辖范围内的用户,开发出一种能完成电费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电费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面向对象语言Java作为编程开发语言,动态网页采用JSP技术来制作,网络数据库则使用MySQL,同时采用JDBC接口连接MySQL数据库,Tomcat作为Web服务器,集成开发环境选择MyEclipse6.6.该系统可以较大地降低电力部门的管理成本,减轻供电系统日常管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96.
97.
降水类型变化是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陆地水循环演变的重要内容,高寒山区降水类型观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选用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的PWS100激光雨滴谱仪和Geonor T-200B称重式雨雪量计的同步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PWS100观测结果显示该试验场以固态降水为主,固体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63%,液体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37%;月尺度上,6-8月粒子数量最多,其中液态粒子占57%,固态粒子43%。其余月份以固态粒子数为主,占总粒子数的96%。(2)基于降水粒子在不同温度区间所占比重,以气温6.5℃为临界值划分降水类型。修正后T-200B降雨总累积量为1202 mm,占DFIR的67%,低估了降水量,但平均相对捕获率达到了87%。(3)两台仪器观测的降水总量大致相同(仅相差71 mm),然而,季节性差异明显,6-8月PWS100比T-200B高出73 mm, 9月至次年5月则少37 mm。PWS100在降水量大、降水类型复杂的夏季,观测到的降水量大,而冬季降水量较少,且PWS100对小雨滴不敏感,会导致捕获量... 相似文献
98.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蔚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32(2):91-94
介绍了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时性和实用性强、业务化运行稳定;实现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信息的实时采集、快速传输和直观显示,具有业务管理、作业预警信息发布、作业决策指挥、作业效果评估结果及时发布等多种功能。该系统的运用,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大大的提升了人影业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
利用多源实况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0-2022年夏季(6-8月)广西暖区暴雨个例中伴随大气河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波作用通量、水平锋生以及非绝热加热诊断等,从热力、动力角度分析了2022年6月2-4日大气河背景下广西典型暖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暖区暴雨个例伴随大气河。当大气河通过广西区域并维持在约1000 kg·m-1·s-1以下时,大气河强度增强有利于暖区暴雨降水强度增强。大多数个例中大气河呈西南-东北向,在经过广西时方向角在15°~65°。(2)典型个例中东西伯利亚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异常活跃,造成副高总体被压制,位置偏南,使得大气河维持在孟加拉湾-南海-华南-北热带太平洋一带,为暖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充足水汽。副高维持而低涡东移造成的气压梯度增大以及夜间季风气流加速共同作用使得局地大气河增强。(3)大气河夜间增强促进了局地水汽辐合及垂直输送使得湿层不断增厚,大气可降水量增大,有利于降水效率增大。同时,持续的暖湿输送有利于低层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和维持,使大气对流不稳定结构贯穿整个降水过程。(4)山脉地形的辐合抬...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使用一小时一次的地面观测资料和边界层300、600、900米的风资料,分析研究了一次暖区大暴雨个例中多个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