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CFL-03型风廓线雷达收发对接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廓线雷达的数据应用过程中,雷达获取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风廓线雷达的收发对接过程又直接影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对雷达的收发对接技术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对于该类型风廓线雷达的对接方法采用一种间接测试的方法,对接过程中要反复调整频综脉冲、发射脉冲、收发开关脉冲、封闭脉冲等的波形作用时间和脉宽。另外,收发开关脉冲的后沿并非标准矩形脉冲的后沿,位置难以确定,其后沿设置的位置离发射脉冲太近会产生高频头被击穿烧毁的现象,太远则会影响低层风的测风质量。以CFL-03型风廓线雷达为例,介绍了风廓线雷达的一般收发对接技术和改进的对接技术,以及频综、发射脉冲、收发开关脉冲、封闭脉冲等相关时序的确定方法。经过实践验证,两种对接技术都满足了设备的使用要求,而改进的收发对接技术,更直观形象,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2.
武国忠 《江苏地质》2013,37(3):400-405
对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成果汇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难点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包括预测模型建立、矿产地筛选、最小预测区筛选、二级归并区圈定及级别划分、海量图元属性对接、综合预测区圈定及级别划分、二级归并区与综合预测区资源量统计、综合预测区地质描述整理、勘查部署区顺序拟定等,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应用MapGIS二次开发技术编制了自动化处理软件,实现了预测成果的快速汇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利用ⅡS4.0附带的CDONTS(Collaboration Data Objects for Windows NT Server)组件开发ASP及Visual Basic环境下的电子邮件发送程序的基本方法,并对CDONTS组件的常用属性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C语言为开发工具,根据地下管网所具有的线性特征,设计了一种独特的点位编码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一种管线图形属性快速查询的软件。  相似文献   
15.
下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黄马青群为湖相沉积,其边缘相带发育完整,而前黄马青期海相沉积的西北缘相带缺失,说明由于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的拼接作用导致了黄马青期盆地的新生与前黄马青期盆地的构造侵蚀。黄马青群底部产出一系列扇砾岩,标志着在板块拼接早期,下扬子区地壳已开始受到构造变形。黄马青群砂岩中含有多硅白云母、变质岩及构造岩岩屑,砂岩中所含变质型重矿物组合与构成大别地块及张八岭隆起的宿松群及张八岭群同源。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其沉积盆地属于走滑盆地,盆地同具有很厚地壳的基底隆起带相邻。  相似文献   
16.
张朝东  蒋伟祥  崔伟 《安徽地质》2008,18(4):297-300
定向对接井采卤工艺是利用现代定向钻井特殊工具、仪器、测试装置使钻头沿设计的井身轨迹钻达指定靶区,从而达到两井建糟连通的一种水溶采卤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7.
魏志祥  吴超 《海洋工程》2021,39(1):91-99,152
针对水下机器人作业过程中的近距离引导水下对接问题,以自治缆控水下机器人(ARV)为研究对象,为实现快速、高精度的水下对接,设计了基于反射光源识别的单目视觉辅助水下对接方法。通过在对接口布置反光带并将其作为目标图像,设计了图像处理和特征点提取的算法,经过图像特征信息的分析处理,优化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提高了特征点提取的准确率和识别效率。最后设计了传统的引导灯方案与反光带方案的对比试验,验证算法的可行性,证明在水下环境下识别反射光源的方法极大提升了位置估计的准确率,同时在计算速度上也有显著提高,弥补了传统水下对接方法中精度不足或计算量大的缺陷,更好地满足了ARV水下对接的需求,能为潜水器实现水下自主对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Amplitude interpretation for hydrocarbon predic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Seismic amplitude is dominated by porosity, the volume of clay, pore-filled fluid type and lithology. A few seismic attributes are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existence of hydrocarb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fluid factor by adding a correct item based on the J attribute.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through stochastic Monte Carlo modelling that contains various rock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and and shale. Both gas and oil responses are separated by the new fluid factor. Furthermore,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trained using the deep learning method to predict the new fluid factor. The confusion matrix shows that this model performs well. This model allow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fluid factor in the seismic data. In this study, the Marmousi II data set is used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luid factor, and the result is good. Mos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re identified in the shale–sandstone sequences. The combination of deep learning and the new fluid factor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way for hydrocarbon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鹅不食草治疗鼻咽癌(NP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Batman-TCM、ETCM数据库获取鹅不食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TTD、Pharmgkb数据库筛选NPC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0.1平台筛选药物与疾病作用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所获得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对鹅不食草的核心活性成分及NPC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鹅不食草化学成分17种,相关靶点420个,NPC疾病相关靶点共2332个,鹅不食草-NPC交集靶点140个。鹅不食草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豆甾醇、谷甾醇等。治疗NPC的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 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主要涉及凋亡等生物过程及癌症、炎症、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鹅不食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NPC,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治疗NPC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国医大师熊继柏运用藤类药(特指黄芪虫藤饮中的“五藤”,即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钩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分子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获取五藤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平台对其进行规范。通过OMIM、GeneCar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DPN疾病靶点,将二者取交集后导入STRING 11.5并通过Cytoscape 3.7.1对其进行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与五藤成分-DPN靶点-通路网络。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用R语言作图。运用Autodock与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五藤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beta-谷甾醇等;核心靶点为禽肉瘤蛋白癌基因同源物(JUN)、蛋白激酶B1(AK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蛋白53(TP53)、丝裂原激活蛋白酶1(MAPK1)等;关键通路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合能均≤-4.25 kcal/mol。结论:黄芪虫藤饮中五藤治疗DPN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分子机制,能够为五藤及黄芪虫藤饮全方治疗DPN的具体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